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族艺术》目录 2017年篇目大会总

《民族艺术》目录 2017年篇目大会总

2017年第一期
▼▼▼▼▼▼▼▼▼▼▼▼▼▼▼▼▼▼▼▼▼▼▼▼▼▼▼▼▼▼▼▼▼▼▼▼▼▼▼▼▼▼▼▼▼▼▼
《民族艺术》目录

学界名家
民族文化研究三十年感悟
色 音
立足文化 精而多元——色音民族文化研究述评
宋小飞

前沿论坛
论“大国工匠”与“工匠精神”——基于中国传统“考工记”之形制
彭兆荣
工匠文化的周边及其核心展开:一种分析框架
潘天波
民间叙事的形态研究——历史、视角与方法简谈
刘魁立
生命树·林中路——“民间叙事的形态研究”问答、评议及讨论
王 尧 刘魁立

文化遗产研究
文化遗产与“遗产化”的批判性观照
〔德〕克里斯托弗·布鲁曼 文 吴秀杰 译
文化遗产关键词:银饰
闫 玉
文化遗产关键词:牌位
吴玉萍

文化研究
神话历史与神话图像
叶舒宪
《山海经》鱼妇”神话原型考释
公维军 孙凤娟
鸡汤变灵药:一种谣言的跨媒介传播
祝鹏程

艺术人类学
身份建构:世界艺术中的肖像画
〔美〕让·M.博加蒂 文 刘翔宇 译
器物之灵:作为文化表达的包浆与意义的再生产
赵旭东 孙笑非
佛乐传播与国家在场——以瑜伽焰口仪轨音乐为例
胡晓东

艺术探索
岩画不可还原的本质
王毓红
艺术变迁史中的主题学与图像学关系——基于中国古典绘画“渔父”母题图像分析
赫 云 李倍雷
“以律起历”疑难——“律历合一”学说之数理表述与哲学表述间的纠结
唐继凯

发现异邦
追寻那会飞的稻谷——泰国侗台语族群谷种神话搜集纪略
李斯颖

学界资讯
妙峰山的光——《行香走会:北京香会的谱系与生态》序
岳永逸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介
“宋画创作的文化原境考察”项目简介
顾 平
“宋画创作的文化原境考察”项目主持人顾平简介
顾 平


封面说明 虎钮铜錞于 潘 汁( 69 )

封底说明 潮彩十三笔 徐艺乙( 162 )
传统艺术 蜀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康宁 王天祥 (彩页)


韦 军 封面、装帧设计

▲▲▲▲▲▲▲▲▲▲▲▲▲▲▲▲▲▲▲▲▲▲▲▲▲▲▲▲▲▲▲▲▲▲▲▲▲▲▲▲▲▲▲▲▲▲▲▲▲▲▲▲▲▲▲▲▲▲▲▲▲▲▲

2017年第二期
▼▼▼▼▼▼▼▼▼▼▼▼▼▼▼▼▼▼▼▼▼▼▼▼▼▼▼▼▼▼▼▼▼▼▼▼▼▼▼▼▼▼▼▼▼▼▼
《民族艺术》目录

学界名家
走野路 说人话 越界探求——我的问学之路
邓启耀
视觉中国:走进中华民族的影像世纪——读邓启耀《视觉人类学导论》
王海龙

前沿论坛
中国艺术海外传播的国家战略与理论研究
王廷信
“非遗”保护理论与实践的国际对话——“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之十
方李莉 〔日〕荻野昌弘  王永健
从中国四大传说看异界想象的魅力
刘晓峰
妖怪学与秩序: 《从中国四大传说看异界想象的魅力》问答、评议与讨论
吴新锋 刘晓峰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民俗学的研究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邢 莉
跨境民族文化遗产的“他感宣示”及其社会生态建构—— 基于广西“京族三岛”地区的田野考察
吕俊彪
口述影音的采录与使用: “阿诗玛”传承人与“初民”展览馆的实践
巴胜超

文化研究
西王母的原型及其在世界古文明区的传衍
宋亦箫
释“德”:对神人交流条件的分析—— 以“绝地天通”神话为中心
王怀义
神圣之门:瑶族的家与社会
叶建芳

艺术人类学
艺术的界限及其跨越:一个基于物及物性的探讨——兼论中国艺术研究的缺层
孟凡行
艺术人类学:从符号交流到物质文化研究
尹庆红
从主体缺位到主体对话——  一次实验性跨媒介展演引发的思考
魏育鲲 程之伊

艺术探索
佛教初入期之“图志”“史志”的美学化捩转
赵建军
从文字到图像:艺术体系中石雕观念的近代转向
王方晗
法度中的创造:西藏唐卡画师对造像量度的艺术实践
刘冬梅
共生共荣的“金字塔”——广西侗族地区戏剧艺术“文化生态位”研究
杨丹妮

发现异邦
阿拉木图:在乐器博物馆聆听中亚之声
萧 梅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介
“敦煌壁画中的家具图式研究”项目简介
邵晓峰 (封二)
“敦煌壁画中的家具图式研究”项目主持人邵晓峰简介
邵晓峰 (封三)

封面说明 东汉铜铃 潘 汁 ( 63 )

封底说明 首饰龙 徐艺乙 (162)
传统艺术 龙胜瑶族刺绣 杨江波 (彩页)

韦 军 封面、装帧设计
▲▲▲▲▲▲▲▲▲▲▲▲▲▲▲▲▲▲▲▲▲▲▲▲▲▲▲▲▲▲▲▲▲▲▲▲▲▲▲▲▲▲▲▲▲▲▲▲▲▲▲▲▲▲▲▲▲▲▲▲▲▲▲

2017年第三期
▼▼▼▼▼▼▼▼▼▼▼▼▼▼▼▼▼▼▼▼▼▼▼▼▼▼▼▼▼▼▼▼▼▼▼▼▼▼▼▼▼▼▼▼▼▼▼
《民族艺术》目录

学界名家
“有相”与“无相”——我的戏曲研究
刘 祯
立场、方法和视域:还原戏曲历史的多维面相——刘祯戏曲 学术研究评述
毛 忠 张婷婷


前沿论坛

艺术人类学理论的中国化建构
方李莉
海外艺术民族志与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中国 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之十一
杨民康 王永健 宁 颖
生以身为:艺术中的身体表达
彭兆荣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回归生活还是走向艺术
徐赣丽
“你”怎么看:胡集书会保护与传承的艺人视角
王加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中的社区参与问题
马千里


文化研究
玄黄赤白——古玉色价值谱系的大传统底蕴
叶舒宪
毛衣女故事之生育互助主题——传统叙事的向实研究路径
田兆元
越界:1958 年新民歌运动的大众化之路
毛巧晖


艺术人类学
印象人类学的理论素描——民族志影像下的“科学”与“艺术”
〔日〕箭内匡 文 郭海红 译

艺术的民族志书写如何可能——艺术人类学的田野与意义再生产
向 丽
从艺术、宗教到历史——中国壮族“末伦”与泰国佬族“麽蓝”艺术的比较研究
陆晓芹 廖汉波
族群边界的构筑、遮蔽与消弭——一个村落“唐卡”艺术的社会生命传记
李元元


艺术探索
中国与埃及墓室壁画的比较及汉画的特殊意义
汪小洋
“乐器说话”新论——瑶族婚俗唢呐乐话的空间感与功能丛
肖文朴
从学徒到大师——维吾尔族民间麦达赫和达斯坦齐的学习与成长经历过程
库尔班·买吐迪
身份与手工艺生产: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机制研究——基于布依族蜡染技艺的讨论
王明月



学界资讯
亲属制度研究的反思与再定位
刘铁梁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介
“中国传统音乐表演体系研究”项目简介
郭克俭 (封二)

“中国传统音乐表演体系研究”项目主持人郭克俭简介
郭克俭 (封三)
艺术文物 “布”铭三环耳铜锣 潘汁供图 (封面)
封面说明 “布”铭三环耳铜锣 潘 汁
生活艺术 黎族絣染 徐艺乙供图 (封底)
封底说明 黎族絣染 徐艺乙
传统艺术 广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少芳 蓝海红 (彩页)
韦 军 封面、装帧设计
▲▲▲▲▲▲▲▲▲▲▲▲▲▲▲▲▲▲▲▲▲▲▲▲▲▲▲▲▲▲▲▲▲▲▲▲▲▲▲▲▲▲▲▲▲▲▲▲▲▲▲▲▲▲▲▲▲▲▲▲▲▲▲

2017年第四期
▼▼▼▼▼▼▼▼▼▼▼▼▼▼▼▼▼▼▼▼▼▼▼▼▼▼▼▼▼▼▼▼▼▼▼▼▼▼▼▼▼▼▼▼▼▼▼
《民族艺术》目录

学界名家
如何构建“寓言论批评”—我的一点学与思
周志强
文化批评的突围—周志强大众文化研究述评
刘昕亭

视觉人类学
民族志考察及影像拍摄中的“迭影”现象
胡台丽 邓启耀
民族志影片“书写”过程中的“作者”情绪—以影片《归去来》的拍摄为例
韦 玮
纪录片:地方与地方性再阐释
刘广宇
空间建构与认同表征—古永傈僳族仪式体系的视觉人类学考察
熊 迅
影音文献与公众传播:基于视觉人类学的探索与反思
朱靖江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实践范式
户晓辉
文化遗产旅游消费的边界体系构建
吴兴帜
各表其枝:即兴对唱“阿依特斯”的跨境传承
杨娇娇

文化研究
从崇拜到禁忌:“姑获鸟”形象之演变
孙国江
托名传言:网络代言体的兴起与新箭垛式人物的建构
祝鹏程
“小孩弹弓杀老人”:一则当代传说中的道德困境与集体焦虑
海力波
“立尸祭”与“总落鬼头”:祭祀仪式的“具象”身体沟通
龙晓添

艺术人类学
技与艺—基于中国视角的艺术人类学相关理论探讨
〔英〕罗伯特·莱顿文,李修建罗易扉译
丁兰刻木:宗教艺术治疗的传统实践
李世武

艺术探索
岩画与艺术史学:学科视角的持续探索
〔澳〕苏姗·露维斯 王永军 孙晓勇译
论贵霜钱币与汉画像的宗教艺术关联
朱 浒
香港电影理论批评的“特刊道路”建构
吴迎君
“音乐行为”文化误读的典型案例—小泽征尔“跪着听”《二泉映月》的文献调查与分析
吴跃华

发现异邦
寻找琉球“闽人三十六姓”
夏 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介
藏族格萨尔史诗从说唱到戏剧演变研究”项目简介
曹娅丽 (封二)
藏族格萨尔史诗从说唱到戏剧演变研究”项目主持人曹娅丽简介
曹娅丽 (封三)


艺术文物 明代七弦琴 潘汁供图 (封面)
封面说明 明代七弦琴 潘 汁
生活艺术 惠山泥人 徐艺乙供图 (封底)封底说明 惠山泥人 徐艺乙
传统艺术 苏绣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 赵一璇 俞宏清 (彩页)

韦 军 封面、装帧设计
▲▲▲▲▲▲▲▲▲▲▲▲▲▲▲▲▲▲▲▲▲▲▲▲▲▲▲▲▲▲▲▲▲▲▲▲▲▲▲▲▲▲▲▲▲▲▲▲▲▲▲▲▲▲▲▲▲▲▲▲▲▲▲

2017年第五期
▼▼▼▼▼▼▼▼▼▼▼▼▼▼▼▼▼▼▼▼▼▼▼▼▼▼▼▼▼▼▼▼▼▼▼▼▼▼▼▼▼▼▼▼▼▼▼
《民族艺术》目录

学界名家
从工艺史到设计学的追寻——我的学术自述
李立新
取益在广求:李立新设计学思想述评
李轶南
谣言研究
食品谣言的传统变体及叙事生长点
施爱东
怀旧、反思与消费: “民国热”与当代民国名人轶事的制造
祝鹏程
作为风险文化的微信谣言——“无知羞耻”下的信息互酬与角色扮演
刘汉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社会”到“社区”:走向开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界定
朱 刚
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中的“隐性知识”及其当代转化
孙发成
文化研究
伏羲女娲蛇尾蜴尾考——兼谈嫦娥为什么也有尾巴
吴晓东
黄道婆传说的当代建构及社会记忆转型
黄景春
守“墨”成规——文化视野中的墨
罗士泂
艺术人类学
社会交流视角中的音乐选择
〔德〕吉娅·贾妮珍 文 刘祥焜译 萧 梅 校
美学人类学:一种跨文化的方法
〔美〕罗素·沙曼 文 孙文刚 译
外相与心法——达摩“衣法”的视觉人类学观察
邓启耀
非 -文化与非 -艺术:原住民绘画原真性论争
罗易扉
塔尔寺“托干舞”身体语言中的死亡哲学
陈 妍
艺术探索
当代艺术话语与艺术系统的全球化
〔荷〕凯蒂·茨尔曼斯 文 李修建 译
敦煌壁画中椅子图式的汉化与发展
邵晓峰
仪式的“复活”:民间泛戏剧形式在中央苏区的遗存与再造
刘文辉
知识、组织与信仰——论传统匠作文化的关联性
王文超
维吾尔木卡姆之“谱本传承”能否代替木卡姆艺人的“口传心授”
王建朝
《格萨尔》史诗艺术改编与跨媒介传播探赜
王治国

发现异邦
“金三角”中的傣-泰族群田野考察札记
屈永仙
学界资讯
“音乐与认同——民族音乐学与人类学的跨学科对话”学术研讨会述评
魏琳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介
“中国传统艺术母题与主题学体系研究项目”简介  
赫云
“中国传统艺术母题与主题学体系研究”项目主持人赫云简介
赫云

艺术文物 桥钮弦纹铜钟  潘汁供图 (封面)
封面说明  桥钮弦纹铜钟      潘 汁   (115)
生活艺术 定襄面花  徐艺乙供图 (封底)
封底说明  定襄面花    徐艺乙 (155)
传统艺术 “苗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吴通英  佚名 (彩页)
▲▲▲▲▲▲▲▲▲▲▲▲▲▲▲▲▲▲▲▲▲▲▲▲▲▲▲▲▲▲▲▲▲▲▲▲▲▲▲▲▲▲▲▲▲▲▲▲▲▲▲▲▲▲▲▲▲▲▲▲▲▲▲

2017年第六期
▼▼▼▼▼▼▼▼▼▼▼▼▼▼▼▼▼▼▼▼▼▼▼▼▼▼▼▼▼▼▼▼▼▼▼▼▼▼▼▼▼▼▼▼▼▼▼
《民族艺术》目录

学界名家

不忘初心,勇攀剧学高峰———我的戏曲研究生涯
刘文峰
漫漫剧学求索路———刘文峰科研评述
肖宜悦

前沿论坛
被误解的“艺术理论”
彭兆荣
引魂升天———灵宝西坡大墓随葬玉钺与陶灶的二元结构及宗教功能
叶舒宪
格萨尔:文学生活的世代相承
徐新建 王 艳

工匠与工艺文化
齐尔塞尔论题在晚明:学者与工匠的互动
潘天波
论墨子的工艺美学观
余静贵
中国传统造物工艺中的生态文化
李雪艳
濒危传统手工艺的界定及等级划分
谢崇桥

中华传统艺术的海外传播
跨文化传播主体文化权利的失落与复归———中华传统舞蹈在纽芬兰
李 牧
成为“南京样式”:16 至 19 世纪中国外销瓷的符号化
施 茜

艺术考古·图像志
阅读艺术,书写历史———南部非洲的社会变迁与岩画
托马斯·道森 路易斯·威廉姆斯 文 张嘉馨 译
“人面鱼纹”还是“人面鱼身”———半坡彩陶盆图案纹样母题探讨
赫 云 李倍雷
禽兽之性与臝虫之相——— 明代万宝全书诸夷门中图像与观念的互动
邵小龙
“双树”喻友:元代交游图画中的李郭传统更化
施 錡
形制与观看:关于“苗图”的视觉分析
王万发

传统戏曲

后昆曲剧场艺术”论
丁 盛
肉傀儡即布袋戏考论
黄李娜
跨境族群音乐
中越呗耄“腔调家族”现象考察
苏毅苗
中缅“报佳音”音乐活动考察
徐天祥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介
“当代欧美艺术人类学思想取向研究”项目简介
罗易扉 (封二)
“当代欧美艺术人类学思想取向研究”项目主持人罗易扉简介
罗易扉 (封三)
封面说明 西周铜铙
潘 汁
封底说明 瓜瓞绵绵荷包
徐艺乙
潮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淑英
蓝海红
韦 军 封面、装帧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