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民间文学240课堂 吉学臻小组讨论帖 [打印本页]

作者: 吉学臻    时间: 2014-11-26 23:04     标题: 民间文学240课堂 吉学臻小组讨论帖

组员们快来讨论我们的工作开展!
作者: 吉学臻    时间: 2014-11-27 07:44     标题: 我们研究的课题大致的信息

小组题目:
    武汉寺庙文化与民间文学之关系——以宝通禅寺为例

选题价值:
    武汉寺庙众多,自古就形成了很浓厚的佛教文化,寺庙也是民间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武汉本市就是一个重要的资源载体,宝通禅寺在这其中也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寺庙,地理位置相近,交通便利,便于我们实地调查。小组决定从佛经故事和寺庙民俗节日活动两个方面入手,调查与展示寺庙文化。

任务分工:
佛经故事部分:后晓囝、陈兴强、申梓蕤、陈楚怡、吉学臻
民俗节日活动部分:周瑛、石艾菊、逄蓓蓓、郑倩、伍俊丽、周玉、杨贵欣
(后期的分工随着活动进展进一步展示)
作者: 吉学臻    时间: 2014-11-27 07:53     标题: 具有代表性的佛经

《妙法莲华经》(也称《法华经》)、《维摩诘经》、《华严经》、净土三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含经》、《地藏经》、《楞严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在实际展示中我们不可能一一讲解每一部经的主要内容、作用,只能适当选取少量几部做展示。
作者: 吉学臻    时间: 2014-11-27 08:01     标题: 佛经与文学关系

解读一部佛经,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即使是对佛经做文学性的解读,也可以从多方面开展。
    佛经是寺庙文化中与文学最直接相关的方面,因其有实际存在的文本,我们可以从文本着手进一步研究其内涵。
    佛经的语言、文体、叙事结构、原型、故事母题和意象类型等等,这些都是和文学直接相关的东西,我们还可以从更深层次去探讨与文学形式和内容相关的佛教故事观、人生观和伦理观。光是从佛经中角色、情节、思想等方面的来源来调查,都可以得到很丰富的资料。
作者: 吉学臻    时间: 2014-11-27 08:29     标题: 《妙法莲华经》

《法华经》的主干故事的中心情节是这样的:如来佛在王舍城与众弟子聚会,讲说大乘佛法。他对舍利弗等大弟子说,如来只以一佛乘为众生说法,但佛知众生有种种欲望,有不善根,于是于一佛乘分别说三成,即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实际上只有求菩萨道,才是真正的佛弟子。然后逐一为众弟子授记,预言他们将来都能成佛。
    佛经文学一般分为传记、譬喻、赞颂和说理等若干种类。《法华经》作为一部具有开宗立派作用的佛典,说理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它的说理又多靠譬喻,所以又可以归为譬喻类;这其中又充满了对佛和菩萨的歌颂,又可以归为赞颂类。
    文学作品总是站在一定立场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表现特定的思想观念。《法华经》作为典型的宗教文学作品,其思想内容方面的特点主要是表现了佛教内部的矛盾冲突和试图调和矛盾的努力:1、作品真实地表现了佛教大乘和小乘之间的深刻矛盾和激烈冲突;2、作品表现了释迦牟尼一系的正统佛教和提婆达多信徒为代表的佛教异端的矛盾;3、作品还反映了比丘尼和比丘之间的矛盾。
    《法华经》在文学表述方面也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这是其作为文学作品来解读的关键所在:1、韵散结合的表述方式;2、对话性;3、魔幻色彩。
    《法华经》讲的是“神”(佛与菩萨)的故事,因而属于神话范畴。《法华经》描写了佛和菩萨们的神通变化,而神话人物都有非凡的神通;《法华经》中的一些意象也具有原型意义。

参考资料:侯传文《佛经的文学性解读》上篇第二章,中华书局。
作者: AQ陈兴强    时间: 2014-11-29 11:20

终于来了。因为上回家里有事没能跟大家一起进行活动,很抱歉啊。我负责的佛经故事就是收集有价值的佛经,对吧?
作者: AQ陈兴强    时间: 2014-11-29 11:40     标题: 解读《地藏经》基础知识

南无大愿大悲冥阳两利地藏王菩萨
《地藏经》是一部记载着万物众生其生、老、病、死的过程及如何让人自己改变命运以起死回生的方法并能够超拨过去世的冤亲债主,令其究竟解脱的因果经。人的生灭自无始劫以来皆轮回不已福报的聚集和修行功德力的累积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所以读经能使我们明白关于业障的问题如何处理以及如何修福修慧,广利有情众生。
《地藏经》融合了地藏菩萨的大悲愿和诸佛菩萨的见证最可贵的是整部经典皆以白话文来叙述佛陀深入浅出的慈心开示。对于深究佛法的修行者可以印证因缘果报论的不可思议而初发心者也可以相应契入地藏王菩萨的教化悲愿。在所有经典中佛理浅显易懂又不需要他人来传授的唯有此部《地藏菩萨本愿经》。
作者: AQ陈兴强    时间: 2014-11-29 11:47

读《地藏经》为什么会产生功德呢
    很多人只知道读地藏经会产生功德却不知道为什么会产生功德好可悲的事情啊!如果你知道读地藏经产生功德的原理一切将变得简单。地藏经有两个功效1、超度2、代佛传法给地狱道众生。
    超度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且被超度者如果不动心念效果也不好一般不提倡在家居士做超度。礼请出家法师做就另当别论了.剩下的功效就是代佛传法了。代佛传法功德很大啊。地藏经是一部孝经众生听到你读地藏经后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改正了不再犯错误了而行为端正多作好事。那这个功德也有你的一部分功劳啊!如果很多众生因你读地藏经而获得正知正再行传播,少作坏事,多作善事。我们读地藏经是不是功德无量啊!
作者: AQ陈兴强    时间: 2014-11-29 11:54

《地藏经》的修行法门
        地藏菩萨当年曾经在佛前许下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佛祖如来见他一片至诚就命他镇守阴曹地府,对枉死之鬼魂与以超度。 地藏三经的修行法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最初是讲十恶,用十善法对治十恶。现在开始讲修行,修行得有个方便。第一个方便是忏悔如果不把过去的业忏悔掉,修行没办法成就的。你不知道你怎么造的业,它就是会有很多障碍。前半部跟你说,因为你起心动念,因此身口意造业。《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是从十恶十善开始的。 同时,你要修行得有个环境,就是你有个客观的现实。你得有个助道的因缘,不然你没办法修行,修行障碍很多的。不论四众弟子任何人,最起码都是想断烦恼。不想要烦烦恼恼,身心不得安静。为什么要忏悔呢?假使你身体不好,一天到晚病歪歪的。你苦的不得了,你的心能静下来修行吗?不能静下来修行,这是你内心、你自己的问题。你周围的人、周围的事,使你没办法安心修行。这就是外边客观的环境问题,障道因缘很多。
        在《地藏经》里,释迦牟尼佛跟观世音菩萨说:“修地藏法门的念圣号就好了。一个是读经,一个是念圣号,这是《地藏经》修行最方便的法门。假使外头客观有很多障碍、很多的烦恼,使你没办法修行,你念念地藏菩萨该可以吧。一天抽一个小时念一部《地藏经》不管是否你的心散乱也好,别的什么都没有。只要你念《地藏经》、念一千声地藏圣号,能念一万声更好,这是《地藏经》修行法门。
作者: AQ陈兴强    时间: 2014-11-29 12:13

诵读《地藏经》的程序
诵经的过程分三部分诵经前诵经中诵经后。  
(一)诵经前
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
(二)诵经中  
1、  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
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 13 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
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  
2、  要用真诚心忏悔心感恩心虔诚读诵。  
3、  姿势采取跪盘腿诵正坐诵、站诵都可以。  
4、  诵经的速度快慢随缘。有妄念出现是正常的只要坚持诵经就可以。  
5、  初诵经者出现的各种生理反应以及见到的各种境界或奇怪的梦境等都属于
正常的反应坚持诵经这些现象会逐渐消失或转好。  
6、 一次诵完全部经文效果是最好的。  
(三)诵经后  
1、 回向给自己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一般是一部经一回向如果是连续诵也可
以两部或三部诵完后一起回向。
    回向文 弟子  愿以此所诵《地藏经》   部或念南无地藏王菩
萨  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
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拔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真
心求忏悔。三遍
2、 为冤亲债主历代宗亲读诵以下三皈依文愿冤亲债主历代宗亲 皈依佛 皈依
法 皈依僧三遍皈依佛两足尊 皈依法离欲尊 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佛不堕地狱
皈依法不堕饿鬼 皈依僧不堕畜生三遍皈依佛竟 皈依法竟 皈依僧竟三遍
诵读《地藏经》的注意事项
1、你要说明你是代佛传法不是超度你要宣布本次读几部。
2、你要请地藏王菩萨加持请天龙护法别对自己没信心哦当你生出要读地
藏经之心的时候菩萨和天龙立即就到了你的身边尽管也许你看不见。菩萨
和天龙来了那些奇形怪状的家伙就会收敛一下地藏经也会用小小的法术让孩
子的天目暂时失去作用孩子看不见当然也不会害怕了。而且你读完你的功
课后菩萨和天龙会安排众生立即离开的否则有鬼留下对我们人还是不利
的。
作者: AQ陈兴强    时间: 2014-11-29 12:14

以上只是一些基础的知识,今后将深入探究
作者: AQ陈兴强    时间: 2014-11-29 12:48


作者: 2012213295    时间: 2014-11-29 12:48

密宗(经典佛教文化)

在成体系的密宗形成之前,称为“杂密”的一些密法已经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三国吴黄龙二年(西元230年)竺律炎译出《摩登伽经》,支谦译《华积陀罗尼神咒经》,《无量门微密持经》等。

公元8世纪唐玄宗时代,印度高僧善无畏、金刚智,与不空来到中国,合称“开元三大士”。三位密宗大师,在大唐皇室的扶持之下,于长安的大兴善寺(位于今西安市)译出大量密教经典,宏扬密法,成为唐密的开端。

不空曾奉其师金刚智之命赴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学习密法,在普贤阿阇黎座下受金刚界与胎藏界两部密法灌顶[33]。回中国后先后译出密法11部、143卷。

在唐武宗会昌毁佛之后,因为失去皇室的支持,需缜密坛城布置与繁复仪轨教授的唐密传承遭到断绝,仅留大悲、尊胜、准提、秽迹等较简明之独部密法为大众知悉,或在禅宗、华严宗出家众中隐密传承下来。较完整之唐密教法有幸在日本以东密、台密传承保存至今日。

由于无上瑜伽续的发展最晚,只有密集金刚(《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大威德金刚(《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刚陪啰缚轮观想成就仪轨经》)、喜金刚(《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和幻化网(《瑜伽大教王经》)等少部份密续和仪轨在宋代传入中国。宋朝与辽、金、西夏等朝代的密教十分发达,法天与天息灾、施护同召见,问佛法大意,对扬称旨。[34]僧人守真“开灌顶道场五褊,水陆道场二十余会,僧尼从而诸法者三千余人”。[35]北宋天禧元年曾禁止《频那夜迦成就仪轨经》进入大藏经,无上瑜伽在明朝后就不再有太大影响。
                                                                                                                                                                                          —— 维基百科
作者: 2012213295    时间: 2014-11-29 12:55

周瑛回贴:
密宗(中国经典佛教)

[local]1[/local]
在成体系的密宗形成之前,称为“杂密”的一些密法已经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三国吴黄龙二年(西元230)竺律炎译出《摩登伽经》,支谦译《华积陀罗尼神咒经》,《无量门微密持经》等。

公元8世纪唐玄宗时代,印度高僧善无畏、金刚智,与不空来到中国,合称“开元三大士”。三位密宗大师,在大唐皇室的扶持之下,于长安的大兴善寺(位于今西安市)译出大量密教经典,宏扬密法,成为唐密的开端。


不空曾奉其师金刚智之命赴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学习密法,在普贤阿阇黎座下受金刚界与胎藏界两部密法灌顶[33]。回中国后先后译出密法11部、143卷。


在唐武宗会昌毁佛之后,因为失去皇室的支持,需缜密坛城布置与繁复仪轨教授的唐密传承遭到断绝,仅留大悲、尊胜、准提、秽迹等较简明之独部密法为大众知悉,或在禅宗、华严宗出家众中隐密传承下来。较完整之唐密教法有幸在日本以东密、台密传承保存至今日。


由于无上瑜伽续的发展最晚,只有密集金刚(《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大威德金刚(《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刚陪啰缚轮观想成就仪轨经》)、喜金刚(《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和幻化网(《瑜伽大教王经》)等少部份密续和仪轨在宋代传入中国。宋朝与辽、金、西夏等朝代的密教十分发达,法天与天息灾、施护同召见,问佛法大意,对扬称旨。[34]僧人守真“开灌顶道场五褊,水陆道场二十余会,僧尼从而诸法者三千余人”。[35]北宋天禧元年曾禁止《频那夜迦成就仪轨经》进入大藏经,无上瑜伽在明朝后就不再有太大影响。                                                                     





  —— 维基百科

[ 本帖最后由 2012213295 于 2014-11-29 13:02 编辑 ]
作者: 2012213295    时间: 2014-11-29 12:58

周瑛回帖
近代密宗中心——宝通寺法界宫[attach]31928[/attach]

由持松欣然主之,筑法界宫、瑜祗堂,并购置各类法器,绘诸尊曼荼罗,建立真言密坛,拟就洪山宝通寺为真言宗根本道场,树国内风气之先。在法界宫内建成的真言宗道场,仿唐朝密宗金刚部“五曼荼罗”形式建造,殿内设木质密宗坛城,雕刻镂空,玲珑别致。屋面覆以黄琉璃瓦,并以五亭结顶,借以表示东西南北中五佛方位。各亭均为镂空大屋脊,飞檐蟠
爪,富有民族特色。殿前廊柱,刻有法轮十字羯摩杵,殿基四周刻有双层莲瓣,殿前阶下为三孔拱桥,桥外双亭侍立,殿亭相映,景色别致。没有谁见过如此庄严宏华的密坛,尤其是金、胎两界曼荼罗绘像,色彩斑烂绚丽,绘有十方三世诸圣千持师尊佛象,看上去蔚为壮观,摄人魂魄
作者: 2012213295    时间: 2014-11-29 13:04

周瑛回帖
宝通禅寺与密宗的复兴
密宗复兴是中国佛教史上最为耀眼的一页。来自湖北荆门沙洋的持松法师,三次东渡日本,两登高野山,兼习东密新旧两派及台密,得三个灌顶传法阿阇梨位,取回空海大师从长安密教传承而来的唐代密宗,成为东渡学密、复兴唐密成就最大者。1924 -1925 两年中,持松法师出任武汉宝通寺住持,讲经传法,结缘灌顶,开建仁王护国大法会,修孔雀明王法,建立宝通寺真言密坛,宝通寺因此成为近代密宗复兴的中心之一。从建立武汉宝通寺根本道场及于各地弘传密教,持松挽回和重光千年绝学,被称为是“唐密复兴初祖”。对武汉宝通寺而言,持松住持的 1924 -1925两年,在该寺自身历史上也是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一页——“洪山寺一时成为近代密宗复兴的中心之一。”

——《持松法师与民国时期唐密的复兴———以武汉宝通寺为例》.吴成国
作者: 2012213295    时间: 2014-11-29 13:09

周瑛回帖
宝通寺是中国佛教文化'雅俗交汇"之地[attach]31929[/attach]

中国的民俗佛教是与经典佛教不同的存在形态, 后者属雅文化层次, 精纯、严格; 前者属俗文化层次, 散漫、可塑。但从宗教发展规律看, 民俗佛教却更多地体现成熟宗教的普遍特点。
佛教由古印度传出的过程( 约公元一世纪到四世纪)同时也是佛教由其原始形态发育成熟为系统的世界宗教的过程, 其核心乃是释趣牟尼由人变成了神。佛法入华, 在中国文化的特殊背景中, 在俗化和雅化两个层次上各有侧重地展开, 呈现既矛盾又互补的文化奇观。而宝通寺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将民俗佛教与经典佛教融合在一起,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作者: 2012213295    时间: 2014-11-29 13:14

周瑛回帖
(一)中国的民俗佛教文化[attach]31930[/attach]
中国主流文化的非宗教特色, 不等于说中国的老百姓不需要宗教。古代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在俗文化层次上的充分发展—高度理性化的儒道思想, 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照样被宗教化; 但相比之下, 外来的佛教更容易被变形改造、更容易被接受和传播, 这就是以造神运动为中心的民俗佛教传播运动。与此同时, 原始佛教的教义、形态, 其实体和样式, 都发生相应的变化—佛教的传授系谱演变为神谱; 佛教的轮回学说被理解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直接伦理报应, 佛教的解脱境界变成了对“现实” 彼岸世界的向往追求, 佛教要勘破一切的修行实践, 异化为希施求福的生活方式… … 中国民俗佛教很快地与道教相混而成为古代中国的living  religion(活生生的宗教, 生活宗教)
(二)、宝通寺特有的民俗节日——三月廿八甘蔗节
“三月二十八,洪山敬菩萨,有钱吃甘蔗,无钱吃麻花。”这是70年来流行于武昌的一首民谣。旧时武昌东郊、洪山东郊庙举行一年一度的甘蔗节,旧时这一习俗的体现。
1011年(北宋大中祥符4年),宋真宗封守护泰山神为“东岳天齐人圣帝”,民间称之为“东岳大帝”或“东岳菩萨”。人们因此积习相沿,认为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东岳大帝的诞辰。每年这一天,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停业休息,一般寺庙多半要举行“天齐会”,尤其是武昌洪山宝通寺,香火颇盛。在众多的香客中,敬罢菩萨,人们便会到洪山上去踏青寻胜,尽心玩耍。在那一天,洪山上卖甘蔗的小贩特别多,价钱特别贵,钱带少了的人只好买麻花吃,民谣就是这样产生的。
为什么甘蔗节仅仅盛于武昌呢?据说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在蕲水建都称帝之后,派遣部将邹普胜智取武昌。事前约定,在城内接应的人,手持甘蔗为号。义军进城后,看见人家门前有甘蔗渣的概勿侵犯。此后,武昌民间遂流传在这一天吃甘蔗可以免灾的说法,逐渐形成甘蔗节。有些老人讲,这天吃甘蔗可以清火明目。是否有科学依据和实际效果,就不得而知了。抗日战争中,1938年4月,武汉警备司令部以“国难严重,空袭时闻,为策人民安全起见,”特地出告示,停止举行一年一度的甘蔗节,禁止民众往游洪山。当时的《新华日报》也就此事发表了消息。武汉沦陷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谁也没有心情过甘蔗节了。

[ 本帖最后由 2012213295 于 2014-11-29 13:15 编辑 ]
作者: 郑倩1225    时间: 2014-11-30 12:43


作者: 郑倩1225    时间: 2014-11-30 12:44

我们小组进行的宝通寺的研究,分为两个小组,一个研究宝通寺内的经文等,一个研究宝通寺的民俗和历史故事等
作者: 郑倩1225    时间: 2014-11-30 12:45

宝通寺,位于武昌大东门外洪山南麓,前邻武珞路,后为洪山宝塔。洪山古时称象山,又名东山,而始建于南朝刘宋年间(公元420——480年)的宝通禅寺,就坐落在这里,它是武汉现存历史最为久远的古刹,也是中南地区占地面积最大的寺院。
作者: 郑倩1225    时间: 2014-11-30 12:45

魏晋时期始建“东山寺”。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尉迟敬德监制铁佛,扩建殿宇,更名为“弥陀寺”。宋代端平年间(公元1234——1236年)随着大洪山幽济禅院迁此,抗金名将孟珙再次扩建整修寺院,赦号为“崇宁万寿禅寺”,并改东山为洪山。元末,毁于战火。明代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重建时,明宪宗易今名,一直沿袭至今。后几毁几修。清代康熙年间(公元1676——1691年)仿北京西山各大名寺大修,“梁柱榱题目,悉施金碧,耀人心目,雄伟壮丽”。现存建筑乃清同治四年至光绪五年(1865——1879年)先后重建。
作者: 郑倩1225    时间: 2014-11-30 12:46

历史上,宝通寺曾得到10位皇帝和6位王侯的护持,是典型的皇家寺院。宝通寺依山临街,闹中有静,一道山门将清静之地与热闹的武珞路隔开。山门匾额上“宝通禅寺”4个字,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所题,金光流照。走进寺庙山门,就是圣僧桥,桥的两侧就是放生池,正前一对久负盛名的“明代石狮”出现在眼前。石狮高2.6米,宽0.7米,雄狮戏绣球,雌狮抱幼狮,通体光洁如缎,威武中见妩媚,是江南一绝。被石狮侍卫着的钟鼓楼是寺院的重要建筑,在重大法事活动和节日盛典时的晨昏,要各撞击108下。1999年7月1日清晨,禅寺钟鼓齐鸣,奏响了迎接香港回归祖国的乐声。拾级而上就是弥勒殿,这里供有金光夺目的“笑和尚”、“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护法之神韦陀菩萨、度化众生的地藏菩萨和高大威武的四大天王。走出此殿,沿着石阶,就来到了禅寺的正殿——大雄宝殿。它始建于宋代,历经沧桑,“文革”中被摧毁一空,1986年后得到整修如新,而今又予以重建。“大雄”是对释迦牟尼佛的道德、法力的尊称。中国当代名僧昌明在大雄宝殿之门题有楹联“古今来宗教几何自由平等无如我佛,东西国文明进化言行高尚独让法王”。弥感珍贵的是大殿右侧悬挂着一口宋代铁铸大钟,它是我省佛教文物中最古老的大型冶炼法器。钟高2.6米,下口直径为14米,声音洪亮悠远,俗称“万斤钟”,这是南宋随州洪山寺僧迁移到武昌弥陀寺时的镇寺之宝,现在只剩下“嘉靖庚子七月中元汉车孟珙撰”可辨,“风调雨顺”四字历历在目。
进入后院禅房,就到了“僧”的世界,有斋堂、香积厨、武昌佛学院、伽蓝殿和客堂等。值得一提的是万佛殿供奉的比卢遮那佛像,沿殿四壁镶嵌万尊金佛小像。佛像连底座高9米,蔚为壮观。罗汉堂原为法界宫改建,是佛教密宗日本式建筑,为宝通寺前主持持松于1923年由日本留学归来仿唐密金刚部王佛曼罗修建。中央供奉四面佛塑像,左右前侧分别塑有济公和尚、风波和尚俗世两僧与神祗三菩萨,四壁陈列有海岛五百罗汉群塑。五百罗汉中,有的“挥尘而谈,如欲悬河吐屑,肆辩而未停;有的默坐而听,如欲屏息杜意,审谛两冥冥……”,真一幅绝妙传神的众生像。观者神思悠悠,流连忘返。法界宫东行数十米为严华洞,因莱妙法师在此制合赤金赤书《华严经》而得名。亭后半山腰建有洪山宝塔,是禅寺的最高点,在武汉地区的地图上也有显眼的位置。
作者: 郑倩1225    时间: 2014-11-30 12:47

这份宝通寺的建筑和地形说明,很详细的介绍了宝通寺内的景观和各建筑的位置和特色,我们也可以发现,那天咱们小组的参观顺序也基本是这样的,只不过当时有些东西我们不太懂。看了这个,就明白多了
作者: 郑倩1225    时间: 2014-11-30 12:47

洪山宝塔,原名灵济塔,创建于元代,是元代纪念开山祖师灵济慈忍而修,塔外壁尚嵌有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塔记大方。后多次修葺,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重修。塔为7层8面,高45.6米,基宽37米,顶宽4米,内石外砖,仿木结构,由下而上逐层内收。塔内石级盘旋而上,直通塔顶。每层各面都有窗口,塔里供有玉石佛像48尊。塔顶高出洪山主峰,故有“数峰天外洪山塔”的赞诗。登塔远眺,群山起伏,武汉三镇景色尽收眼底。旧时文人墨客为此塔每一层起过引人入胜的雅号:一柱擎天、二仪高下、三山半落、四顾茫然、五云多处、六合清明、七级浮屠。
作者: 郑倩1225    时间: 2014-11-30 12:49

洪山宝塔那天你们上去了,这里的介绍也很详细,是不是看到这些介绍就像塔内的景象又出现在眼前了?
作者: 郑倩1225    时间: 2014-11-30 12:49

我们小组的其他成员呢?赶快来讨论呀
作者: 郑倩1225    时间: 2014-11-30 12:49


作者: 郑倩1225    时间: 2014-11-30 12:50

宝通寺内传说——白龙成泉
早先,洪山宝通寺内缺水。一个冬天的晚上,巡更的和尚发现前方有一发亮的物体,近看,原来是条小银蛇躺在冰凉的地上。和尚发善心解下袈裟盖在小蛇身上。当他将离开时,发现小蛇的头尾已露在外,和尚再拿衣物盖上。如此反复两次,小蛇才安然不动。天将明时,小蛇所在处发出咕咚咕咚的响声,和尚揭开衣物一看,小蛇已经变成了小白龙。小和尚正在惊奇,白龙腾空飞走,其卧过的地方留下了一眼泉水。后来,僧人称这眼泉水为白龙泉。
作者: 郑倩1225    时间: 2014-11-30 12:50

楼上是我在图书馆找到的关于宝通寺内的传说
作者: 郑倩1225    时间: 2014-11-30 12:51

关于宝通寺的民间风俗——三月廿八甘蔗节
“三月二十八,洪山敬菩萨,有钱吃甘蔗,无钱吃麻花。”这是70年来流行于武昌的一首民谣。旧时武昌东郊、洪山东郊庙举行一年一度的甘蔗节,旧时这一习俗的体现。
1011年(北宋大中祥符4年),宋真宗封守护泰山神为“东岳天齐人圣帝”,民间称之为“东岳大帝”或“东岳菩萨”。人们因此积习相沿,认为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东岳大帝的诞辰。每年这一天,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停业休息,一般寺庙多半要举行“天齐会”,尤其是武昌洪山宝通寺,香火颇盛。在众多的香客中,敬罢菩萨,人们便会到洪山上去踏青寻胜,尽心玩耍。在那一天,洪山上卖甘蔗的小贩特别多,价钱特别贵,钱带少了的人只好买麻花吃,民谣就是这样产生的。
为什么甘蔗节仅仅盛于武昌呢?据说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在蕲水建都称帝之后,派遣部将邹普胜智取武昌。事前约定,在城内接应的人,手持甘蔗为号。义军进城后,看见人家门前有甘蔗渣的概勿侵犯。此后,武昌民间遂流传在这一天吃甘蔗可以免灾的说法,逐渐形成甘蔗节。有些老人讲,这天吃甘蔗可以清火明目。是否有科学依据和实际效果,就不得而知了。抗日战争中,1938年4月,武汉警备司令部以“国难严重,空袭时闻,为策人民安全起见,”特地出告示,停止举行一年一度的甘蔗节,禁止民众往游洪山。当时的《新华日报》也就此事发表了消息。武汉沦陷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谁也没有心情过甘蔗节了。
作者: 郑倩1225    时间: 2014-11-30 12:51

楼上这个甘蔗节的历史前后发展,也说的很清楚了
作者: 郑倩1225    时间: 2014-11-30 12:52

由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看出来,宝通寺在历史上还是占有很大,很重要的地位的,不管是佛教方面还是建筑方面,都有很多深刻的内涵在里面
作者: 2012213439    时间: 2014-11-30 21:45     标题: 回复 27# 的帖子

来了来了
作者: 2012213440    时间: 2014-11-30 22:08

耶耶耶 我来了!
作者: 2012213440    时间: 2014-11-30 22:11

我们在宝通寺的大门口不是有看到大象嘛 我就找了相关的大象和佛教的故事~
作者: 2012213440    时间: 2014-11-30 22:15

我还关注的是 宝通寺的建筑因为是皇家寺庙 跟我之前看的优点不同 所以就找了建筑方面的东西来看 大家可以参阅《中国寺庙论》 宝通寺是汉传佛教嘛 然后那个建筑基本上是按照那种模式来建成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好多寺庙都能看到弥勒 四大天王等佛像的原因
作者: 2012213440    时间: 2014-11-30 22:17

关于宝通寺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哦
宝通寺还与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有关。明代初年的“靖难之变”中,朱允炆被叔父朱棣战败后,下落一直是个迷。有人说自焚而死,有的说削发为僧,甚至说流落海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主要就是去寻找朱允炆。据2009年8月《金陵晚报》报道,84岁的南京有线电厂退休工程师让庆光老先生带着一本自家保藏多年的《让氏家谱》找到记者,翻开家谱,让先生告诉记者,建文帝当年并没有自焚死,而是逃出南京,改名让銮,假扮僧道,云游于滇、黔、蜀、粤、桂、湘、鄂各省。在游历名山大川期间,让銮还题写过许多诗词和符号,向世人暗喻自己就是建文皇帝。晚年,让銮隐居于武昌,死后就葬在武昌洪山。以上的事情,在《让氏家谱》中有明确记载,让庆光先生本人就是明建文帝的十五世孙。但这恐怕也只能是传说中的一种。

作者: 2012213440    时间: 2014-11-30 22:18

我找的大部分是历史啦 还有这个哦
元世祖忽必烈南征时驻军武昌时,对善庆和尚舍身割足的精神十分佩服,命人取“佛足”随国征战,鼓舞士气。他登基后派钦差大臣专程将“佛足”护送回都,用以笼络人心。元末至正十六年(1356年),在元军与徐寿辉领导的农民起义部队的战斗中,万寿禅寺毁于战火。元至顺三年(1332)华实任该寺住持,毅然以复兴自任。他筹集几万缗经费,广求大木由江上运归。因原址地势狭窄,不宜扩建,乃夷山填壑,垒石为基,使基宽敞,大兴土木,元统二年(1334)告竣。时人称新建之寺宇,“金碧髹彤,辉映林谷,宏模伟观,人天俱瞻”。随州、许州(今许昌)“三大洪山法席之盛,莫武昌若也”。有黄缙作《武昌大洪山崇宁万寿寺记》记其事。明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之子楚昭王朱桢就藩武昌,在蛇山之阳营建楚王府的同时,在洪山重建寺庙。其后楚靖王朱均讹在天顺元年(1457)又大修大雄宝殿等建筑。成化二十一年(1485)规模大增,并更寺名为“宝通禅寺”,寺名遂沿袭至今。此时宝通禅寺已成为武汉四大丛林之一。因宝通寺的禅家家风与镇江金山寺相似,故有“小金山”之称。

作者: 2012213440    时间: 2014-11-30 22:20     标题: 回复 33# 的帖子

对的 建筑上很特别 高大上
作者: 2012213440    时间: 2014-11-30 22:21     标题: 回复 26# 的帖子

去到二层就下来了 太闷了上面
作者: 2012213440    时间: 2014-11-30 22:21     标题: 回复 34# 的帖子


作者: 2012213440    时间: 2014-11-30 22:22     标题: 回复 31# 的帖子


作者: 2012213440    时间: 2014-11-30 22:23     标题: 回复 31# 的帖子


作者: 吉学臻    时间: 2014-12-1 20:38     标题: 回复 7# 的帖子

回复AQ陈兴强:
在向老师和同学介绍佛经的时候,由于大家多不是佛教的信徒,对佛教的佛经也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在介绍时少不了基础的部分。但是如果能够往文学方面靠拢提炼文学要素我想会更好。
作者: 吉学臻    时间: 2014-12-1 20:47     标题: 回复 18# 的帖子

回复周瑛:
确实是与宝通寺直接相关的节日
作者: 吉学臻    时间: 2014-12-1 21:04     标题: 回复 39# 的帖子

回复小伍:
历史背景也是需要的,这部分资料我想展示的时候会派上用场的
作者: AQ陈兴强    时间: 2014-12-1 21:19     标题: 回复 45# 的帖子

比如?有具体方向吗?我查查资料,看看佛经
作者: 吉学臻    时间: 2014-12-1 21:42     标题: 回复 48# 的帖子

回复陈兴强:
比方说这个《地藏经》他的基本情节、它的故事母题、佛经当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文学特点等等方面,因为我没有找过《地藏经》的资料,所以不是很清楚它是不是每个方面都有涉及,但是你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试试。
作者: 2012213440    时间: 2014-12-2 13:29     标题: 回复 47# 的帖子

好的好的
作者: 2012213440    时间: 2014-12-2 13:45

嘻嘻 我来补充一点甘蔗节
唐代宝历二年公元826年,洪州开化寺有高僧善信游方随州大洪山时,逢乡人杀牲祭龙神,善信竭力阻止这件事,并愿意用自己的身体代替牲口祭神,于是断双足作出牺牲,当地官民体谅到他的苦心而把他的事迹呈报朝廷,朝廷遂赐号慈忍大师,后加赐灵济慈忍大师,同时将大洪山的修行精舍建成为幽济禅院以供奉他的双足。五代时幽济禅院改为奇峰寺。南宋战乱时,寺庙毁于兵火,荆湖制置使盂洪、都统张顺等奏请朝廷,将寺庙移到武昌洪山弥陀寺前,号崇宁万寿禅寺。元明清历代对其增修扩建,广其规模,为武昌诸刹之首。明成化二十一年定名宝通禅寺。

    宝通寺有蛮多佛像,和尚也不少;还有宝塔、大殿、亭阁,满山遍岭都是奇花异草,很吸引游人。每年春暖花开,就更美了。三月二十八那天,人们都带着全家老小、三朋四友,去游洪山。游洪山有风俗,有钱的吃麻花,无钱的吃甘蔗。相传吃了麻花,就能象麻花一样,兴家立业有劲头;吃了甘蔗,就能象甘蔗一样节节甜,人长寿,日于越过越美。所以当地就形成了一个说法:“三月二十八,洪山吃甘蔗”。

作者: 吉学臻    时间: 2014-12-2 13:48     标题: 展示内容大纲

我觉得我们展示的内容可以分成这几个部分:
1、宝通寺的历史,参照23楼的内容
2、宝通寺的传说:白龙成泉,参照29楼的内容;《让氏家谱》关于建文帝的传说,38楼
3、宝通寺的民间风俗:三廿八甘蔗节,31楼
4、宝通寺的佛经经典讲解:选取两部佛经做简易文学性解读,如《妙法莲华经》和《华严经》
5、佛教俗语一览

在展示之前或之间,可以普及一下佛教的基本术语,期间也可以播放一些唱经或是谱了曲子的咒,亦或是佛教音乐。
作者: 2012213440    时间: 2014-12-2 13:49

嘻嘻 还有这个
武昌洪山原来不叫洪山,因其在武昌城之东,于是取名为东山。南朝刘宋时期(420—499年)已建有东山寺。东山寺有一传统,就是在东岳泰山生日,即农历三月二十八日这天,那是万人空巷,都到宝通寺赶庙会游洪山。这习俗一直延续到四清前夕。那时,传唱着一首童谣:“三月二十八,洪山敬菩萨。有钱吃甘蔗,无钱吃麻花。” 唐贞观年间(627~649年),鄂国公尉迟敬德在此扩建寺宇,监制铁佛,改东山寺名“弥陀寺”。
东山是怎样改名为洪山的,这其中有一段故事。
我国的大洪山有3座,第一座是随州大洪山,第二座就是武昌大洪山,第三座河南许昌大洪山,这3座大洪山与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慈忍大师。
慈忍大师原法号叫善信和尚,江西洪都人,禅宗祖师慧能的第3代弟子。他到五台山求法,得到文殊菩萨点化,要他向南而行,“逢随即止,遇洪则安”。他就到了随县大洪山。张武陵的地方官,每年求雨杀猪宰羊求龙王爷保佑降雨,于心不忍。我来帮你们求雨,就将这事止住。他自暗许愿,圆寂前要将自己的身体献给龙王,永保一方平安。唐文宗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善信坐化之前,自断双足。双足断后没有流血,全是白浆。这事惊动朝延,唐文宗很感动,赐善信“慈忍大师”法号。善信圆寂前自断的双足被当朝皇帝赐为“佛足”,成为镇寺之宝。会昌元年,善信和尚再次被朝廷追封为“灵济大师”。就这样,随州大洪山一带,风调雨顺数百年。
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6年),荆湖制置使上奏理宗皇帝颁发带金,下诏将随州大洪山寺匾和慈忍大师双足运到东山,改东山为洪山,赐寺名为崇宁万寿禅寺。元代筑宝塔,叫灵济宝塔,就是为纪念灵济大师而修的,元末受兵毁,却幸存其主架和内核。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策崇宁万寿禅寺为宝通禅寺,弘传慈忍大师的道场。张献忠攻下武昌城时,杀全城,楚王府被毁,所有与明朝王府有关的寺庙都遭到劫难。太平天国三进三出武昌城,对儒释道的一律摧毁。武汉的庙宇均是同治二年到光绪十五年的建筑。归元寺还晚一些,光绪三十三年还在建,二十世纪初才完工。灵济宝塔,这不是哪个寺院有。但所有寺院要有塔,无塔就是弊脚货。有塔、有祖师、有门派、有宗系,才能是完整的寺院。洪山镇寺之宝比比皆是。藏经最多的,有血经,还有唐代铁佛(被陈再道下命令所毁)。这讲的是洪山第一个高僧善信,封号为慈忍大师,再封为灵济大师。
与宝通寺有关联的第二个法师,是1924年到1925年底在这儿做方丈的持松大师。从唐朝密宗慧果大师之后,持松大师是一千多年来第一人,佛教的全才。他出生于1894年,1972年圆寂。这位大师在宝通没有单独供奉,是对他最大的不恭。持松大师是湖北沙阳人,四代书香。17岁出家,儒释道的书他都看了,便毅然出家,信奉佛教。哈同夫人为弘扬佛法,在上海创办了华严大学。持松法师进入华严大学后,拜在月霞法师(湖北黄冈人)门下学习华严宗。后在常熟兴福寺做方丈。1922年,武昌佛学院请持松法师来佛学院做讲师讲学。他在做讲学期间,看有关密宗精典时,感觉深奥难懂。1922年底,便毅然辞去兴福寺方丈之职东渡日本,拜高野山五十世阿闍黎金山穆韶学习真言宗,得五十一世阿阇黎位,这是很高的学位。上师赐灌顶,号入入金刚。只因东都地震,加之川资告磬,遂归国。旋赴杭州菩提寺结缘灌顶。1924年春,湖北督军兼两湖巡阅使萧耀南诸居士做洪山宝塔下建法界宫,迎接持松法师担任武汉洪山宝通寺住持。于是,他在寺内建起真言宗坛场,讲经、传戒、灌顶。全国各地的僧俗信徒纷纷前来求授灌顶,其中湖北的一些社会名流,如萧耀南、陈元白、赵南山、杜汉三等亦相继入坛受法,无不倾心于密宗。1925年底,持松大师随佛教代表团到日本,拜在另外两位真言宗高僧传人,又获得两个果位,获得3个爵位,千年来没有第二人如此。现在的法界宫成为了万佛堂、罗汉堂,搞丢了;应在这儿竖立持松大师的铜像,彰显密宗。
再介绍大鑫法师。武汉沦陷期间,大鑫法师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佛教的场所,保留下去一批的佛教建筑。他对日本人说:“我是世外之人”,坚决不做维持会会长。解放后,启用他,成为我市佛教协会的第一任会长。1958年,大鑫法师带头响应党的号召,积极配合宗教改革。一时间,宝通寺成为全国佛教界宗教改革的样版。1961年,大鑫法师圆寂。我们不能忘记这位老人家的功德。

作者: 2012213440    时间: 2014-12-2 13:49     标题: 回复 52# 的帖子


作者: 吉学臻    时间: 2014-12-2 13:49

我觉得还是有一些东西没搞清楚,这个白龙泉是否存在于宝通寺内?三廿八甘蔗节是否还在过?
作者: 2012213440    时间: 2014-12-2 14:00     标题: 回复 55# 的帖子

听说有 不过我们去的时候好像没有看到耶  下面找了一点相关的介绍
【寺内有三泉:黄龙泉、白龙泉、乳泉。著名洪山八景自古有“洪山之岭多奇石”,即东崖、云扃、杯樽、翠屏、栖霞、狮子峰、仙人石、寿字石,俨如圣境佛窟;寺内尚存有南宋嘉熙年间孟珙所铸大铁钟两口;在弥勒殿前还保存有明代初年的石雕大狮子一对,为寺庙增添了威严的气氛。寺院后山多古树,相传南宋民族英雄岳飞在该地驻军时植过松树,名“岳松”,明末被砍伐,清同治年间在原地又植松树多株,长成后仍称岳松,现尚存八株可谓“古木参天”。】

作者: 郑倩1225    时间: 2014-12-2 14:20     标题: 回复51楼

甘蔗节这个补充可以加在我前面的补充里,这样历史感就多了一些呢!
作者: 郑倩1225    时间: 2014-12-2 14:22     标题: 回复 55# 的帖子

资料上是说抗战之后因为民不聊生,都没有人过甘蔗节了,但是现在目前是否还流传,我们可以去询问一下宝通寺内的人员以及武汉一些上了年纪的民众
作者: 郑倩1225    时间: 2014-12-2 14:24     标题: 回复 55# 的帖子

关于白龙泉,传说是都有说在宝通寺内有这样一条泉水,我觉得历史上肯定是存在过的,但是那天我们去的时候没有仔细看各个地名标记。可以问问组里其他小伙伴有没有注意到这个泉水的?
作者: 吉学臻    时间: 2014-12-2 14:24     标题: 回复 59# 的帖子

回复郑倩:
反正我是没有留意到
作者: 郑倩1225    时间: 2014-12-2 14:26     标题: 回复 60# 的帖子

我也是,唉,其他小伙伴呢?看这里看这里!!
作者: 郑倩1225    时间: 2014-12-2 14:27

咱们小组的其他人呢,是不是还有没有注册好的?怎么不见冒泡?
作者: 郑倩1225    时间: 2014-12-2 14:27

不过今天人明显比昨天多咯,我们组要加油
作者: 吉学臻    时间: 2014-12-2 14:33

引用:
原帖由 吉学臻 于 2014-12-2 13:48 发表
我觉得我们展示的内容可以分成这几个部分:
1、宝通寺的历史,参照23楼的内容
2、宝通寺的传说:白龙成泉,参照29楼的内容;《让氏家谱》关于建文帝的传说,38楼
3、宝通寺的民间风俗:三廿八甘蔗节,31楼
4、宝 ...
大家都过来看一下吧,这里有什么要补充的。
作者: 郑倩1225    时间: 2014-12-2 14:34

去360百科里找宝通寺内的景点:
旅游景区
寺内现有放生池、圣僧桥、接引殿、东西厅、大雄宝殿、祖师殿、禅堂等建筑,整个寺庙建筑随山势而起伏,隐现自然,层迭有致。寺后有洪山宝塔、法界宫,另有小亭、层石、奇石、幽径、华严洞、【白龙泉】等胜迹,碑光塔影,林密花茂,让人留连忘返。

去百度百科里找到的是:
宝通禅寺是历代皇家寺院,在建筑上都显示出皇家气派,这与归元寺的民间身份截然不同。
现有殿宇多系清同治四年至光绪五年(1865—1879年)所建,为武汉四大丛林之一.进入山门,文物古迹有宋朝古钟、明朝石狮、宋朝寿云石刻摩崖、古石刻须弥座、清朝藏经等佛教文物珍品。
寺内有黄龙泉、【白龙泉】、乳泉等诸多各泉。山上还有古岳飞松及古烽遗痕等名胜古迹。


这些景点介绍里都有写白龙泉,那这样是不是可以证明,白龙泉是寺内的一个景点,而且现在还存在,只是我们那天去考察的时候没注意
作者: 郑倩1225    时间: 2014-12-2 14:35     标题: 回复 64# 的帖子

我觉得这个内容很全面了,不知道其他人还有没建议?
作者: 陈楚怡S2    时间: 2014-12-2 14:41

不研究一下宝通寺的历史变化吗
作者: 郑倩1225    时间: 2014-12-2 14:42     标题: 回复 67# 的帖子

前面的贴子有说诶!你都没有仔细看
作者: 晓囝    时间: 2014-12-2 14:42

引用:
原帖由 吉学臻 于 2014-12-1 21:42 发表
回复陈兴强:
比方说这个《地藏经》他的基本情节、它的故事母题、佛经当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文学特点等等方面,因为我没有找过《地藏经》的资料,所以不是很清楚它是不是每个方面都有涉及,但是你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
根据沃恩的课题内容,解读佛经的故事应该是一方面的问题。佛经故事作为佛文学的组成,这些故事有什么意思,讲述了什么事件,反映了怎样的观念,与寺庙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我们应该把这些拿到台面上来分析,介绍佛经是需要的,但不应该是主要的
作者: AQ陈兴强    时间: 2014-12-2 14:43     标题: 回复 62# 的帖子

看资料 呢..........
作者: AQ陈兴强    时间: 2014-12-2 14:44     标题: 回复 69# 的帖子

大家确定是上面讲的那两部经么?
作者: 晓囝    时间: 2014-12-2 14:48

我们的是这个,武汉寺庙文化与民间文学之关系——以宝通寺为例

我觉得吧,那么研究文化和名民间文学的关系应该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另外一部分寺庙文化有一个再演绎的过程,我们拿到的知识佛经的原本,那么寺庙一方面在讲这些故事的时候就会有现代的东西进去,这也可以作为一个方向,也就是从宝通寺佛经文本的讲解看民间文学的现代改造和传承。
作者: 晓囝    时间: 2014-12-2 14:49

引用:
原帖由 吉学臻 于 2014-12-2 13:48 发表
我觉得我们展示的内容可以分成这几个部分:
1、宝通寺的历史,参照23楼的内容
2、宝通寺的传说:白龙成泉,参照29楼的内容;《让氏家谱》关于建文帝的传说,38楼
3、宝通寺的民间风俗:三廿八甘蔗节,31楼
4、宝 ...
我觉得民间风俗可以最后做。
然后我们的内容和题目还是有点脱节,寺庙文化和民间文学的关系,我们好像还没有解释清楚这个关系在哪里- -
作者: 晓囝    时间: 2014-12-2 14:59

上次我们去我这里不是拿了一本《楞严经》的注解么,说实话和宝通寺没多少关系。
但是我们上次去的时候遇上了一个算是超度的活动吧,还见到了讲经会的通知,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们能够对佛经以及佛教故事的现代方式的传颂有所研究的话,其实也是对寺庙民间文学的一种窥探吧。
作者: 吉学臻    时间: 2014-12-2 15:00     标题: 回复 65# 的帖子

回复郑倩:
我觉得可以了。如果再次到宝通寺的话,我觉得我们可以去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毕竟也是去过几次宝通寺的了,总不能一次都没见过
作者: 晓囝    时间: 2014-12-2 15:02

引用:
原帖由 吉学臻 于 2014-12-2 13:48 发表
我觉得我们展示的内容可以分成这几个部分:
1、宝通寺的历史,参照23楼的内容
2、宝通寺的传说:白龙成泉,参照29楼的内容;《让氏家谱》关于建文帝的传说,38楼
3、宝通寺的民间风俗:三廿八甘蔗节,31楼
4、宝 ...
关于第四个部分,根据我前面说的意思,我觉得我们进行文学性解读时,应该注意宝通寺是怎么讲和演绎这些经书的,这是以宝通寺为例看寺庙文化与民间文学关系的一方面
作者: 晓囝    时间: 2014-12-2 15:03

引用:
原帖由 郑倩1225 于 2014-12-2 14:34 发表
去360百科里找宝通寺内的景点:
旅游景区
寺内现有放生池、圣僧桥、接引殿、东西厅、大雄宝殿、祖师殿、禅堂等建筑,整个寺庙建筑随山势而起伏,隐现自然,层迭有致。寺后有洪山宝塔、法界宫,另有小亭、层石、奇石 ...
真的有这些东西么- -
作者: 吉学臻    时间: 2014-12-2 15:03     标题: 回复 69# 的帖子

回复后晓囝:
那我们在展示中就略微介绍一下佛经就好了。其实今天我和周瑛碰面的时候有提到过,展示可以挑大纲捡几个点来展示就好了,我觉得后面的读书报告还是可以涵盖佛经的深层解毒的,读书报告可以做的详细一些。
作者: 吉学臻    时间: 2014-12-2 15:06     标题: 回复 71# 的帖子

回复陈兴强:
或许换个角度来看,我们不用过于深层地介绍每一步佛经,这样可以多涵盖几部佛经,佛经故事部分的同学,大家觉得佛经做几部合适?做哪几部合适?
作者: 吉学臻    时间: 2014-12-2 15:08

引用:
原帖由 晓囝 于 2014-12-2 14:49 发表


我觉得民间风俗可以最后做。
然后我们的内容和题目还是有点脱节,寺庙文化和民间文学的关系,我们好像还没有解释清楚这个关系在哪里- -
这个也是我一直有点纠结的地方,我们的题目我到现在都没法做一个很好地定义,要不我们根据题目把内容再做一个调整?
作者: 晓囝    时间: 2014-12-2 15:10

引用:
原帖由 吉学臻 于 2014-12-2 15:03 发表
回复后晓囝:
那我们在展示中就略微介绍一下佛经就好了。其实今天我和周瑛碰面的时候有提到过,展示可以挑大纲捡几个点来展示就好了,我觉得后面的读书报告还是可以涵盖佛经的深层解毒的,读书报告可以做的详细一些 ...
所以我的意思是,讲的过程中我们把侧重点放在宝通寺是怎么讲和演绎这些经书的上,不是放在深层次解读佛经上会比较好,那这样的话我们在展示的过程中其实就可以播放一些音频视频来表现寺庙是如何对佛经和佛经故事进行演绎的了。
当然如果我们能亲自到宝通寺录下他们讲经、念经、唱经之类的场景的话可能就会更好了
作者: 吉学臻    时间: 2014-12-2 15:11

引用:
原帖由 晓囝 于 2014-12-2 14:59 发表
上次我们去我这里不是拿了一本《楞严经》的注解么,说实话和宝通寺没多少关系。
但是我们上次去的时候遇上了一个算是超度的活动吧,还见到了讲经会的通知,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们能够对佛经以及佛教故事的现代方式的传 ...
超度的活动每个寺庙都会有,这个也不是宝通寺特有的。讲经这个可以考虑一下,可以组织几个人过去听讲。
作者: 晓囝    时间: 2014-12-2 15:11

引用:
原帖由 吉学臻 于 2014-12-2 15:08 发表



这个也是我一直有点纠结的地方,我们的题目我到现在都没法做一个很好地定义,要不我们根据题目把内容再做一个调整?
题目可以再看怎么改- -我们根据内容改题目比较现实
作者: 吉学臻    时间: 2014-12-2 15:13

引用:
原帖由 晓囝 于 2014-12-2 15:02 发表


关于第四个部分,根据我前面说的意思,我觉得我们进行文学性解读时,应该注意宝通寺是怎么讲和演绎这些经书的,这是以宝通寺为例看寺庙文化与民间文学关系的一方面
你的意思就是我们再组织一次去听讲经咯?
作者: 晓囝    时间: 2014-12-2 15:13

引用:
原帖由 吉学臻 于 2014-12-2 15:11 发表


超度的活动每个寺庙都会有,这个也不是宝通寺特有的。讲经这个可以考虑一下,可以组织几个人过去听讲。
但是每个寺庙可能都有特点。而且我们也只是以宝通寺为例来窥探,我一直说的也都是从宝通寺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方面方面来看这种寺庙文化是如何与佛经之间发生关系的,由一个个性再到普遍的共性这样可能会好些吧
作者: 吉学臻    时间: 2014-12-2 15:14

引用:
原帖由 晓囝 于 2014-12-2 15:11 发表


题目可以再看怎么改- -我们根据内容改题目比较现实
但是现在并不是说上面的内容已经确定了的,所以如果你要根据内容该题目的话,我们还要先确定题目。
作者: 晓囝    时间: 2014-12-2 15:14

引用:
原帖由 吉学臻 于 2014-12-2 15:13 发表


你的意思就是我们再组织一次去听讲经咯?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去一次可能会有新的收获
作者: 晓囝    时间: 2014-12-2 15:15

引用:
原帖由 吉学臻 于 2014-12-2 15:14 发表


但是现在并不是说上面的内容已经确定了的,所以如果你要根据内容该题目的话,我们还要先确定题目。
题目先用这个吧应噶关系不大- -大家都可以再讨论看看最后我们展示些什么,这样再来看题目怎么表述合适
作者: 吉学臻    时间: 2014-12-2 15:17

引用:
原帖由 晓囝 于 2014-12-2 15:10 发表


所以我的意思是,讲的过程中我们把侧重点放在宝通寺是怎么讲和演绎这些经书的上,不是放在深层次解读佛经上会比较好,那这样的话我们在展示的过程中其实就可以播放一些音频视频来表现寺庙是如何对佛经和佛经故事 ...
如果本周五或者本周末再去一次宝通寺的话,我们就重点放在听讲经的讲座以及想办法录下一场唱经或是念经。
作者: 陈楚怡S2    时间: 2014-12-2 15:20     标题: 回复 75# 的帖子

我们要不要去访问一下哪些皈依佛门的人的对佛经的理解 或者念佛对他们的影响之类的
作者: AQ陈兴强    时间: 2014-12-2 15:21     标题: 回复 89# 的帖子

好的。明白了。关于佛经部分,可能每一个寺庙所诵讲的不一样吧,或者侧重点不一样。到时可以问问诵经安排,周一至周日分别讲什么经之类的。
作者: 吉学臻    时间: 2014-12-2 15:24     标题: 民俗节日活动组整理的资料

大家查看一下有什么可以作为一个比较大的点放到我们的展示中,我觉得宝通寺历史、白龙化泉、三廿八甘蔗节,还有佛教俗语都可以。大家觉得呢?
作者: 吉学臻    时间: 2014-12-2 15:26

引用:
原帖由 陈楚怡S2 于 2014-12-2 15:20 发表
我们要不要去访问一下哪些皈依佛门的人的对佛经的理解 或者念佛对他们的影响之类的
这个上次我们去宝通寺的时候不是有问过编辑部那个电脑旁的阿姨吗?她不是还给我们讲过了佛教对她生活上的影响,我们录了音的,你忘记啦?
作者: 2012213295    时间: 2014-12-23 15:52     标题: 回复 30# 的帖子

那天在课堂上展示的时候,ppt中好像没有提到白龙成泉的传说呢
作者: 2012213295    时间: 2014-12-23 15:57     标题: 回复 45# 的帖子

我们的展示确实涉及到很多文学性的东西,却正是因为这样,没有把'佛‘真正震撼人心的东:lovelin: 西向大家展示出来呢 不过有得必有失嘛
作者: 2012213295    时间: 2014-12-23 16:00     标题: 回复 58# 的帖子

有人过,只是不盛大,参与的人不多
作者: 2012213295    时间: 2014-12-23 16:02

[quote]原帖由 2012213295 于 2014-12-23 16:00 发表
有人过,只是不盛大,参与的人不多 [上次去的时候,我问了他们
作者: 2012213295    时间: 2014-12-23 16:08     标题: 回复 30# 的帖子

那天在课堂上展示的时候,ppt中好像没有提到白龙成泉的传说呢
作者: 2012213295    时间: 2014-12-23 16:13

引用:
原帖由 2012213295 于 2014-11-29 13:14 发表
周瑛回帖
(一)中国的民俗佛教文化31930
中国主流文化的非宗教特色, 不等于说中国的老百姓不需要宗教。古代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在俗文化层次上的充分发展—高度理性化的儒道思想, 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照样被宗教化; 但相 ...
我对佛教“密宗”特别感兴趣么,正好“宝通禅寺”是近代唐密复兴的中心,但是他的内容又复杂有深奥,不适合小组研究,那就当做业余爱好,自己默默去研究哈

作者: 吉学臻    时间: 2015-1-8 14:35     标题: 小组调查报告

[attach]32365[/attach]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www.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