打印

非遗保护要从普及相关知识开始

非遗保护要从普及相关知识开始

非遗保护要从普及相关知识开始



栏目:艺象杂言
作者:左岸  来源:中国艺术报


  笔者日前在某电视台一档餐饮类节目中看到,一位业界颇负盛名的大厨在品尝技师现场制作的肉饼后,当即评价道:“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去申遗? ”听完此话,笔者心中也当即产生一个疑问:难道好东西就一定要申遗吗?申遗就是对好东西的一种肯定吗?或者说,成为非遗项目对这些好东西来说就是荣誉吗?恐怕并不尽然。
  可是在当下,类似这位大厨的观念并不少见。在很多人的思想观念中,在我国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环境下,但凡是好东西就一定要争取个非遗项目,只要申遗成功就会带来诸多好处。其实,不论是从非遗保护的初衷,还是从非遗保护的本质来看,这样的认识都是非常片面的。要问产生这些片面认识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恐怕还是源于我们对非遗乃至非遗保护的定义、特征、宗旨、原则等方面的知识都缺乏足够的普及。
  不可否认,虽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较晚,但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不仅抢救和保护了一大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提高了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然而,真正要谈到非遗保护的本质和宗旨,恐怕很多人,即便是有些参与申报者或传承人,也未必能说得上来,因为他们更关心的是申遗能够带来多少荣誉和利益。而这一点,恰恰也是导致近些年我国非遗保护过程中出现盲目性、机械性、片面性和趋利性等问题的关键原因。
  一般来说,非遗保护主要是针对那些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这些遗产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正处在濒临消亡的危机中。可是,反观现实中的非遗保护,由于认识或理解方面的偏差,很多地方出现只要是个文化遗产项目,有时候即使不是也要千方百计“使其是” ,第一个反应就是要申遗,至于这个项目发展情况究竟如何,是否符合申遗要求,根本无心顾及。一段时间以来,能否进入非遗项目成为衡量一项文化遗产优劣的标准,非遗项目的多少、非遗项目级别的高低成为一些地方和个人炫耀的资本,被纳入非遗项目好像获得某项大奖一样极具荣誉感。
  笔者无意反对各地对非遗保护工作的积极参与,更不是要抹杀各地在非遗保护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只是想说,成为非遗项目绝不仅仅是一种荣誉,相反,对于一些项目来说,成为非遗从某种意义上代表着这个项目已经面临发展危机,那作为有关部门或者个人,更应该具有忧患意识,继而形成保护与传承该项目的责任感。
  且不说本文开头的大厨所说的大街上随处可见、无论何时都有市场的肉饼是否应该申遗,至少从他的潜意识里我们能看出一点,那就是对于非遗保护本质及宗旨的理解存在严重的狭隘性和片面性。其实这也给我们的非遗保护工作提了个醒:当各地大兴非遗保护之风的同时,一定别忘了加强对非遗保护相关知识的普及,如果连非遗保护的本质、宗旨等最基本的常识还存在模糊不清的认识的话,想要避免或制止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一些不良现象,恐怕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难!

资料来源:中国艺术报2014.11.15第1版
原文链接: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history/20141114/index.htm?page=/page_1/201411/t20141114_274858.htm&pagenum=1
欢迎关注“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抱定宗旨,知行合一,保护非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