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第八分会场】民间信仰直播 [打印本页]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3:43     标题: 【第八分会场】民间信仰直播

尹虎彬:《论小传统对价值观重建的意义》

摘 要:当代社会价值观的建立离不开传统。关于传统的价值判断,必须置于社会历史现场去实现思辨的有效性。社会价值观的建立要借助于传统、植根于客观性社会需求、回归生活实践,而基于历史传统所形成的生活世界和自然秩序是社会价值观的客观性依据。
关键词:传统;现代性;价值观;生活文化

[ 本帖最后由 归有光 于 2016-11-5 14:03 编辑 ]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6-11-5 13:49

很热闹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4:04

摘  要:对民间信仰的研究,学界多是一味地否定中国的传统,或者以西方的概念理论为标准来考量中国的本土文化。杨庆堃在1961年出版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一书中,曾提出“弥散性宗教”(diffused religion)这个概念,为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可供深入的新方向,即将民间信仰还原到民众原本的生活场景中去整体地考察、研究。
关键词:弥散性;民间信仰;杨庆堃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4:05

[attach]36613[/attach]

标准化与多元化:观音信仰的形成过程及其功能发展
刘强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摘 要:观音信仰作为一个舶来品,在中国民众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观音信仰的形成是神的标准化过程:统治阶级以神道设教为目的的推动观音信仰的流布;地方精英以和中央政权保持一致获得认同为目的的推进观音信仰的传播;民间大众以满足自身的需求为目的的接受和改造观音信仰,三者互动共同造就了观音信仰的标准化。观音被民众赋予了多种神职功能,从初传入中国的救苦救难发展到后来的降雨、降幅、送子等功能。观音信仰的标准化和多元化是一个并存的状态:观音信仰的标准化是以一个统治阶级、地方精英和民间大众所共同认同的神灵为核心的信仰体系;观音信仰的多元化是在共同认同的神灵为核心的前提下选择符合自身要求的神灵形象。
关键词:观音信仰;标准化;多元化;形成;功能
[attach]36613[/attach]

[ 本帖最后由 归有光 于 2016-11-5 14:08 编辑 ]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4:09

武则天把自己能当上皇帝归功于观音信仰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4:15

叶老师点评:把华琛“标准化”的概念用到观音研究中,但我觉得观音问题比天后复杂得多,包括男身转女身、地方化。所以,这个还可以再讨论。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4:16

集体仪式与村落公共生活场域的生产
——基于华北地区几个村落的考察
李向振
(武汉大学)
摘 要:集体农业时代结束之后,许多村落传统重新回归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其中村落集体仪式的复兴,在某种程度上重塑了村落结构和社会生活。对于村民和村落来说,仪式的复兴或重建再生产了一种公共生活场域。在仪式中,村民体验到一种公共生活状态,他们将日常生活的公共诉求和期待付诸于仪式中的具体行动,并在实践中赋予仪式以广泛的社会意义。在特定生活语境中解读这些意义,对理解村落集体仪式复兴和延续的内在机制有莫大助益。
关键词:集体仪式;公共生活;生活诉求;社会意义

[attach]36619[/attach]

[ 本帖最后由 归有光 于 2016-11-5 14:17 编辑 ]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4:20

图为晋南长旺村“背冰锣鼓”和冀南固义“捉黄鬼”仪式、土山村“土诚会”、冀南范庄“龙牌会”仪式现场

[attach]36625[/attach]

[attach]36626[/attach]

[attach]36627[/attach]

[ 本帖最后由 归有光 于 2016-11-5 14:25 编辑 ]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4:29

叶涛点评:不能停留在那个时代,应该放到更长时段。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4:31

从祭社到起平安
——民间信仰变迁与现代仪式重构
关溪莹 杨志阳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
摘 要:民间信仰是近百年来众多人文社会学科所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通常也被认为是最深层、最难改变的民间文化。在广东省茂名市,以草园脚村为代表的众多汉族宗族村落里,古老的“祭社”仪式演变为“起平安”祭祀仪式。信仰对象没有改变,但是祭祀人、目的、形式、心理以及祭祀的功能都发生了变化。信仰重构以珠三角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为背景,以单一姓氏的汉族宗族村落为文化根基,以村民因生活环境剧变带来的强烈精神诉求为动力,充分发挥了信仰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从国家与社会的角度分析民间信仰的当下形态与形成机制,探讨如何发挥民间信仰的积极作用,推动中国农村乃至当下社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草园脚村;祭社;起平安;民间信仰;凝聚力

[attach]36636[/attach]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4:38

新乐伏羲祭典保护的重大意义及其科学性、全面性
袁学骏
(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
摘 要:远古伏羲氏为三皇之首,民间称为人祖。河北省新乐市每年农历三月十八的伏羲祭典始于帝喾,祭典有御祭、官祭、民祭三种形态。进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后,新乐伏羲祭典保护富有实绩,但仍然需要加深对其重大意义的认识,探索科学有效的保护理念和方式。文中阐述了伏羲祭典保护的七大意义,也强调了有关保护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其科学性是在非遗政策、法规指导下实行静态动态两种保护,特别要保护祭典的核心价值点,其全面性是进一步普及伏羲女娲神话传说,恢复扩大伏羲台活动场地、恢复古代九月秋祭等。
关键词:新乐伏羲祭典保护;重大意义;科学性;全面性

[attach]36648[/attach]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4:39

电脑即将没电罢工。。。。。。。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4:57

[attach]36652[/attach]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5:05

[attach]36658[/attach]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6-11-5 15:06

串场~~~~~~~~串场玩~~~~~~~~···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5:06

非遗保护可以探讨的问题非常多。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5:10

开放讨论
袁学骏:官方的提倡和干涉,所以民间信仰的申报很多时候都是有时代烙印,离不开官民合作。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5:12     标题: 开放讨论

叶涛:山东的非遗里有泰山封禅,领导希望报非遗。这个弄非遗,是大笑话。幸亏国家没批。宋神宗之后封禅就没有了,这个列入非遗就是笑话。
作者: 喵星包子    时间: 2016-11-5 15:13

串个门~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5:16     标题: 开放讨论

尹虎彬提问袁学骏:官民一体作为模式?

答:河北有多处,比如女娲。上面有人提倡,中间有人支持,下面老百姓实行。官方提倡是对老百姓的鼓舞。妙峰山也是这样的情况。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5:22

提问尹虎彬:日常生活与民俗如何区分?村落从文化空间变成生活世界和家园,怎么理解家园?

答:民俗这个词有分层性,历代帝王对民俗是下层的观念,都是要控制文化。生活世界和日常生活是民众的再生产不同,比如各种背景的不同。日常生活是主体的,把个体提到首位。一定要是具体的,比笼统的好。我们都说不过吕微和户销辉。

家园这个词汇是汉字里头最接近生活世界的。家园里的一草一木是跟你有情感联系的,所以比村落,文化空间这个词好了很多倍。我们民俗学的危机是很多东西已经没有解释力了,所以民俗学应该抓住时代的灵魂。民俗学目前没有创新性的词,民俗学何以存在?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5:22     标题: 回复 15# 的帖子

喵~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5:26     标题: 开放讨论

田兆元:民俗学要聚焦对国家建设有意义的,对经济建设有意义的。要关注国家大政方针。要担当大任,而不是变成鸡毛蒜皮的民俗学。还有发展经济民俗学

[attach]36666[/attach]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5:58

下半场马上开始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6:01

“活着”的信仰
——阳澄湖镇圣堂庙会活动调研(2016年)
徐国源 谷鹏
(苏州大学)
圣堂庙会是历史上流传于阳澄湖地区的民俗活动。自明初圣堂庙建成以来,每年农历三月廿六-廿八日为期三天的时间里,民间都会自发举办庆贺东岳大帝生日的活动,史称“春会”。圣堂庙会由各巡演队伍在圣堂寺进行表演外,还包括乡下10多个土地庙的出会表演。圣堂庙会是阳澄湖东南岸地区一项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上到耄耋老人,下到黄毛小儿均热心参加,其中也不乏正当青春的年轻人在巡演队伍里。这里仅把2016年(农历三月廿七)圣堂庙会活动中的陆云土地庙、采宝庙的出会活动实况见闻做一概述。

[attach]36676[/attach]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6:11

田老师点评:真正的学术研究是在田野调查中进行的,这位作者讨论的是谱系化,讲的是权利谱系,又被披上了亲缘谱系。整个的民俗文化是谱系呈现的,而不是单点的。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6:12

庙会中的陕北村庄
—— 小李家洼“牛王会”采风实录
吴婷
(西安音乐学院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
摘 要: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党岔镇牛王会立会数百年,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结构固定完整、涵盖地域广阔的民间宗教信仰祀神的社事活动。牛王会共设八个大会,党岔、王有地、响水、南塔、白界等5个乡镇共41个自然村于每年正月轮流举办牛王会,包括了“菩萨出府、秧歌打公场、龙阁冲门、转九曲、转幡塔、跑马放赦、銮驾回府”等一套约定俗成的祭祀程序。笔者通过对2016年小李家洼村牛王会的田野考察,基于此次考察的所见、所闻、所感,结合理论材料,对牛王会缘起、历史渊源、仪式程序、基本特征与社会功能等进行论述。
关键词:牛王会;秧歌;菩萨出府;跑马放赦

[attach]36681[/attach]

[ 本帖最后由 归有光 于 2016-11-5 16:13 编辑 ]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6:13

美女出现!西安音乐学院年轻教师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6:41

田老师点评:未来民俗学的专业化。音乐民俗学目前只有印第安纳大学有学位点。我们研究的是萝卜,把萝卜带回来吃,而不要带回来太多的泥土。我们过去叫采风,要采集最灿烂的果实。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6:42

粤西年例神圣空间的塑造与情感表达
罗远玲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学院)
摘 要:年例信仰仪式意在把粤西民众的生活空间塑造为一个充满想象的神圣空间,以完成民众对生活的期盼:驱瘟逐疫,纳吉迎新。粤西年例神圣空间经历了生——熟——圣的构建过程,民众对自我生活空间由陌生及不可控产生的恐惧感,到由熟悉产生的可亲可掬,再到对空间保护的需要和敬畏之情而形成的圣化过程,形成了对生活空间的神圣化想象。这一过程既包含着民众对历史情感的传承和集体记忆,也呈现了民众在社会文化变迁中表达自我情感的主体性。
关键词:粤西年例;神圣空间;情感表达

[attach]36694[/attach]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6:51

田老师点评:民俗是生活的华彩乐章。烧花船和台湾的烧花船都是各种形态,但都是民俗的谱系。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6:51

河北涉县中皇山娲皇宫由“庙”到“宫”的演变研究
常玉荣
(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
摘  要:河北涉县中皇山娲皇宫是全国闻名的女娲祭祀之地,以其为中心,形成了辐射全县,影响周边地区的女娲文化集中地。当地研究者多认为娲皇宫建造于北齐时期,但是从历史上看,北齐高洋帝时期于此处开凿石窟,大兴佛教,不可能用“宫”这一称谓指称娲皇庙。本文将依据方志和碑记资料记载,重点论述了娲皇宫的庙宇名称中如何由最初“庙”衍化为“宫”的历史过程。
关键词:娲皇宫;河北涉县

[attach]36696[/attach]

[ 本帖最后由 归有光 于 2016-11-5 16:56 编辑 ]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7:07

中国民间信仰在泰国的传承
沈慧玲
(中国海洋大学)
摘 要:中国移民将中国的民间信仰带入泰国,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和宗教影响。由于华裔人口众多,诸如庙宇神像等民俗象征物随处可见。数百年来,其信仰传统代代相传,并与泰国文化整合,导致若干信仰趋同。在日常生活中,中国的风水生肖等民间信仰,与泰国民众热衷的算命,均居重要地位。
关键词:中国民俗;中国移民;中国庙宇;神祇;素食节;家鬼;风水;生肖a
[attach]36703[/attach]

[attach]36704[/attach]

[ 本帖最后由 归有光 于 2016-11-5 17:13 编辑 ]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7:28

田老师:中国文化遗产有的在泰国保存的好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6-11-5 17:29

试论为什么算命在当下仍然流行
朱玫洁
(上海社会科学院)
摘 要:算命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是一种极其盛行的俗文化,研究算命的学问命理学也受到文人儒士的重视,但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至 20 世纪末,官方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一直在不断的压制这种“迷信”活动,当下现代化社会与算命生发的传统社会有着天翻地覆的改变,导致不少传统文化只能成为文化遗产,有的即使在现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也难以维系。而算命作为被压制、被主流摒弃的一种传统文化在法律解禁后反而十分火热。其中原因值得深思,本文从算命的算命的生存土壤----天命观及阴阳五行观的延续和算命自我现代化转型的两个角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算命;天命观;阴阳五行;网络

[attach]36709[/attach]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www.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