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河南大学民俗学专业简介

河南大学民俗学专业简介

河南大学建校于1912年,迄今有近一百年的历史。早在国立第五中山大学(河南大学前身,1925)之前,就有董作宾、郭绍虞、白寿彝(学生)等人在此开展民俗学研究。1931-1934年,江绍原任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其间,学校延揽高亨、姜亮夫、萧一山、蒙文通、邵瑞彭等学者在此开设神话研究、歌谣研究、平民文学研究、民俗学研究等课程,并培养了樊粹庭、蔡衡溪等研究生,在乡村教育运动中对民俗学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抗战至建国前,丁乃通、张长弓、张邃青、朱芳圃、任访秋等学者在此开展民俗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民俗学家朱芳圃、孙作云、李春祥、张振犁、汪玢玲等学者在此任教。80年代后,张振犁、张俊山、程建君、陈连山等学者在此任教。今天,河南大学民俗学科建设和发展依托民俗学(2000年获硕士授予权)、民间艺术学(2002年获硕士授予权)两个硕士点,有民间文学、民俗学、神话学、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社会人类学和民间艺术学等研究方向,现任教师有高有鹏教授(河南省学术带头人)、吴效群教授、张大新教授、刘坤太教授、王彦发教授、彭恒礼博士、郜东萍博士、李秋香老师、梅东伟老师等,他们先后出版著作50余部,承担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20余项。

[ 本帖最后由 竹林遗风 于 2014-2-27 16:19 编辑 ]
竹林青青,微风徐来

TOP

呵呵,如果我能幸运点的话就好了,重回河大,好好学习民俗学

TOP

来报道……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我也是河大的,但是我还是本科·~

TOP

回复 4# 的帖子

你怎么知道民俗学论坛的啊?
欢迎常来啊!
竹林青青,微风徐来

TOP

河南大学基业深厚,不知道有博士点吗?

TOP

近年来,河南大学文学院民俗学方向的研究学者,除高有鹏和吴效群两位老师以外,还有增加另外一位学者,现补充信息如下:

彭恒礼
中山大学民俗学博士,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后。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并任河南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教授。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传统节日、戏曲民俗与文化史研究。出版专著《元宵演剧习俗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典戏曲的民俗表现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志”。参与承担教育部重点项目“春节习俗的历史变迁与地域文化特征”;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近代中国术语生成与中西文化互动”等。先后获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研成果一等奖。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在河南电视台等媒体专栏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大王派我来巡山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