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民间文学110第四组李新宇 [打印本页]

作者: 李新宇    时间: 2013-10-10 07:56     标题: 民间文学110第四组李新宇

新话题四——仙女为何追像许仙、董永这样的平凡人


我们所熟悉的爱情神话传说,比如牛郎织女,白蛇传,七仙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均是白富美型的仙子人物看上普通凡人,各位看官,说说这是为何呀??????
作者: 李新宇    时间: 2013-10-10 21:32     标题: 心里不平衡

简单说应该是创作者的一种心理补偿,现实中的不到,作品中为何不可以呢。
简单说说补偿功能
 “也许写科幻跟看科幻一样,很多时候都是出于一种补偿心理,因为自己的生活太平淡,我就是这样。”刘慈欣说。
这是一个科幻小说的创作者说的话,应该反映了这一点。
补偿机制是为了获取某种东西或者某件事情,但最终却没有得到,而采用另一种形式来替代。其目的是减轻内心的焦虑感。(学术解释)
作者: 余雪琴    时间: 2013-10-11 22:03

我认为因为他们都是真爱,所以这些白富美喜欢普通凡人,不在乎他们的身份!!大家说有没有道理,还有我同意新宇的看法,是创作者的心里不平衡,在现实中不可以,在作品中体现出来总不为过吧!!
作者: 肖丹娜    时间: 2013-10-11 23:07     标题: 回复 3# 的帖子

我个人觉得有点女权主义的倾向。在古代女子必须依附男子才能生活在世上,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生都没有为自己而活。而这种类型的传说和故事,能力容貌都是上上等的女子找一个平庸不堪的男子表面上仍是依附男子而存在的,实际上她们却成了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事业。可以说白娘子有没有许仙她都可以活得很好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我觉得不管当时作者有没有抱着一种心里不平衡或者其他的态度去写或传承这些传说和故事。都可以看出女性渴望个性独立,行为自由的愿望。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10-12 00:31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那些创作这些故事传说的作者们想给自己个心理暗示,或者是告诉咱们后人,一切皆有可能,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可能会有不平凡的生活,大家永远都不要放弃追求美的权利,一定要一直保持着一颗光明的积极向上的心!按现在来说,差不多就是。。屌丝也有翻身的那一天。。
    古代的传说嘛,总是会是光明的、积极的、向上的东西的,才会有一直流传到现在的生命力啊
作者: 王雪莹    时间: 2013-10-12 13:29

我觉得作者这样创作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生活的普通百姓经常不能得到与他们付出相符合的回报,反而是一些投机取巧的上层人士能得到各种利益,作者们目睹甚至亲身体验着这种不公平现象,因此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出美好的女子,忠贞的爱情和富足的生活来寄寓自己希望社会资源分配公平的希望。
另外,这些故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古老的中国化的“女追男”思想,女性勇敢追求自己钦慕的男性,反抗权威决定自己的生活,这也代表了当时现实中的女性们的心声。
作者: 杨瑞盼    时间: 2013-10-13 08:46

我认为还有这一层原因:白富美们过惯了富贵生活,看惯了身边雷同的男性,见惯了父母祖父母那样的生活,她们要追求自由,追求不一样的生活。还有她们自身的家庭环境背景让她们比普通女性思想更超前,更丰富。还有一个原因也许就是屌丝的美好愿望吧,和现在有些男生希望遇见白富美或者阔绰的丈母娘一样,想偷懒少奋斗几年,坐享其成,顺便抱得美人归,毕竟作者们都是男性吗,O(∩_∩)O哈哈~
作者: 肖丹娜    时间: 2013-10-13 20:52

也是哦。这么优秀的女子不管是愿意的还是不怎么愿意的都得找一个男子为依附,她的能力才允许被发挥出来,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也许这就是当时的男权社会中女子逃不脱的命运。虽然现在根本上仍是男权教突出,但相比之下,现在的女性生活的真是太自由了。
作者: 魏珊    时间: 2013-10-14 21:32

我觉得古代社会是男权主导的,男性虽然在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等方面享有特权,但同时他们也受封建文化和制度的束缚,思想受“克己复礼、中庸谦和、忠君孝父”等道德桎梏颇深,特别是民间的男子要面对更大的生存压力,想要出人头地也更加困难,难免希望有仙女下凡神助自己,或是温柔贤淑的大小姐助自己飞黄腾达,获得事业与爱情的双收。而相较于上层社会女性普遍依赖于家族势力或男性,民间的女性相对自力更生,男耕女织,她们也为家庭作出了贡献,因此在家庭的地位也较高,民间传说中也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与赞美,不仅赋予其勤劳善良的品质,并想象她们来自仙界或官家,给男性带来财富地位和爱情。
作者: 魏珊    时间: 2013-10-14 21:37

话说,我们组怎么又开了个新帖?不是应该在上次中秋那个主题帖里继续讨论这个神话传说主题吗?不然好多个不好找也!
作者: 张晴    时间: 2013-10-15 19:45

我也同意创作者心理不平衡这一看法,创作者大多是男性,还是贫寒学子类的,向来视金钱为粪土。但挡不住想象一下自己魅力爆棚吸引了仙女级人物。从卖油郎独占花魁这个民间故事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作者: 李新宇    时间: 2013-11-4 13:39

对呀,结合现在,有一些小说的内容完全是作者的泄愤,读之不堪入目。神话是集体的智慧,这种当然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心声,富贵怎么了,有真爱就行。贫贱一点儿,温情常在。
作者: 李新宇    时间: 2013-11-8 14:59     标题: 新话题之孟婆茶

相传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忘川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孟婆汤让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我们走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喝杯忘川水煮."今生有缘无份"又何必强求? "孟婆汤"是一个中国的古老传说,一本古书上记载着。在那个传说中人是生生世世轮回反复的。这一世的终结不过是下一世的起点。生生世世循环的人无法拥有往世的记忆,只因为每个人在转世投胎之前都会在奈何桥上喝下忘记前程往事的孟婆汤。所以,走在奈何桥上时,是一个人最后拥有今世记忆的时候。这一刻,很多人还执着于前世未了的意愿,却又深深明白这些意愿终将无法实现,就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也是这座连接各世轮回的桥命名为奈何桥的原因。

  据说,孟婆生于西汉时代,自小研读儒家书籍,长大后,开始念诵佛经。

  她还在世时,从不回忆过去,也绝不想未来,只是一心一意地劝人不要杀生,要吃素。一直到她八十一岁,依然是处女之身。她只知道自己姓孟,于是人称她为“孟婆老奶”。后来,孟婆老奶入山修行,直到后汉。因为当时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泄露天机,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为幽冥之神,并为她造筑醧忘台。在《阎王经》中说,鬼魂在各殿受过刑罚后,依序解送至下一殿,最后转押至第十殿,交付给转轮王。

  第十殿掌管鬼魂投生,凡被送到这里来准备投生的鬼魂,都会先被押到由孟婆神所掌管的醧忘台下灌饮迷汤,让鬼魂们忘却前生。

  相传孟婆汤的做法,先取在十殿判定要发往各地做人的鬼魂,再加入采自俗世的药材,调合成如酒一般的汤,分成甘、苦、辛、酸、咸五种口味。凡是预备投生的鬼魂都得饮下孟婆的迷魂汤,如有刁钻狡猾、不肯喝的鬼魂,它的脚底下立刻就会出现钩刀绊住双脚,并有尖锐铜管刺穿喉咙,强迫性的灌下,没有任何鬼魂可以幸免。

  孟婆在阴间开有一家孟婆店,而她所住的地方就叫孟婆庄。在清人沈起风的《谐锋》卷八中有一关于孟婆庄的故事: 葛生不喝迷魂汤得返生 .从前有一歌妓叫兰蕊,她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妹妹玉蕊。玉蕊和葛生相恋至深,但因为葛生很穷,娶不起玉蕊,后来兰蕊因病而死,葛生则因无力与玉蕊相守一生而殉情。葛生死后,来到阴曹地府,阎罗王看他死得无辜,就判他投生为人。葛生闻令后,便准备再去投生。葛生一个人呆呆地走着,忽然来到一个攀满萝藤的棚子底下。只见好几百个男男女女,争先恐后的抢那付瓢杓,急急忙忙的向炉头舀水来喝。葛生因为走累了,觉得口干,便也想上前去饮用那瓢里的水。这时,有一女子从棚子后面走出来,葛生仔细一看,竟然是兰蕊。

  兰蕊问他为何来此,葛生便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兰蕊知道后,便轻轻地对葛生附耳说道: “你难道不知道这里是孟婆庄吗?还好今天孟婆去给寇夫人祝寿,命我暂时掌管瓢杓。要是你和那些人一样,也喝了这瓢里的迷魂汤,你就返生无路了。” 葛生一听,不禁感到庆幸。后来,在兰蕊的指点下,葛生寻得旧路,重返人世。

  另外,在清人王有光《吴下谚解》的“孟婆汤”中,也有一段关于鬼魂被灌迷魂汤的描写:

  人死之后,首先经过的是孟婆庄。众役卒押送鬼魂从孟婆庄的墙外走过,至阎王殿去接受审问。判定后,则将生前旦L录入转回册中。凡是被判转世投胎的鬼魂,就再从孟婆庄走回去。孟婆庄的门口有一个老婆婆站在那儿招呼来者,步上阶梯,进入里面。庄内全是雕梁画栋、朱栏石砌;屋内,触目皆是精致华丽的粮],有珠玉做成的帘子,厅中还瞻F一面玉雕的大桌子。待来者入屋后,老婆婆便叫出三个女孩子来,这三个女孩子分别是孟姜、孟庸与孟戈。三人都穿着红色的裙子和垂着绿袖的上衣,个个如花似玉、貌赛天仙,而且轻声细语地呼唤郎君,还以手拂净席子请来者坐下。来者坐下后,丫鬟便送上茶水。三个美女环伺在侧,皆以纤纤玉指亲奉送茶,玉环叮叮脆响,阵阵奇香袭人,在如此情境中,实在很难拒绝不喝。才一接过茶杯,便觉目眩神驰,轻辍一口,只觉清凉无比,其能解渴,不禁一饮而尽。喝到底忽见有一匙左右的浊泥在杯底沉着,待抬眼一看,发现原本貌美迷人的美女和老婆婆都成为僵立的骷禳.走出门外一看,原先的雕梁画栋尽成朽木,如置身荒郊野外,并忘却生前一切事物。就在惊慌失措、痛苦不已的当头,忽然大哭堕地,成了一个甚么都不知道的小婴孩


               
                 孟婆汤的传说

   孟姑煮汤,听百虫鸣和狗尾巴草沙沙作响......时如金沙飘,鬓染银丝,汤如旧,人如旧,孟姑变孟婆

  过奈何桥,孟婆悠悠端碗汤。来者面容百态,有木然、有平静、狰狞、恐惧甚至嘴角噙笑......汤端一饮而尽,半推半就,颤颤微微......终究没人逃的脱,终究要喝的一点不少,一点不多。孟婆悠悠端碗汤,孟婆也悠悠收汤碗~

  前生再怎么深恋,走在这奈何桥上也是步履稳稳不乱丝毫。心静如镜,心沉如石。桥这边寂寂无声,因为心死,失了往生的记忆,桥那边哀哀呛天,因为心动,忘不掉的牵牵缠缠 “来生,再续前缘““负你一颗心,来生还你千行泪”......孟婆偶尔听到飘至耳边的来生言,用眼晴笑笑。
  低头看一锅汤,是一锅普通的汤,只因加了一味叫遗忘的调料,也抵过了心底的海誓山盟记忆小舟搁浅,沧海一粟,大风大浪就是明日黄花,偶尔觉得今生从未做过却似曾相识的事物,在脑海如野草星绿,却永远不会记得始终,如草种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

  没有什么磐石不移,世间最残酷的是等待。如西凉所言非要记不得梅艳桃红时,天地褪色再幡然醒悟会不会太迟?饮尽孟婆汤的刹那,有几个没有和着泪水吞咽?是悔是恨?

===============================================

据说孟婆汤是阴间一位姓孟的老婆婆制作的,喝下孟婆汤会将前世的所以事情遗忘。
据说孟婆制作孟婆汤的原料很简单就是:
一碗奈何桥下的河水
两棵忘忧草
三朵白玫瑰
  可是别人做的汤水却不可以将事情遗忘,而只有那个干瘪的老婆婆做出来的才有效。
很多人都觉得很奇怪,同样的材料却做不出一样的汤水。
他们都不知道孟婆汤之所以有效,那是因为汤中有孟婆的泪水!

  名山寥阳殿前,有并列的三座石拱桥。三座桥均建于平地,大小、形制完全相同。每桥宽仅四尺许,两侧护以雕花石栏,桥面略呈弧形,用青石铺砌,两端各有两级踏道。桥下跨一方形池,池底及桥壁均为条石嵌砌。据资料记载:该桥建于明代洪武年间,为明朝蜀献王朱椿建在寥阳殿前的观瞻物,距今已500余年,后被佛教徒改为“奈河桥”,桥下石池称“血河池”。

  “奈河”,是佛教所说的地狱中的河名。《宣室志》第四卷对此有所记载:“行十余里,至一水,广不数尺,流而西南。观问习,习曰:'此俗所谓奈河,其源出地府’。观即视,其水皆血,而腥秽不可近。”因河上有桥,故名“奈河桥”。桥险窄光滑,有日游神、夜游神日夜把守。桥下血河里虫蛇满布,波涛翻滚,腥风扑面。恶人鬼魂堕入河中,就好似《西游记》第十回中的描写:“铜蛇铁狗任争餐,永堕奈河无出路”。不由让人想到阴间奈河的恐怖。

   民间传说:人死后亡魂都要过奈河桥,善者有神佛护佑顺利过桥,恶者被打入血河池受罪。《丰都宗教习俗调查》一书对此有过详细的描写:“......桥分三层(或三座),善人的鬼魂可以安全通过上层的桥,善恶兼半者过中间的桥,恶人的鬼魂过下层的桥,多被鬼拦往桥下的污浊的波涛中,被铜蛇铁狗狂咬。每年香会时,香客争以纸钱或铜板掷入池内,并以炒米撒入池中,以为可以施给饿鬼。许多老年香客,喜欢从上走过,以为走过此桥,死后可以免去过奈河桥之苦。”
   奈河桥是历史的见证,是人们良好心愿的象征,旨在教化人们多做好事,行善积德,造福人类。这正是:行善自有神佛佑,作恶难过奈河桥。为人不作亏心事,走过奈河桥不惊。
作者: 严日娜    时间: 2013-11-8 16:58     标题: 我来说说孟婆是什么人吧,她怎么成为孟婆的

据说,孟婆生于西汉时代,自小研读儒家书籍,长大后,开始念诵佛经。她还在世时,从不回忆过去,也绝不想未来,只是一心一意地劝人不要杀生,要吃素。一直到她八十一岁,依然是处女之身。她只知道自己姓孟,于是人称她为“孟婆老奶”。后来,孟婆老奶入山修行,直到后汉。因为当时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泄露天机,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为幽冥之神,并为她造筑驱忘台。      但是,孟婆其实不是什么老奶奶一类的人物,是一位绝世美女,孟婆初制孟婆汤的原因是为了忘记自己的过去,孟婆的唯一记忆是给在奈何桥上来来往往的幽魂送上一碗孟婆汤      在《阎王经》中说,鬼魂在各殿受过刑罚后,依序解送至下一殿,最后转押至第十殿,交付给转轮王。第十殿掌管鬼魂投生,凡被送到这里来准备投生的鬼魂,都会先被押到由孟婆神所掌管的驱忘台下灌饮迷汤,让鬼魂们忘却前生。在民间传说中,传本道:阎罗殿长回生草,却灵性而生,化身一女子,因看透人间沧桑,生于一姓孟的人家,没有取名字,所以街坊叫她孟丫头,后来孟氏长大,大家叫她孟姑,嫁一秀才,秀才十年寒窗,三年乡试,三年科考,竟然中了榜眼,弃妻而去,却不想孟姑天生法眼,已经识得人之三本,就在她丈夫的腋下点了炙了三下,要丈夫离家前答应,三年科考后一定回来,却不想丈夫三年未归,三魂六魄本散,另去攀龙附凤之日,做了野鬼孤魂,被牛鬼收去,抓到阎罗判官那里被数落,大声喊冤,阎罗发现生死簿上没有此人的名字,问不清原由,就榨尸粉末,叫其不得超生,恰恰这牛鬼本是50年阴阳一换,正好轮到了孟姑家的那头老黄牛,也是机缘巧合,前一年孟姑用法眼给这牛指了明路,竟然成了鬼界18魔之首的牛鬼,所以,牛鬼怕牵扯老主人,到人间抓魂的时候顺路告诉了孟姑,孟姑竟然让牛鬼押自己来找阎罗,阎罗不肯放,说已经碾成碎末,孟姑将真相和盘脱出,原是她下的咒在这秀才身上,阎罗看她有着等法术,查了她三世前生,才知道本是女娲造人的回生草,却被遗漏天机,这神草可治人回魄收魂,不长于天下,不长于地上,已经绝迹,却在地府的奈何桥留了最后一株,并且成精,看透太多轮回转生,哀气震天,爱痛不断,仇恨相加,终于洗了草命做了人形,只为苍生少点痛苦,阎罗问孟姑,如何处置自己的丈夫,孟姑拔下一根青丝,泡汤给秀才喝下,然后推他出了奈何桥,说从此他再也不记得以前的事情,阎王知道她私放了寡情的丈夫,大为恼火,扣了她三十年的阳寿,叫她在奈何桥前,永世不得超生,每天拔自己的头发入汤,凡投胎的鬼,必须喝下,忘记前世的恩恩怨怨,自此,盘古开天地后,人清命淡,不见前世,在来生,仇人可以成为朋友,夫妻不再反目,父子可以成为兄弟,姐妹可以成为夫妻,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落得无伤无痛,短了三十年阳寿的孟姑,也变成了孟婆,一碗孟婆汤,断了多少人鬼未了情。
作者: 严日娜    时间: 2013-11-8 17:06     标题: 与孟婆茶,轮回有关的一些诗歌

今生已知前生事, 三生石上留姓氏, 不知来生她是谁, 饮汤便忘三生事。——三生石

生生相错不相见, 世世轮回血色湮。 只见花开难见叶。 黄泉一路两相牵。——彼岸花

不入鬼门关,却踏黄泉路,
为寻彼岸花,步至忘川河,
情叹奈何桥,已饮孟婆汤,
爱逝轮回道,唯留三生石。

三途河道路漫长
,奈何桥上尽断肠.
有酒须饮何俱醉,
举杯痴望魂归月.
笑问孟婆汤剩否,
一斛斟满三两三
.空谈霸业末完处,
一尺清流润浅滩.

彼岸花开开彼岸,
断肠草愁愁断肠
.奈何桥前可奈何.
三生石前定三生。
作者: 严日娜    时间: 2013-11-8 17:13     标题: 推荐一首关于孟婆的古风歌曲-----孟婆的碗,超好听!

两个版本,女声魏佳艺,男声夏鸣。我觉得女声比较好听歌词:《孟婆的碗》

词曲:穆真

脚步轻飘的失去平衡
你在哪里 我喊着你的名
可声音来不及扩散便消失的没了踪影

踉跄着来到奈何桥前
我死也不接孟婆的那只碗
我不能忘记你我的甜蜜
我不能忘记你我的点点滴滴
我要带着今生的记忆
在轮回中找到你
永生相守抱着你不(再)分离

想起你让我让我心揪
揪碎了揪碎了哽住了喉
挥起手打翻孟婆的碗
落在地碎成两半

孟婆她会对我发慈悲
不让我魂魄随风飘飞
我的爱浓浓将你包围
来世相依偎

想起你让我让我心揪
揪碎了揪碎了哽住了喉
挥起手打翻孟婆的碗
落在地碎成两半

怎么能忘记与你缠绵
怎么能丢弃对你牵绊
只为能换回那根红线
再续一段情缘
作者: 王雪莹    时间: 2013-11-10 00:37

我觉得孟婆汤神话存在的理由之一是为了维护其他神话中的逻辑,如果没有孟婆汤、没有遗忘,就不能保证阴阳两界的区隔和秩序井然,也无法解释轮回、投胎转世等神话概念。而这种逻辑的圆满需要的不能只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遗忘,而是需要一种“集体遗忘”,但如何让所有人都忘掉前世的一切呢?这时就要创造出一个掌管“遗忘”的神话人物形象。
同时,孟婆汤神话的存在也表现了人们面对死亡所体会到的未知与无奈,对于生死、记忆,人都是无力控制的。
还表现了人们对公平的渴求,在现实生活中总有许多不公平的事,但面对死亡、面对让人遗忘的孟婆汤,无论是富贵还是贫穷,无论是显赫还是卑微,都别无选择,大家被一视同仁。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11-13 16:21

这里也有别人原创的与孟婆有关的诗~

谁用谁的一生谱写了谁与谁的一世
隔空离世的容颜,是谁缱绻了流年?
断肠十二阑干,是谁寂寞深闺悲画扇?
是谁乱弹琵琶弄清影?
是谁对月酌饮独哀叹?
是谁望月崖上箫声意阑珊?
是谁风花雪月里独舞断魂剑?
是谁把梦碾碎?洒落一地离殇!
是谁用泪研墨?写下相思凄凉!
是谁醉里挑灯看剑?醉了一世流年!
清风明月谁把箫长叹,荡开心中波澜,情丝锁眉间。
是谁曲终弦断,断那三千痴缠,泪落君指尖。
冬去春来,蹉跎相思两茫茫,桂花树下伴凄凉。
夏至秋往,何处寄忧伤?书一纸断肠,泪落心彷徨。
终罢了,陌上独行,花间与蝶共徜徉。
春兰幽香,挽住几多过往?留下几春芬芳?
夏荷俏丽,嫣然出水,心事几人知晓?
秋菊耐孤独,奈何风烛残年瓦上霜!
冬梅立凄凉,雪映一抹红,埋葬了几度惆怅?
世间万般恨,缘情爱使然。
万般眷念,缘咫尺天涯相思一片。
抛红尘俗念,愿为一世疯癫。
情的牵绊,爱的缠绵,化作菩提。
修得百年、千年、万年的夙愿。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11-13 16:22

好有意境的~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11-13 16:26

一条路,叫黄泉,布满哀伤;一条河,名忘川,流溢凄凉;一座奈何,承载忘川;一碗孟婆汤,可以忘却今生,换取来世;一块石头,立于忘川之畔,名曰三生;一口井,指明来世,一个熟悉身影,欣然跃下;一张容颜,下辈子,为君倾城……-
http://play.baidu.com/?__methodN ... p;__o=aladin#loaded

[ 本帖最后由 谭沅 于 2013-11-13 16:29 编辑 ]
作者: 余雪琴    时间: 2013-11-16 23:14     标题: 我也找到一首关于孟婆汤的诗歌

《孟婆汤》(诗歌篇)  文/楚风

冷冷地站在前世的末端
你逼视着那个好心的老太婆
决不忘却的心不死
你要追寻到今生

我早已逃离了爱情的时空
偷偷地喝了这杯忘情水
总想把痛苦和快乐一起遗忘
却忘记不了你决不忘却的誓言

我埋怨那个可恶的巫婆
唆使我逃避了一个责任
却没能逃脱责任下的沉重
我在今生的前端啼哭

忘了那个不灭的誓言
忘了那份怯弱的感情
在逃窜中
我早已支离破碎

既然
竟然你已喝了那杯忘情水
竟然
既然今生你还说那句永恒的誓言
我将不再逃匿
就算到了世界末日
我也会对你说:决不忘却
作者: 魏珊    时间: 2013-11-18 22:15     标题: 喝一碗孟婆汤,走一回奈何桥

传说阴间有一种汤叫“孟婆汤”

喝下去能够叫人忘掉尘世间的苦与愁,哀与乐

人死了出了鬼门关,

便是奈何桥。前生再怎么深恋,

走在这奈何桥上也是步履稳稳不乱丝毫

心静如镜,心沉如石,

来生再续前缘

桥这边寂寂无声,

因为心死,失了往生的记忆

桥那边哀哀苍天,因为心动,

忘不掉的牵牵缠缠

奈何桥上,

守桥的婆婆姓孟,她早熬好了汤药

只要喝了她的汤药,

前世今生的宿怨便会忘的干干净净,

来世重新为人,这汤就叫孟婆汤

遥远的铃声轻颤,

在天边渺茫的响起

再沉落……

那是奈何桥上,

亡魂不舍昼夜的歌声……奈何桥上,孟婆婆悠悠端起碗

来者形形色色,

有木然,有平静,有狰狞,有恐惧……

半推半就,颤颤微微……

端汤一饮而尽

终究没人逃的脱

终究要喝得一点不少,一点不多……

孟婆悠悠端碗汤,

孟婆悠悠收汤碗…… 沧海一粟

大风大浪已是过眼云烟……

偶尔觉得有许多今生从未做过

却似曾相识的事情……

没有什么矢石不移

世间最残酷的事是等待……

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

等到昙花再开

等到风景看透

饮尽孟婆汤的刹那

没有和着泪水吞咽……

这一生,牵她的手,

爱了,就牢牢的,牢牢的贴近

不要在茫茫人海中丢了彼此……
作者: 魏珊    时间: 2013-11-18 22:22

相传阴间有一条路叫黄泉路,路旁有一条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叫孟婆的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忘川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孟婆汤让死去的人忘了一切,而三生石记载着那人的前世今生。死去的鬼魂走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仰头喝杯忘川水煮,便走向轮回转世。"今生有缘无份"又何必强求?

"孟婆汤"是一个中国的古老传说,这在澜子家一本古书上记载着。在那个传说中人是生生世世轮回反复的。这一世的终结不过是下一世的起点。生生世世循环的人无法拥有往世的记忆,只因为每个人在转世投胎之前都会在奈何桥上喝下忘记前程往事的孟婆汤。所以,走在奈何桥上时,是一个人最后拥有今世记忆的时候。这一刻,很多人还执着于前世未了的意愿,却又深深明白这些意愿终将无法实现,就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也是这座连接各世轮回的桥命名为奈何桥的原因。
作者: 魏珊    时间: 2013-11-18 22:29     标题: 有关爱情的传说,选择不喝孟婆汤,只为等候早已将自己遗忘的爱人

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人死后先到鬼门关,过了鬼门关便上一条路叫黄泉路。路上盛开着大片大片的彼岸花,远远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铺成的地毯,。黄泉路因其花红的似火而被喻为火照之路。
彼岸花,是开在黄泉路上的花。由于花和叶盛开在不同的两个季节,因而花开时看不到叶,有叶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也是这长长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与色彩。人就踏着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狱。

过了那条盛开着彼岸花的黄泉路,就到忘川河,忘川河水呈血黄色,里面尽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虫蛇满布,腥风扑面,波涛翻滚......
忘川河旁边有个三生石,石身上的字鲜红如血,上面刻着四个字"早登彼岸"。你可以在石头上刻下你今生你最爱的人和来世你想等待的人的名字。过河后 孟婆汤让你忘了一切 ,来生你若再次过桥时,可以在三生石上找到你前世今生和来世,还有你最爱的人的名字。

忘川河上有一座唯一的桥叫做奈何桥。 奈何桥尽头有个望乡台,望乡台是最后遥望家乡和亲人的地方。在忘记今生一切的记忆前,在脱胎换骨重新做另一个人之前,你可以在这里,最后望一眼你的爱恨情仇,你的魂牵梦绕,你今生的最爱的人,你来世还想等待的人。

望乡台旁边有个孟婆,手里提着一桶孟婆汤,每个人都要走上奈何桥,孟婆都要问你是否喝碗孟婆汤。孟婆汤是用忘川水熬成,也叫忘情水,喝下去就会忘记今生今世。一生的爱恨情仇,一世的浮沉得失都会随着这碗孟婆汤忘记得干干净净.今生牵挂之人,今生痛恨之人,来生都形同陌路,相见不识......

不是每个人都会心甘情愿地喝下孟婆汤。 因为这一生,总会有爱过的人不想忘却。为了来生再见今生的最爱,你可以不喝孟婆汤,那便须跳入忘川河,受尽折磨,等上千年才能投胎。但是,千年里你在河里受尽折磨,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你的爱人一次次过桥却无法相见,千年之后,他(她)已不记得你,你可能也已不是他(她)的最爱......

他们都说,你我永不相见,生生相错,却不知,这是你我永生的相守。
我们曾是三生石上的旧精魂,千年相伴,看尽人间尘缘,悲欢离合,生死轮回。
那日,佛说你们需入红尘。我向佛问我们的姻缘,佛闭目,“一生只得一面之缘。”
我问佛:
前世一千次的回眸,换来今世的一次擦肩而过。
前世一千次的擦肩而过,换来今世的一次相遇。
前世一千次的相遇,换来今世的一次相识。
前世一千次的相识,换来今世的一次相知。
前世一千次的相知,换来今世的一次相爱。
可是当真?
佛笑而不语。
我落于忘川彼岸,生在三途河畔,这里阴郁而凄冷。
只有一座桥,和桥上那个年年岁岁都守着一锅汤的老人。
形形色色的人从我身边走过,走上那桥,喝下那碗中的汤,又匆匆走下桥去。
一些人走过的时候,我会听到缠绵的呜咽,生生世世的承诺,
我恻然,而那桥上的老人却似什么也听不到,依旧平常的乘着汤,送于上桥的人。
日子久了,我才知道这桥叫做奈何桥,这老人,唤做孟婆。
我问孟婆,那响起的是什么声音?
孟婆说,那是铭心刻骨的爱,铭心刻骨的恨,是人世间最没用的旦旦信誓。
原来,孟婆那碗中的汤,叫做孟婆汤,是可以忘记前世的,
上桥的人喝下去,便会将这时间一切的恩怨情愁统统忘记……然后等待下一次的轮回。
我问孟婆,他是不是也会忘了我?孟婆不语。
我问孟婆,我什么时候会开花。孟婆说,到了开花之时便会开了。
我盼望着花开,盼望绽放最美的容颜,盼望着和他一生一次的想见。
孟婆看着我,叹一声,又要是秋彼岸了!
我疑惑。
于是,我知道了,春分前后三天叫做春彼岸,秋分前后三天叫做秋彼岸,是上坟的日子。
秋彼岸初来的时候,我惊异的发现自己绽放出白色的花朵,如霜,似雪,扑满了整个三途河岸。
孟婆说,有了彼岸花,这黄泉接引路不再孤单了。
彼岸花?她说的是我么?不,我叫曼珠,不叫彼岸。
一年一年,我在每个秋彼岸的时候准时绽开,一片片的。我终没有看到他来。
他终究还是来了,在我还没来得及绽放的时候,匆匆的来了。
匆匆从我身边走过,我拼命的叫他,沙华!沙华!
他似全然失去听觉,就这样匆匆走过,让我连他青衫的角也触碰不到。
我哭泣。孟婆冷冷的说,他不叫沙华!
不,他是我的沙华,三生石上的沙华。
在泪再也无法流出的时候,我开始沉默。
每年秋彼岸的时候,我依旧静默的开放,送过一个一个来来去去的亡魂。
一千年里,我看着他在我身边匆匆的过,没有停留,也没有看我一眼。
这一千年里,他却从没在我盛开的时候到来。
又一千年的时间在一开一落中开始,又走向结束,他变幻着身姿走上奈何桥,端起孟婆的汤。
我的泪,流了又流,我的心,碎了又碎,我呼唤他:沙华,我是你的曼珠,你不记得了么?!
终于,在一个秋彼岸的时候,在我绽放了白色的花朵的时候,
他来了,带着满身的风尘,一脸的憔悴,来到我的身边。
我曾以为他又会匆匆的过,匆匆的喝下那让他把我越忘越远的孟婆汤。
然而,他走过我身边的时候,竟然放慢了脚步,转过头来看了我一眼。

只那一望,心中干涸的泪又如泉水般涌出;
只那一望,便将心中数千年的积郁化作泪水;
只那一望,万般的幽怨都如云散。
那个秋彼岸的时候,我开得格外鲜纯。
又是数千年的等待,数千年的一年一见,
他每次回头的一望,都让我心里裂开一道深深的痕,一年一年……
不记得
作者: 魏珊    时间: 2013-11-18 22:36     标题: 清朝王有光在 《吴下谚联 孟婆汤》中记载

人死去第一处是孟婆庄。诸役卒押从墙外经过 ,赴内案完结。
生前功过, 注入轮回册内, 转世投胎, 仍从此庄行过。
有老妪留进, 生阶入室, 皆朱栏石砌, 画栋雕梁, 珠帘半捲, 玉案中陈。
妪呼女孩, 屏内步入三姝: 盂姜、孟庸、孟戈, 皆红裙翠袖, 妙常笄, 金缕衣, 低唤郎君, 拂席令之坐。
小鬟端茶,三姝纤指,捧既送至, 手鐶丁丁然, 香气袭人, 势难袖手。
才接杯便目眩神移, 消渴殊甚, 不觉一饮而尽。
到底有浑泥一匙许, 抬眼看时, 妪及三姝皆僅立骷髅, 花层雕墙, 多变成荒郊, 生前事一切不能记忆。
一经堕地, 即是懵慊小孩矣。
作者: 魏珊    时间: 2013-11-18 22:51     标题: 关于孟婆身份的三种假说

孟婆其人大致有风神、幽冥之神和民间女子的说法, 这些说法代表了来自文人、宗教和民间三种渠道。

一说孟婆为风神:
北齐李陶酴问陆士秀曰:“ 江南有孟婆, 是何神也? ”
士秀曰:“《山海经》: 帝女游于江, 出入必以风雨自随;以其帝女, 故称孟婆。”
在宋代时, 江南俗称风神为孟婆。宋徽宗《月下海棠》词中有:“ 孟婆好做些方便,吹个船儿倒转。"
明代杨慎《词品  孟婆》:“ 俗谓风曰孟婆。”
《康熙字典》解释说:“孟婆, 宋汴京勾栏语, 谓风也。
” 清褚人获《坚辄集》卷二中提到“ 古称风神为孟婆。”
从史料记载来看孟婆的风神说法至少
可以追溯到南北朝, 且是江南的风神。

二说孟婆是幽冥之神:
《玉历宝钞》记载是:孟婆神, 生于前汉, 幼读儒书, 后诵佛经。
凡有过去之事不思, 未来之事不想, 在世惟劝人戒杀吃素。
年至八十一岁, 鹤发童颜, 终是处女, 只知自己姓孟,人故皆称之曰: 盂婆阿奶。
入山修真, 直至后汉,世人有能知前世因者, 妄认前生眷属, 好行智术, 露泄阴机。
是以上天枚命盂氏女为幽冥之神… …

三说孟婆为民间女子:
民间传说孟婆出生在杨柳堆烟的江南, 是一位容颜出众、柔情似水的美女子, 她因煲汤的绝活而闻名遐迩。
她的美貌和靓汤引起了当时皇帝的食色之欲。皇帝强留她于宫中, 孟婆百般推却未果, 负冤而死。
孟婆到冥界时, 冥帝正为一个棘手的难题所困惑: 人在阴阳两界生死轮回, 本应两不相犯,
但世间之人太专注于感情, 爱恨情仇如藕断丝连般地纠缠于阴阳两界, 人死成鬼却难断前缘,
或妄认前世眷属, 或牢记前生宿怨, 寻机报恩复仇, 以至阴阳两界秩序混乱, 因果难循。
阎王念孟婆煲汤有术又兼为人正直, 敕命她为忘川女神, 筑造“ 醞忘台”,
专营迷魂汤以涤除亡魂记忆。
作者: 肖丹娜    时间: 2013-11-23 09:17     标题: 回复 19# 的帖子

好美啊。只是孟婆这个名字破坏了美感。
作者: 肖丹娜    时间: 2013-11-23 09:19

葛生不喝迷魂汤得返生
  从前有一歌妓叫兰蕊,她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妹妹玉蕊。玉蕊和葛生相恋至深,但因为葛生很穷,娶不起玉蕊,后来兰蕊因病而死,葛生则因无力与玉蕊相守一生而殉情。
  葛生死后,来到阴曹地府,阎罗王看他死得无辜,就判他投生为人。葛生闻令后,便准备再去投生。
  葛生一个人呆呆地走着,忽然来到一个攀满萝藤的棚子底下。只见好几百个男男女女,争先恐后的抢那付瓢杓,急急忙忙的向炉头舀水来喝。
  葛生因为走累了,觉得口干,便也想上前去饮用那瓢里的水。这时,有一女子从棚子后面走出来,葛生仔细一看,竟然是兰蕊。
  兰蕊问他为何来此,葛生便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兰蕊知道后,便轻轻地对葛生附耳说道:
  “你难道不知道这里是孟婆庄吗?还好今天孟婆去给寇夫人祝寿,命我暂时掌管瓢杓。要是你和那些人一样,也喝了这瓢里的迷魂汤,你就返生无路了。”
葛生一听,不禁感到庆幸。后来,在兰蕊的指点下,葛生寻得旧路,重返人世。
作者: 肖丹娜    时间: 2013-11-23 09:20

长清僧  【清】蒲松龄
长清僧,道行高洁,年七十余犹健。一日,颠仆不起,寺僧奔救,已圆寂矣。僧不自知死,魂飘去至河南界。河南有故绅子,率十余骑,按鹰猎兔。马逸,堕毙。魂适相值,翕然而合,遂渐苏。厮仆环问之张目曰胡至此众扶归入门则粉白黛绿者纷集顾问大骇曰我僧也胡至此家人以为妄共提耳悟之。僧亦不自申解,但闭目不复有言。饷以脱粟则食,酒肉则拒。夜独宿,不受妻妾奉。
数日后,忽思少步。众皆喜。既出少定,即有诸仆纷来,钱簿谷籍,杂请会计。公子托以病倦,悉谢绝之。惟问:“山东长清县,知之否?”共答:“知之。”曰:“我百无聊赖,欲往游瞩,宜即治任。”众谓:“新瘳,未应远涉。”不听,翼日遂发。抵长清,视风物如昨。无烦问途,竟至兰若。弟子数人见贵客至,伏谒甚恭。乃问:“老僧焉往?”答云:“吾师曩已物化。”问墓所,群导以往,则三尺孤坟,荒草犹未合也。众僧不知何意。既而戒马欲归,嘱曰:“汝师戒行之僧,所遗手泽宜恪守,勿俾损坏。”众唯唯。乃行。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
居数月,出门自遁,直抵旧寺,谓弟子曰:“我即汝师。”众疑其谬,相视而笑。乃述返魂之由,又言生平所为,悉符。众乃信,居以故榻,事之如平日。后公子家屡以舆马来,哀请之,略不顾瞻。又年余,夫人遣纪纲至,多所馈遗,金帛皆却之,惟受布袍一袭而已。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而辄道其八十余年事。
异史氏曰:“人死则魂散,其千里而不散者,性定故耳。余于僧,不异之乎其再生,而异之乎其入纷华靡丽之乡,而能绝人以逃世也。若眼睛一闪,而兰麝熏心,有求死而不得者矣,况僧乎哉!”
作者: 肖丹娜    时间: 2013-11-23 09:21

缘定三生传说
师名圆泽,居慧林,与洛京守李源为友,约往蜀山峨嵋礼普贤大士。师欲行斜谷道,源欲泝(泝,同溯,逆水而上也)峡。师不可,源强之,乃行。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婴汲水,师见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见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儿时,顾公临门,我以一笑为信。十二年后,钱唐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言讫而化。妇既乳儿,源往视之,果笑,寻即回舟。如期至天竺,当中秋月下,闻葛洪井畔有牧儿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惭愧情人远相访,些身虽异性常存。”源知是师,乃趋前曰:“泽公健否?”儿曰:“李公真信士也,我与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寻已遍,欲回烟掉上瞿塘。”遂去,莫如所之。




李源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太平广记》载有他的事迹。这则故事可能是后人根据佛教因果轮回的实质,将石三生与李源的事迹牵附在一起,演变出这么一个故事来。如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把两个朝代的人或事牵扯到一块儿,演化出一个千古悲剧来一样。
作者: 肖丹娜    时间: 2013-11-23 09:22

《长海爷》
长海爷记得前世的事,因为阎王爷那里很挤,他没赶上喝迷魂汤便转世投胎。
作者: 肖丹娜    时间: 2013-11-23 09:22

《地藏经的启示057》
“光目女的母亲出了地狱又到人间,一个是超度到天上,一个是超度得人身。得人身,她因过,她因过去生中罪业很重,所以生在下贱之家,为婢女之小孩,而且知道自己的前世,生下来三天就会说话,也还记得地狱的状况——记忆犹新。”
作者: 肖丹娜    时间: 2013-11-23 09:23

《萤窗异草》邵世梅
松陵尹邵君,邵世梅,字峰晖。生来能记得前世事情。十八岁娶妻子吕氏,婉淑明慧,常对他说:“我寿命不长,不能终生服侍郎君。”家人觉得很奇怪。丙戌年,吕氏二十岁,同以前一样说:“今年我应当死去。”于是呜咽哭泣,喃喃自语分分辨不清。一天晚上,他对邵世梅说:“你不要悲伤,我旦夕就要死去,然而我们缘分并没有断绝,过一世,我应满岁;再过一世,我会再作你的妻子,为你生儿子。假如你将来中举,初任时离家很远,会有灾异;再任是应当返回。……我那时十八岁。
作者: 肖丹娜    时间: 2013-11-23 09:23

《三生》
第一卷 三生
刘举人能记得前世的事情他和我已故的同族兄长蒲文壁同一年考中举人,曾清清楚楚地谈论前世的事情。
《白话聊斋》卷八
翰林蒋超,记得前世在峨眉山当和尚,多次梦见回到前生住的庵前水潭边洗脚。他平日特别爱读佛经……
作者: 肖丹娜    时间: 2013-11-23 09:24

《中国花神花妖故事大观》!

女湘
死而复生的事多着呢,但是却没有女湘的故事那么奇个怪!
   女湘,姓金,能记得前世的事。她前世是读书人的儿子,出生时有一根骨头横在胸腔,遇到一个道士给他看相说:“这是一根情骨,我能帮你化解,不然,将生生世世受劫累。
作者: 肖丹娜    时间: 2013-11-23 09:24

《太上感应篇。第五章 恶报》
黄念祖老居士好像是在《谷响集》这个小册子后面记的一段公案,一段故事。有一个人,这个人总算是有相当的善根,他能记得前世事情,他被国民党杀了,痛恨国民党。国民党为什么杀他?……
作者: 边文君    时间: 2013-11-24 21:11     标题: 三生石的传说

传说天上的月亮是美丽仙女的化身,月亮身边有颗闪耀的小星星是她的丫环。有一天,月亮在巡游夜空时发现了一颗小陨石,这颗石头很小,而且非常精美。星星丫头见到了说:“小姐,你运气真好,捡到了宝贝。”月亮说:“哪里是宝贝,是颗普通小石头。”丫头说:“小姐,你仔细瞧瞧,上面写着什么字?”月亮认真看了看,惊讶道:“三生石。”丫头说:“不错,三生石可以卜出前世夫君,今生姻缘与来世郎君。”

月亮好奇问道:“小丫头,你懂得可真多呀!那如何卜法。”星星丫头说:“看来小姐你对这块三生石挺有兴趣的,难道你也想知道自己的姻缘?”月亮脸色有点羞红,说:“小丫头,快告诉我吧!”星星继续说道:“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三生石的背面,然后轻轻洒下凡间,看谁捡到,捡到那人便与你三世有缘。”

此时月亮迫不及待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月亮!然后交给星星让她帮忙洒下凡间,并叮嘱道:“丫头,轻点,别砸到人家头上。”丫头说:“知道了,小姐。”

这块三生石穿过厚厚云层终于来到了凡间地面。有位书生刚好路过捡到,他看了看小石头,很美,而且上面刻有字三生石,再往背面看~月亮,他猜想此石肯定是天上的月亮不小心掉下来的,于是想办法要登天物归原主。

星星看到了一切,急忙对月亮说:“小姐,有人捡到了,是位书生。”月亮说:“你看到了吗?我怎么没看到。”星星说:“小姐,你忘了,我是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我的眼睛可以看穿云层,直达凡间。”

月亮说:“你能看到他前世是否和我有缘。”星星丫环眨眼看了看,说:“此人前世是天庭的将军,与你有缘有分。”月亮笑着说:“果真如此。”丫环盯着凡间书生焦急地说:“小姐,不好了,那位凡人书生向我们走来了。”月亮说:“怎么可能呢?他在人间地面,咱们在高天之上,如何走来。”

书生手持三生石拼命朝着月亮的方向跑去,他突然看到了眼前有一座天梯,原来是书生感动了三生石,三生石带着神力,赐给书生一座天梯,书生随之扶摇直上,穿过云层,来到彩虹桥上,过了此桥便是月宫,于是神石带着他腾云驾雾飞过此桥。

月亮仙女被书生感动地落下了眼泪,星星丫环也眨着眼睛说不出话来。书生终于越过千难险阻,来到了月亮面前,他把手中的三生石递还给月亮。书生向月亮说:“此三生石很美,上面写着你的名字,我无意拾到,现在物归原主。”月亮解释说:“此三生石与你有缘,就赠送给你。”

在一旁的星星丫环也急忙把三生石的秘密告诉了书生。书生若惊若喜的说:“原来我的前世是天庭将军与月亮仙子有缘,若今生能与月亮仙子再续前缘该多好!”月亮笑着说:“我愿随郎君一同下界,去过凡人幸福姻缘。”

星星丫环着急的说:“不行呀,小姐,你若下落凡间,那天空没有月亮巡夜,玉帝会怪罪下来的。”月亮说:“我愿担任重罪也要与郎君相守此生。”说完此话,月亮和书生带着三生石穿越云霄来到凡间。月亮离开月宫时,天色慢慢灰暗,刚刚还月明当空,此时却黑暗无比。

此事被玉帝知道了,于是派出天兵天将捉拿月亮回天庭问罪。

当月亮即将被带回的时候,月亮对着书生说:“也许今生咱俩只是一场梦,就当是梦缘吧!”书生说:“那好,我们来世再续前缘。”月亮说:“来世我愿做凡人,陪伴我郎一生一世。”书生说:“来世你当织女,我当牛郎。”月亮说:“来世我若成为小鱼,我愿让你当渔夫。”书生说:“来世你还是月亮,我要变成小溪水,这样可以心心相映!”

月亮被带走了,天空中又恢复了原有的光芒。书生手捧三生石,除了思念,就是等待,等待着来世。

风云万变,时间飞快,终于有一天,三生石显灵了,小小的三生石忽然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块重之千斤的巨石,安祥的屹立在一条小溪水旁,此溪水便是书生所化。天上不能没有月亮,于是书生为了生生世世与月亮同在,利用三生石的神力把自己变成小溪水,夜夜与月亮相映,相守,相老!

溪水几时牵引月,

溪月几时牵红线!

才高八斗题
作者: 边文君    时间: 2013-11-24 22:27     标题: 分享一首歌 和三生石有关的 很好听 大家可以去试试

一滴泪

作词:任东霖 作曲:任东霖
演唱:任东霖

一滴泪跌落 惊飞花万朵
两颗心望着 情烈如火
三生世上缘是夜吟蹉跎
泪碎了你 醉了我
又纷然如昨
一滴泪将你我晶莹包裹
千年后凝成琥珀
一滴泪允诺却记忆斑驳
幻化了多少错
不相信泪水冲断你我
心已被泪灼热
刹那间黑夜缓缓流过
一滴泪融化我

一滴泪跌落 惊飞花万朵
两颗心望着 情烈如火
三生世上缘是夜吟蹉跎
泪碎了你醉了我
又纷然如昨
一滴泪将你我晶莹包裹
千年后凝成琥珀
一滴泪允诺却记忆斑驳
幻化了多少错
不相信泪水冲断你我
心已被泪灼热
刹那间黑夜缓缓流过
一滴泪融化我
泪已落 心寂寞
作者: 边文君    时间: 2013-11-25 22:54

传说中,人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三生石。人死以后会重新转世,在约好的时间里,人们会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与旧人约会,与昔日话别。

【三生石的传说】人死后,走过黄泉路,到了奈何桥,就会看到三生石。它一直立在奈何桥边,张望着红尘中那些准备喝孟婆汤、轮回投胎的人们。传说三生石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样。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轮回,缘起缘灭,都重重地刻在了三生石上。千百年来,它见证了芸芸众生的苦与乐、悲与欢、笑与泪。该了的债,该还的情,三生石前,一笔勾销....
作者: 边文君    时间: 2013-11-30 01:25     标题: 与三生石有关的故事

唐人袁郊的《甘泽摇·圆观》中记载了最早的三生石故事:
  圆观者,大历末,洛阳惠林寺僧。能事田园,富有粟弟。梵学之外,音律大通,时人以富僧为名而莫知所自也。李谏议源,公卿之子,当天宝之际,以游宴饮酒为务。父橙居守,陷于贼中,乃脱粟布衣,止于惠林寺,悉将家业为寺公财。寺人日给一器食一杯饮而已。不置仆,使断其闻知,唯与圆观为忘言交,促膝静话,自旦及昏。时人以清油不伦,颇生饥诮,如此三十年。
  二公一旦约游蜀川,抵青城、峨眉,同访道求药。圆观欲游长安,出斜谷。李公欲上剂州,三峡。争此两途,半年未决。李公曰“吾已绝世事,取途两京。”圆观曰“行固不由人,请出三峡而去。”遂自荆江上峡,行次南浦,维舟山下,见妇人数人,锦裆负究而汲。圆观望见,泣下曰“某不欲至此,恐见其妇人也。”李公惊问。曰“自上峡来此,徒不少,何独
恐此数人?”圆观曰“其中孕妇姓王者,是某托身之所,逾三栽尚未娩怀,以某未来之故也。今既见矣。即命有所归释氏,所谓循环也。”谓公曰:“请假以符咒,遣其速生,少驻行舟,葬某山下。浴儿三日,公当访临我,相顾一笑,即某认公也。更后十二年,中秋月夜,抗州天竺寺外,与公相见之期。”李公遂悔此行,为之一恸。遂召妇人,告以方书,其妇人喜跃还家,项之,亲族毕至,以枯鱼献于水滨,李公往为授朱字符。圆观具汤沐,新其衣装,是夕圆观亡而孕妇产矣。李公三日往观新儿,襁褓就明,果致一笑。李公泣下,具告于王,王乃多出家财,葬圆观。明日李公棹,言归惠林。询问观家,方知有治命。
  后十二年秋八月,直指余杭,赴其所约。时天竺寺,山雨初晴,月色满川,无处寻访。忽闻葛洪川畔,有牧竖歌竹枝词者,乘牛叩角,双奢短衣,俄至寺前,乃观也。李公就谪曰“观公健否?”却问李公,曰“真信士与公殊途,慎勿相近,俗缘未尽,但愿勤修不?即遂相见。”李公以无由叙话,望之潸然。圆观又唱竹枝,步步前去,山长水远,尚闻歌声词切韵髙,莫知所诣。初到寺前,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寺前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游已遍,却烟棹上瞿塘”。
  后三年,李公拜谏议大夫。一年亡。
作者: 边文君    时间: 2013-11-30 01:26     标题: 与三生石有关的故事2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三十卷 明悟禅师赶五戒
  昔为东土寰中客,今作菩提会上人。手把杨枝临净土,寻思往事是前身。斋话说昔日唐太祖,姓李,名渊,承隋天下,建都陕西长安,法令一新。仗着次子世民,扫清七十二处狼烟,收伏一十八处蛮洞。改号武德。建文学馆以延一十八学士,造凌烟阁以绘二十三功臣。相魏徵、杜如晦、房玄龄等辈,以治天下。贞观、治平、开元,这几个年号,都是治世。只因玄宗末年,宠任奸臣李林甫、卢杞、杨国忠等,以召安禄山之乱。后来虽然平定,外有藩镇专制,内有宦官弄权,君子退,小人进,终唐之世,不得太平。
  且说洛阳有一人,姓李,名源,字子澄,乃饱学之士,腹中记诵五车书,胸内包藏千古史。因见朝政颠倒,退居不仕,与本处慧林寺首僧圆泽为友,交游甚密。泽亦诗名遍洛,德行满野,乃宿世古佛,一时豪杰,皆敬慕之。每与源游山玩水,吊古寻幽,赏月吟风,怡情遣兴,诗赋文词,山川殆遍。忽一日,相约同舟往瞿塘三峡,游天开图画寺。源带一仆人,泽携一弟子,共四人发舟。不半月间,至三峡,舟泊于岸,振衣而起。忽见一妇人,年约三旬,外服旧衣,内穿锦裆,身怀六甲,背负瓦罂而汲清泉。圆泽一见,愀然不悦,指谓李源曰:“此孕妇乃某托身之所也,明早吾即西行矣。”源愕然曰:“吾师此言,是何所主也?”圆泽曰:“吾今圆寂,自有相别言语。”四人乃入寺,寺僧接入。
  茶毕,圆泽备道所由,众皆惊异。泽乃香汤沐浴,分付弟子已毕,乃与源决别,说道:“泽今幸生四旬,与君交游甚密。今大限到来,只得分别。后三日,乞到伊家相访,乃某托身之所。三日浴儿,以一笑为验,此晚吾亦卒矣。再后十二年,到杭州天竺寺相见。”乃取纸笔,作辞世颂曰:“四十年来体性空,多于诗酒乐心胸。今朝别却故人去,日后相逢下竺峰。咦!幻身复入红尘内,赢得君家再与逢。”偈毕,跏趺而化。本寺僧众具衣龛,送入后山岩中,请本寺月峰长老下火。僧众诵经已毕,月峰坐在轿上,手执火把,打个问讯,念云:“三教从来本一宗,吾师全具得灵通。今朝觉化归西去,且听山僧道本风。恭惟圆寂圆泽禅师堂头大和尚之觉灵曰:惟灵生于河南,长在洛阳。自入空门,心无挂碍,酒吞江海,诗泣鬼神。惟思玩水寻山,不厌粗衣藜食。交至契之李源,游瞿塘之三峡。因见孕女而负罂,乃思托身而更出。再世杭州相见,重会今日交契。如今送入离宫,听取山僧指秘。咄!三生共会下竺峰,葛洪井畔寻踪迹。”颂毕。茶毗之次,见火中一道青烟,直透云端,烟中显出圆泽全身本相,合掌向空而去。少焉,舍利如雨。众僧收骨入塔,李源不胜悲怆。
  首僧留源在寺,闲住数日,至第三日,源乃至寺前,访于居民。去寺不半里,有一人家,姓张,已于三日前生一子,今正三朝,在家浴儿。源乃恳求一见,其人不许。源告以始末,贿以金帛,乃令源至中堂。妇人抱子正浴,小儿见源,果然一笑,源大喜而返。是晚,小儿果卒。源乃别长老回家。不题。
  日往月来,星移斗换,不觉又十载有馀。时唐十六帝僖宗乾符三年,黄巢作乱,天下骚动,万姓流离。君王幸蜀,民舍宫室悉遭兵火,一无所存。亏着晋王李克用,兴兵灭巢,僖宗龙归旧都,天下稍定,道路始通。源因货殖,来至江浙路杭州地方。时当清明,正是良辰美景,西湖北山游人如蚁。源思十二年前圆泽所言:下天竺相会。乃信步随众而行。见两山夹川,清流可爱,赏心不倦。不觉行入下竺寺西廊,看葛洪炼丹井。转入寺后,见一大石临溪,泉流其畔。源心大喜,少坐片时。忽闻隔川歌声。源见一牧童,年约十二三岁,身骑牛背,隔水高歌。源心异之,侧耳听其歌云:“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又云:“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当时恐断肠。吴越山川游已遍,却寻烟棹上瞿塘。”歌毕,只见小童远远的看着李源,拍手大笑。源惊异之,急欲过川相问,而不可得。遥望牧童,渡柳穿林,不知去向。李源不胜惆怅,坐于石上久之。问于僧人,答道:“此乃葛稚川石也。”源深详其诗,乃十二年圆泽之语,并月峰下火文记。至此在下竺相会,恰好正s是三生!访问小儿住处,并言无有,源心怏怏而返。后人因呼源所坐葛稚川之石为“三生石”,至今古迹犹存。后来瞿宗吉有诗云:“清波下映紫裆鲜,邂逅相逢峡口船。身后身前多少事?三生石上说姻缘。”王元瀚又有诗云:“处世分明一梦魂,身前身后孰能论?夕阳山下三生石,遗得荒唐迹尚存。”
  这段话文,叫做“三生相会”。
  
作者: 边文君    时间: 2013-11-30 21:12     标题: 发在微博里的一段话

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作者: 边文君    时间: 2013-11-30 21:15     标题: 突然发现林俊杰《江南》这首歌里也出现了三生石这个意象

一如既往还是象征着前世不了的情缘

江南
作词:李瑞洵 作曲:林俊杰
演唱:林俊杰

风到这里就是粘
粘住过客的思念
雨到了这里缠成线
缠着我们流连人世间
你在身边就是缘
缘分写在三生石上面
爱有万分之一甜
宁愿我就葬在这一天
圈圈圆圆圈圈
天天年年天天 的我
深深看你的脸
生气的温柔 埋怨的温柔 的脸

不懂爱恨情愁煎熬的我们
都以为相爱就像风云的善变
相信爱一天 抵过永远
在这一刹那冻结了时间
不懂怎么表现温柔的我们
还以为殉情只是古老的传言
离愁能有多痛 痛有多浓
当梦被埋在江南烟雨中
心碎了才懂

圈圈圆圆圈圈
天天年年天天 的我
深深看你的脸
生气的温柔 埋怨的温柔 的脸

不懂爱恨情愁煎熬的我们
都以为相爱就像风云的善变
相信爱一天 抵过永远
在这一刹那冻结了时间
不懂怎么表现温柔的我们
还以为殉情只是古老的传言
离愁能有多痛 痛有多浓
当梦被埋在江南烟雨中
心碎了才懂

相信爱一天 抵过永远
在这一刹那冻结了时间
不懂怎么表现温柔的我们
还以为殉情只是古老的传言
离愁能有多痛 痛有多浓
当梦被埋在江南烟雨中
心碎了才懂
作者: 肖丹娜    时间: 2013-12-3 23:22

虽然孟婆与地府联系在一起,但是很多有关于孟婆的小说都与爱情有关,譬如古代的不喝孟婆汤要生生世世在一起的恋人们。现代的一些网络小说则以孟婆为主角来写,展开一段有关孟婆的爱恨情仇。
作者: 肖丹娜    时间: 2013-12-3 23:24

《我为孟婆》
  红颜青丝的孤傲女子,就是传说中的孟婆,她本名孟铃儿,日夜守侯在奈何桥头,看来往魂灵喝下忘记今生种种的孟婆汤,怎奈,自己也有一段痛彻心扉的伤心情史,冥王不忍,准许她两世的机会,寻找往日的真情。
如果没有云,天空不会寂寞;如果没有天空,云又在哪里停泊?如果没有你,我会感到孤独;如果没有我,你会感到失落吗?心空所以身轻,爱浓所以情重,数不尽相逢,等不完守候。恨只恨,天意弄人。
作者: 肖丹娜    时间: 2013-12-3 23:25

《孟婆,孟婆》
     黄泉路有痕
  三途河无眠
  幽幽一缕魂
  重重伤
  阎罗殿里声声唤

  金银哪能常随身
  权贵只留片刻谈
  唯有情深刻骨论
  莫相忘
  诸罪受过可相伴

  望川河消不尽相思恨
  奈何桥渡不了前世缘
  天上地下谁把谁来寻
  一碗孟婆汤
  怨也消来恩也断

  这里是幽冥帝国,她是奈何桥畔的孟婆,年年岁岁她熬着一碗相似的汤。可是,她,究竟是谁,孙悟空叫她“仙子“,东岳大帝唤她庄晓梦,阎罗王对她说:“孟小蝶,你还是忘了吧。”
作者: 肖丹娜    时间: 2013-12-3 23:32

《孟婆的梦》
我,是一个阴灵。
忘川河畔,奈何桥头的孟婆庄,是我停住的地方。
浩瀚冥界,荡荡悠悠,我已经记不清自己在这生活了多少呢。
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包括我自己。
于是,大家都叫我孟婆。
不错,就是那个掌管天下所有人记忆的孟婆。
……
作者: 余雪琴    时间: 2013-12-7 19:39     标题: 泰国电影中的轮回转世

轮回转世大家都不陌生,这是佛教中的一种说法。佛教的发源地是亚洲,轮回转世观念对亚洲国家的影响是很大的。大家都知道泰国是一个信奉佛教的国家,佛教对泰国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一点从一些影视作品中就可得知。比如我看了很多部的泰剧,里面的人物很有礼貌,不能说全部的人都很善良,最后犯过严重错误的人也在佛教的洗礼下能够知错能改。因为他们相信轮回转世,相信自己这辈子做了好事,那么下辈子的命运一定会比这辈子更好。从影视作品中看出因果报应和轮回转世对泰国的影响是很大的。
下面就以泰国青年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获奖的几部影片为研究对象,揭示出阿彼察邦的电影作品与东方神秘主义之间的内在关系。首先介绍一下这个青年导演,1970 年7 月16 日于泰国曼谷出生, 他在泰国东北的孔敬大学修读建筑和平面艺术专业,1994 年获得学士学位后赴美在芝加哥艺术学院学习电影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阿彼察邦拍摄了一系列的短片和纪录片。1999 年,阿彼察邦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Kick the Machine 并开始拍摄电影。作为一个独立电影人, 阿彼察邦始终努力在泰国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之外,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拍摄自己想拍的电影。他所拍摄的电影,充斥着东方主义的神秘元素,在拍摄手法也突破了传统的叙事和拍摄方式。同时,阿彼察邦有西方留学经历,他的几部获奖作品也被人们贴上了后现代主义实验电影的标签。总的来说,阿彼察邦的东方神秘主义元素在电影中的表现主要就是万物有灵和因果报应、轮回转世这两个方面。
因果报应、轮回转世——阿彼察邦的泰国小乘佛教信仰。泰国是一个传统的小乘佛教国家,是一个信奉小乘佛教即上座部佛教的国家,素有“黄袍佛国”或“黄衣国”。佛教在泰国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泰国国家宪法的前言是用传统佛教使用的巴利文撰写、国家采用的纪年既不是现今世界大部分国家采用的基督纪年,而是用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涅槃之年为始的佛历,即佛教纪年。就泰国社会而言,占泰国人口90%左右的是同一个民族——泰族, 他们基本上都信仰佛教。泰国人所信奉的小乘佛教,在哲学观、宗教仪式、戒律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小乘佛教教义中的“业力说”就充分体现了因果报应的思想。业力,梵文古译为“羯摩”,最根本之说,“业力者,即控制一切自然界和道德界现象之因果律。”而小乘佛教中的“业力说”的源头则是佛陀沿用印度思想中普遍流行民间的业力感果信仰思想。然而在当代泰国社会中,人们更是把因果报应和转世轮回思想结合在一起认识的, 比如人们认为人生是前世(chat-kon)、今世(chat-ni)和来世(chat-na)轮回的历程,好的作为即功德将产生善业(kam-dee)或福分(bun),坏的作为产生恶业(kam-chua)或罪孽(bap)。功德(bun)与罪孽(bap)是两个基本的伦理概念,功德产生幸福(suk),罪孽带来痛苦(tuk);善有善报、恶有恶果(tham-bun-dai-bun,tham-bap-daibap)是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如果行善,死后将升入天堂;如果作恶,死后将坠入地狱。今世经常在一起做功德的人们来世可能成为朋友、夫妻、兄弟姐妹或者父母与子女等亲近关系。相反,如果曾经对他人或其他生命做过孽,那么来世要成为他人的奴仆或遭到孽报。
在了解了小乘佛教中的“因果报应”和“轮回转世”思想后,对于我们解读阿彼察邦的电影作品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如电影《综合症和一百年》,整部影片都沉浸在一种轮回转世的视感之中,退役的军医爱上了面试他的女医生,但是女医生却对有夫之妇情有独钟。到了影片的下半部分,虽然人物相同,出场顺序也没有变化,但女医生与军医再也没有感情交集。取而代之的是环境的改变,简朴恬静的乡村小诊所转换成了现代化的城市医院, 而由此所产生的是一种强烈的对比带来的撞击。人与人之间原本热情淳朴的相处变成了冷冰冰的机械问答, 医院变得崭新而气派但那整洁舒适一派田园风光的绿草地却再也看不见了。又如《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中,布米叔叔的儿子离开家, 变成了猴灵, 过上了远离人世的生活。布米叔叔也在行将死去的时候梦见自己的来世变成一只四处躲闪,但最后还是被人类驯服的猴灵。猴灵在影片中那远离人世并与黑暗为伍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引申为反叛者。这与布米叔叔所理解的自己患肾癌的原因是因为屠杀太多敌对党,形成了一个转世轮回与因果报应的叠加视感。阿彼察邦电影常常营造一种时空交错的效果, 带给观众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正午显影》中,有一个情节是乡村医生为听力不好的老人看病,老人一个劲的埋怨带他来的女儿,在一片嘈杂的争吵声中,乡村医生给老人开了一个似是而非的药方。而《极乐森林》中,老女人ROONG 带着患皮肤病的男孩MIN 看病,乡村医生给他们治疗之后,又出现了那对父女看病的情节,甚至两部影片中的乡村医生都是一个演员饰演的。不知道导演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但当人们观看这两部电影时,很难不会产生一种恍如隔世之感。
作者: 边文君    时间: 2013-12-8 11:22     标题: 李源与圆观的三生石故事

三生石的传说 轮回实录 佛教

这真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它写朋友的真情、写人的本性、写生命的精魂,历经两世而不改变,读事令人动容。

  富家子弟李源,因为父亲在变乱中死去而体悟人生无常,发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献出来改建惠林寺,并住在寺里修行。

  寺里的住持圆泽禅师,很会经营寺产,而且很懂音乐,李源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着谈心,一谈就是一整天,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谈什么。

  有一天,他们相约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眉山,李源想走水路从湖北沿江而上,圆泽却主张由陆路取道长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意。圆泽只好依他,感叹说:“一个人的命运真是由不得自己呀!”于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边,看到一位穿花缎衣裤的妇人正到河边取水,圆泽看着就流下泪来,对李源说:“我不愿意走水路就是怕见到她呀!”李源吃惊地问他原因,他说:“她姓王,我注定要做她的儿子,因为我不肯来,所以她怀孕三年了还生不下来,现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现在请你用符咒帮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后洗澡的时候,请你来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为证明。十三年后的中秋夜,你来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来和你见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后悔,一方面为他洗澡更衣,到黄昏的时候,圆泽就死了,河边看见的妇人也随之生产了。

  三天以后李源去看婴儿,婴儿见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诉王氏,王家便拿钱把圆泽埋葬在山下。

  李源再也无心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说出圆泽早就写好了遗书。

  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圆泽的约会,到寺外忽然听到葛洪川畔传来牧童拍着牛角的歌声:

  我是过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赏月吟风的往事早已成为过去;
  惭愧让你跑这么远来探望我,我的身体虽变了心性却长在。

  李源听了,知道是旧人,忍不往问道:“泽公,你还好吗?”

  牧童说:“李公真守信约,可惜我的俗缘未了,不能和你再亲近,我们只有努力修行不堕落,将来还有会见面的日子。”随即又唱了一首歌:

  身前身后的事情非常渺茫,想说出因缘又怕心情忧伤;
  吴越的山川我已经走遍了,再把船头掉转到瞿塘去吧!

  牧童掉头而去,从此不知他往那里去了。

  真有三生石吗?

  圆泽禅师和李源的故事流传得很广,到了今天,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还留下一块大石头,据说就是当年他们隔世相会的地方,称为“三生石”。

  “三生石”一直是中国极有名的石头,可以和女娲补天所剩下的那一块顽石相媲美,后来发展成中国人对前生与后世的信念,不但许多朋友以三生石作为肝胆相照的依据,更多的情侣则在三生石上写下他们的誓言,“缘订三生”的俗话就是这样来的。前面说过,这个故事很可能是真实的,但不管它是不是真实,至少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永恒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透过了这种“轮回”与“转世”的观念,中国人建立了深刻的伦理、生命、哲学,乃至于整个宇宙的理念,而这些正是佛教的一种入世观照和慧解。我们常说“七世夫妻”,常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常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常说“缘订三生,永浴爱河”……甚至于在生气的时候咬牙说:“我死了也不会放过你!”在歉意的时候红着脸说:“我下辈子做牛做马来报答你!”在失败灰心丧志的时候会说:“前辈子造了什么孽呀!”看到别人夫妻失和会说:“真是前世的冤家!”这种观念在中国是无孔不入的,民间妇女杀鸡杀鸭时会念着:“做鸡做鸭无了时,希望你下辈子去做有钱人的儿子。”乃至连死刑犯临刑时也会大喊一声:“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所以,“三生石”应该是有的。其实,轮回与转世都是佛教的基本观念,佛教里认为有生就有死,有情欲就有轮回,有因缘就有果报,所以生生世世做朋友是可能的,永生永世做爱侣也是可能的,当然,一再地做仇敌也是可能的……但生生世世,永生永世就永处缠缚,不得解脱,唯有放下一切才能超出轮回的束缚。在《出曜经》里有一首谒,很能点出生死轮回的本质:

  伐树不尽根,虽伐犹复生;
  伐爱不尽本,数数复生苦。
  犹如自造箭,还自伤其身;
  内箭亦如是,爱前伤众生。

  在这里,爱作欲解,没有善恶之分,被仇恨的箭所射固然受伤,被爱情的箭射中也是痛苦的,一再的箭就带来不断的伤,生生世世地转下去。

  另外,在《圆觉经》里有两段讲轮回,讲得更透彻: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且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回爱生,命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可见,轮回的不只是人,整个世界都在轮回。我们看不见云了,不表示云消失了,是因为云离开我人的视线;我们看不见月亮,不表示没有月亮,而是它运行到背面去了;同样的,我们的船一开动,两岸的风景就随着移动,世界的一切也就是这样了。人的一生像行船,出发、靠岸,船(本性)是不变的,但岸(身体)在变,风景(经历)就随之不同了。这种对轮回的比喻,真是优美极了。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12-8 14:49

对于咱课题的突然感触

    我突然觉得,本来看了那么多的古代的,或者是仙侠的小说都有涉及到轮回转世,也必然会涉及到孟婆这个人,但都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场面带过,我从来你都没认真研究过这个形象,而且,我总是沉迷于剧情又或者是主人公的爱情里太深,以致于对于总是扮演恶角的孟婆都不大喜欢了,好讨厌她的。 但是,因为这个,我一下子要去注意那个在冥界充当着小小的角色的孟婆,又觉得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和人生,每个人都是一段独特的传说,让我感触颇深。因为这个课题,让我注意到本不会太关注的小角色,更让我觉得,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需要我们细心留意,用放大镜去在意的。
   

    大家也要好生留意着身边的细节,好好珍惜生命中的人和事,收获很多。

[ 本帖最后由 谭沅 于 2013-12-8 14:52 编辑 ]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12-10 00:03

席慕容<三生石>


三生石第一世 (一棵开花的树)

那一世,你为古刹,我为青灯;那一世,你为落花,我为绣女;那一世,你为清石,我为月牙儿;那一世,你为强人,我为骏马。我知道,我将生生世世与你结缘。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在最美丽的时候遇见你,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期盼,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我就是这样枯萎了,在我死去的那一瞬间,我看清了你脸上的惊讶,你捧起我的枝叶,泪湿衣襟。那一刻,我含笑。回到佛前,我泪垂不止,长跪不起。佛垂首,叹息。

[attach]27990[/attach]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12-10 00:04

三生石第二世

那一世,你为皇帝,我为战俘。你是那样意气风发,少年得志。在我父兄乱叛后,你怒发冲冠。我满身愧疚,满身痛楚。你杀光我的族人,抢掠我回宫,带回一个满身素缟的异族王妃。你说,你等得我好苦,你会爱我,照顾我,生生世世长相厮守。是的,我爱你,在生命的轮回中,我是经过了怎样的期盼与你相逢啊。然而我,抽出你腰间的匕首剌入自己的心脏。我无声的睁大双眼,轻声说:“对不起”。是的,我就这样自绝在你面前,我很残忍,弥留中,我看到你莫大的悲愤与哀伤,我听见整个宫殿回荡你无助的哀啸,你咬破中指,将一滴鲜血点在我的手腕,指天发誓,以此为印,永不弃我,那一刻,我心碎了......你还记得吗,这是三生石上的第二世。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12-10 00:05

三生石第三世  

我于苦海中挣扎沉浮,哀求了700年,佛终于肯原谅我,向我伸出莲花圣手,让我再次与你相遇,然而你却不记得我了。轻扶手腕,那血红胎记竟在发烫,为了这前世未了的溯源,我在你孤傲的身姿下握住一把残破旧事。对我微笑吧,即使那微笑里有千里的距离,我也心动。对我怒视吧,若那怒视里有痴心的责备,我亦无悔。然而你只是漠视。每日夜里,我含泪祈祷神明,如果你看了我一眼,我就会幸福的死掉,如果你不看我,我就会痛苦的死掉。是不是爱一个人就是这样生生死死而又心甘情愿?而你,仍然漠视。我等待的心痛苦而又幸福,我微笑地看你从我身边无视地走过,看着你的目光从我头顶越过,有你存在的故事里,怎样的结局都好。夕阳温柔,听耳边许多新鲜又陌生的笑声响起,于是想:三生已过,来生,你还在吗?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12-10 00:08     标题: 三生石的典故

唐代隐士李源,住在慧林寺,和住持园泽交好,互为知音。两人相约去四川峨眉山游玩,园泽想从道长安,从北部陆路入川。在李源的坚持下,两人从从长江水路入川。在路上河边遇到一个怀孕三年的孕妇。园泽看到这个孕妇就哭了,说他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不愿意走水路,因为他注定要做这个妇人的儿子,遇到了就躲不开了。他和李源相约在13年后杭州三生石初相见。当晚园泽圆寂,孕妇也顺利产子。十三年后,李源如约来到三生石,见到一个牧童唱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李源与之相认,牧童说他就是园泽,但是尘缘未了,不能久留,唱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唱完就离去了。

三生石上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12-10 00:11     标题: 下面是网友的原创的感悟

三生石。。。缘定三生,多么美的词
  前世今生,是佛家最美的说法。

  基督教说,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

  可是,没有了轮回,如何有千古爱情?

  难道女人真是男人的一根肋骨?追梭回去,祖先是亚当和夏娃?那么祖先后代如何繁殖后代。。。每每想之,必定汗流浃背。。。

  三生石,原是唐朝名士李源与圆泽和尚的佳话。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
  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虽然不是爱情,可是这男人与男人之间的情谊,可媲美伯牙子棋的高山流水。。。

  关于前世,可能是孟婆汤的药效太劲。。。欲掏之于脑海,空空如也。
  难道你我没有前世?我相信是有的,所以我在等我前世的良缘。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人世难得一知音,宁缺,也要那万中的唯一。
作者: 谭沅    时间: 2013-12-10 00:27     标题: 轮回转世对我们的意义

怎么说呢?这些有关于轮回转世,三生石,孟婆汤什么的臆想对我来说是很朦胧,很美好,又很伤感的。大家曾经有没有想过大家的上辈子是做什么的,自己的前世今生又或是下辈子的命中注定的那个人在哪里?是什么样?何时能遇到?
也许这世上根本不存在这些被人们传得太过于丰富美好的世界和人物,但是对于自己的未知的人生还是有些许期待和想象。
希望自己能遇到好的姻缘,过一段好的人生,心中所愿又能实现,也希望和祝愿大家永远幸福,能够得到想要的,遇到正确的人
作者: 边文君    时间: 2013-12-10 20:16

在整理论文的参考文献  可是好多都没找到出处 大家能帮忙查一下吗
作者: 魏珊    时间: 2013-12-19 23:21

清人赵吉士的《寄园寄所寄》卷五载:“宣府都指挥胡婿有妾,死后,八十里外民产一女,生便言‘我胡指挥二室也。’……因呼之‘前世娘’。女言幽冥间与世所传无异,又言:‘死者须饮迷魂汤,我方饮时,为一犬过,路而失汤,遂不饮而过,是以记忆了了。’” 《长海爷》中写道“长海爷记得前世的事,因为阎王爷那里很挤,他没赶上喝迷魂汤便转世投胎。”这两个故事都是前世免喝孟婆汤的例子,表明了孟婆汤并非是毫无例外的。
作者: 魏珊    时间: 2013-12-19 23:24

孟婆传说与遗忘逻辑和轮回转世观是紧密相连的,但是古代民间的传说中难免有迷信的成分在,也容易陷入神秘主义的怪圈之中,此外这个传说某种程度上有历史循环论的味道,这与马克思哲学主张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是螺旋上升的过程的观点相违背。我们应当看到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孟婆传说虽然能为死亡主题提供一定的解释,但是仍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需要我们辩证看待,理性思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作者: 魏珊    时间: 2013-12-19 23:29

死亡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孟婆传说中,死亡成为一种合乎逻辑规律的回归的开始,它不是终结而意味着新的开始。这种美妙、完美的逻辑将人从理性的现实的甚至是苦难的社会,引渡到非理性的美妙的精神世界,进而从客观解决自身矛盾引渡到主观调整解决自身矛盾。人类自身运用主观能动性解决现世的痛苦,获得一种解脱和超越。这是古人的观念,但是在今天的人们看来,虽然不能完全否定灵魂的存在性,但很少人真的愿意相信孟婆和阴间世界的存在了,孟婆故事仿佛只是个谈资而非人们的信仰,这也是这个传说为什么渐渐失去其依存的现实根基的根本原因吧。因此我们还需要挖掘其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发挥它在今天可有的价值。
作者: 边文君    时间: 2013-12-21 23:48

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红楼梦》中对三生石的引用,《红楼梦》又叫《石头记》,其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姻缘就与三生石有十分密切关系,宝黛的爱情就是从三生石畔的前生开始的,“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仙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
作者: 边文君    时间: 2013-12-21 23:48

  在轮回转世说中,绝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前世今生,为什么呢?于是中国人就创造了孟婆庄上孟婆开酒店,指挥几位年轻美貌女服务员给入轮回中人道者灌黄汤的情节,这样新生儿就迷糊了,记不住前生的事了。三生石本来就是与轮回有着密切关系的。在我国古代的幽冥传说中,人死后,走过黄泉路,到了奈何桥,就会看到三生石,它一直立在奈何桥边,张望着红尘中那些准备喝孟婆汤、轮回投胎的人们,传说三生石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样,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轮回,缘起缘灭,都重重地刻在了三生石上,千百年来,它见证了芸芸众生的苦与乐、悲与欢、笑与泪,该了的债,该还的情,三生石前,都会一笔勾销。这些无疑又为三生石这一意象蒙上了一层阴暗神秘的幽冥色彩,更具有了多元性与象征意义。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种民间的轮回传说中三生石依然还是与爱情、姻缘紧密结合的,象征着三世之情缘,表达生命永恒、真情不朽。
  
作者: 边文君    时间: 2013-12-21 23:53     标题: 又发现一首歌 焦恩俊的《三生石》 分享给大家

三生石 - 焦恩俊&周奇奇

作词:张世彬 作曲:张世彬

看不清 醒没醒 往事如烟水如镜
听不听 耳畔飘忽的声音
行不行 定不定 履行前世的约定
说不明 是否冥冥中注定

心不静 等天明 远远看见云泛青
风不腥 貌似熟悉的情景
睡不醒 似曾经 冷山云雾的约定
记不起 思绪刹那已透明

纵然是缘来缘散 分分合合 又何妨
命中注定刻在三生石上
叹息 无法遗忘 上天捉弄 分两旁
三生石上留下泪两行
无怨无悔 就算无法抵挡 心会伤
三生石上留下雕刻时光
叹息 无法遗忘 上天捉弄 分两旁
三生石上留下泪两行
作者: 边文君    时间: 2013-12-21 23:55

三生石”位于杭州西湖的灵隐寺,寺中三生石的传说,代表了“前世、今世、后世”的三生石。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爱情——宝黛的爱情就是从三生石畔的前生开始的。三生石位于杭州三天竺法镜寺后之莲花峰东麓,是清初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中所言“西湖十六遗迹”之一。该石高三丈许,由三块天然石灰岩组成,石上镌刻“三生石”三个篆字。
过灵隐寺前那块写着“咫尺西天”的照壁,往前走,入天竺,道旁有清可见底的小溪。不远的地方有个小石桥。走过桥后。。从那条小路上去。一直走。只五六分钟,三生石就到了,石头其实是不起眼的,只是上面镌了字,便传奇了。四处少有人迹,只有些形状各异的大石头散落在沉沉的绿色里。站在这里便想起一句话“海枯石烂”,再看看这块在传说里代表了“前世、今世、后世”的三生石,身边的恋人便分外让人爱怜。现代中人,并没有奢侈的后花园可供情人们“私订终生”,但是三生石一直都是在的,仿佛就是为了聆听情人们的盟约而在这里静静立着。
作者: 边文君    时间: 2013-12-21 23:57

杭州灵隐寺前那块写着“咫尺西天”的照壁,往前行去,入天竺,道旁有清可见底的小溪。行不多远,便见路边有一座小石桥,过桥,由小路上山,石阶上杂草丛生,最特别的是,夏秋之季,石阶上有很多很长的有着黄黑相间花纹的“百足虫”,象蜈蚣一类的“长虫”,似乎趴在石阶上是在乘凉。只五六分钟,三生石就到了,石头其实是不起眼的,只是上面镌了字,便传奇了。四处少有人迹,只有些形状各异的大石头散落在沉沉的绿色里。站在这里便想起一句话“海枯石烂”,再看看这块在传说里代表了“前世、今世、后世”的三生石,身边的恋人便分外让人爱怜。现代中人,并没有奢侈的后花园可供情人们“私订终生”,但是三生石一直都是在的,仿佛就是为了聆听情人们的盟约而在这里静静立着。
三生石在与飞来峰相连接的莲花峰东麓,是“西湖十六遗迹”之一。该石高约10米,宽2米多,峭拔玲珑。石上刻有“三生石”三个碗口大小的篆书及《唐圆泽和尚 三生石迹》的碑文,记述“三生石”之由来。石上多唐、宋时的题词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认,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杨瑀、翰林张翥等人的题词仍清晰可见。
作者: 边文君    时间: 2013-12-21 23:57     标题: 三生石的由来

相传女娲在补天之后,开始用泥造人,每造一人,取一粒沙作计,终而成一硕石,女娲将其立于西天灵河畔。此石因其始于天地初开,受日月精华,灵性渐通。不知过了几载春

秋,只听天际一声巨响,一石直插云霄,顶于天洞,似有破天而出之意。女娲放眼望去,大惊失色,只见此石吸收日月精华以后,头重脚轻,直立不倒,大可顶天,长相奇幻,竟生出两条神纹,将石隔成三段,纵有吞噬天、地、人三界之意。女娲急施魄灵符,将石封住,心想自造人后,独缺姻缘轮回神位,便封它为三生石,赐它法力三生诀,将其三段命名为前世、今生、来世,并在其身添上一笔姻缘线,从今生一直延续到来世。为了更好的约束其魔性,女娲思虑再三,最终将其放于鬼门关忘川河边,掌管三世姻缘轮回。当此石直立后,神力大照天下,跪求姻缘轮回者更是络绎不绝。
作者: 边文君    时间: 2013-12-21 23:59     标题: 那首著名的诗 《三生石上》

也是最初的李源和圆观故事里出现的

三生石上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作者: 边文君    时间: 2013-12-22 00:01     标题: 搜集到的孟婆的图片

看一看孟婆的具体形象
作者: 边文君    时间: 2013-12-22 00:05

接上面 继续来看一看孟婆的样子
作者: 边文君    时间: 2013-12-22 00:08

孟婆汤(Five-Flavored Tea of Forgetfulness)是传说中一种喝了可以忘记所有烦恼、所有爱恨情仇的茶汤,当你离开这个世界去到另一个地方的时候,它被端在孟婆手里,奈何桥前。人生在世,多苦多难,这一碗下去,是种释然,彻彻底底地与前世做了一个了断。
作者: 边文君    时间: 2013-12-22 00:10     标题: 孟婆的 古籍记载

《历代词话》(王弈清,清):
俗谓风曰孟婆,蒋捷词云:"春雨如丝,绣出花枝红袅。怎禁他孟婆合早。"江南七八月间有大风甚於舶鲎浚野人相传以为孟婆发怒。按北齐李撄余聘陈,问陆士秀:"江南有孟婆,是何神也。"士秀曰:"山海经云:'帝之二女,游於江中,出入必以风雨自随,以帝女故曰孟婆。'犹郊祀志以地神为泰媪。"此方言虽鄙俚,亦有自来矣。
《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朱鼎臣,明):
十王曰:“既然如此,今公主地府皆已游过,可着二十四对幢幡送公主过奈何桥,引到密松林尸所,着他还魂,往升上界。”阎君与六曹俱在孟婆亭作别而去。
游遍阴司过奈何,狱囚冤债尽消磨。孟婆亭下相分手,飒飒仙风鼓太和。
《谐铎》(沈起凤,清):
兰蕊,邯郸挟瑟倡也。妹玉蕊,与里中葛生有啮臂盟。生家贫,鸨母索聘奢,意苦不遂。兰蕊多贵客交,所得私金,悉以赠生,为妹作缠头费,生德之。后兰蕊病瘵死,生益落寞。非但不敢言聘,即欲博一宵欢,自顾空囊,亦殊羞涩。愿乖气结,遂以情死。投至冥府,王者悯其无辜,判令投生。至一处,牵萝为棚,铺石作几。见男女数百辈,争瓢夺杓,向炉头就饮。生适口燥,亦往投止。忽一女子从棚后出,视之,兰蕊也。惊问所来,生具对。女曰:“君以情死,妹岂独生!”言之泣数行下。生取瓢就炉,女摇手禁勿饮。生诘其故。女俟饮者尽散,乃曰:“君不知耶?此盂婆庄也!渠为寇夫人上寿去,令妾暂司杯杓。君如稍沾余沥,便当迷失本来,返生无路。今乘不昧前因,何不及早遁归,与吾妹仍谐旧约?”生曰:“旧约难凭,重生无益。卿将何以教我?”女曰:“当为君图之。”遂引至棚后,见累累石瓮,排列墙隅。女指曰:“此名益智汤,饮者有才。此名长命汤,饮者多寿。此名和气汤,饮者令人欢喜。”生问:“若辈所饮者何物?”女笑曰:“此皆焦心火滴泪泉煎成之混沌汤也!”末至一瓮,女逼令生饮。生问:“何名?”女曰:“此元宝汤。君所以恶生乐死者,只欠此一物耳!”生勉饮数口,格格不能下咽。女曰:“此等龌龊物,原不宜入文士之腹,然缘此为有情郎吐气,是物亦不俗矣!”生有难色。女曰:“劝君更尽一杯,恐西出阳关无故人也。”生为解颐,勉尽其半。女曰,“可矣!”遂导生出棚,指示归路。时生死已五日,因无殓具,停尸床上,惟一灶下妪守视。见尸忽跃起,频呼腹痛,探喉大吐,势如涌泉,荧荧然水银入地。命储畚锸,坎地数尺,盈千募万,其中皆不动尊也。急诣鸨母家。玉蕊得生死耗,绝粒者三日。生吐其实,皆大喜。遂以金聘之而归。因感兰蕊德,移其柩礼葬之。后葛氏子孙繁衍,命春秋祭扫,永着为例。铎曰,“十斛量珠,千里结网。家无黄金屋,阿娇从何处贮哉?因知温柔乡里,坑煞几多寒士。欲海沉身,泉台埋骨;鬼门关外,独立茫茫。究竟元宝汤向谁家吃也?嗟乎!”
《靖江宝卷》:
目连问狱官:“可曾有一个刘氏到此?”狱官说:“有的,已起解去了。”目连再往前行,只见一个大院,周围廊房数百间,两边有台,旁设锅灶,许多人在那里喝茶。目连抬头一看,见“孟婆庄”三个大字,
阴司有座孟婆庄,绝色女子卖茶汤。来人吃得汤和水,三十五天不清爽。
作者: 边文君    时间: 2013-12-22 00:12     标题: 奈何桥

奈何桥在中国道教观念中是鬼魂历经十殿阎罗的旅途后准备投胎的必经之地,在这里会有一名称作孟婆的年长女性神祇,给予每个鬼魂一碗孟婆汤以遗忘前世记忆,好投胎到下一世。奈何梵文,意即地狱。传说死者到此,有罪的要被两旁的牛头马面推入“血河池”遭受虫蚁毒蛇的折磨,而行善之死者过桥,却非常简单。而“奈何”两个字,在中文里,也正好有无可奈何、毫无办法的意思。有诗曰:生死黄泉路迢迢,孤影徘徊魂渐消。浮望三生石前事,今日又过奈何桥。
作者: 边文君    时间: 2013-12-22 00:14     标题: 望乡台

望乡台,原指古代久戍不归或流落外地的人为眺望故乡而登临的高台(既可能是人为建造的,也可能是自然形成的)。后来,随着道教鬼神观念的成熟和佛教地狱体系的引入,道教逐步把望乡台从现实建筑演变为虚幻存在﹐成为神话传说中,进入地狱的鬼魂们可以眺望阳世家中情况的地方,有时也借指阴间。
作者: 边文君    时间: 2013-12-22 00:17     标题: 黄泉路

过了鬼门关,就会来到黄泉路的。
黄泉路是一条宽约2米,长约50米的青石板路,路面不很平整。
黄泉,在中国文化中是指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打泉井至深时水呈黄色,又人死后埋于地下,故古人以地极深处黄泉地带为人死后居住的地下世界,也就是阴曹地府。黄泉又称九泉、九泉之下,九泉指九个泉井深,或谓天有九重天、地有九重地,表示极深,地下极深处即谓黄泉。黄泉路在中国的神话和道教典籍中是指人死后到阴曹地府报到时走的路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www.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