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掬一抔黄土、存一份坚持、守一方文化——听叶涛老师讲座有感

掬一抔黄土、存一份坚持、守一方文化——听叶涛老师讲座有感

文/阎雨濛
  11月伊始,叶涛老师初临海大,为海大学子带来了一场以《非遗背景下的牛郎织女传说研究》为题的学术盛宴。这场精彩生动的讲座,也引发了我对于学科、对于学术、对于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诸多思考。掬一抔黄土2005至2006年间,为调研沂源县牛郎织女传说故事与民俗信仰,叶涛老师和他的团队多次亲临沂源县。他们既关注口头文学的采录,深入田间地头调查走访村民,对民间传说故事进行搜集和记录;又注重相关史料的系统梳理,通过碑刻、家谱、地方小戏等途径重现历史的脉络。
  作为民间文学与民俗学方向的研究生,我不禁有些惭愧:我的田野经验实在是少得可怜。从小生在、长在都市里,我对乡村既好奇又畏惧,总有种种借口,让自己继续停留在舒适的生活圈里,而不敢真正迈出脚步,用行走丈量那一方广阔土地。论文选题时,也往往从事些分析文本、整理资料的理论研究,刻意忽视了学科自身与生俱来的泥土芬芳。离开“民”,又何谈“民俗”和“民间文学”呢?先驱们已用自身的行动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或许是时候接过他们肩头的担子,亲近乡土,聆听乡音。存一份坚持叶涛老师和他的团队对牛郎织女传说的追踪研究,自2005年始,至今仍在继续。他们查文献,寻觅牛郎织女在历代诗、词、歌、赋、曲、小说、戏剧等各式文学体裁中的踪迹;他们访田野,对沂源县牛郎织女传说的流传脉络进行梳理,并成功协助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重视和保护;他们重理论,悉心分析这一传说故事类型,并召开专题研讨会、建立研究中心、编纂相关专著,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长久地专注与深耕,才是这些成就取得的不二法门。
  现在的我们太浮躁了。外界的声音太杂、内心的欲望太多,有多少人可以沉下心来,真正坦然而安定地埋首于自己的领域呢?我们总是想尽快做完手头的事,总是想尽快出成绩尽早有成果,总是挑挑拣拣避重就轻不敢啃那些“硬骨头”,所以最终得到的,只有短暂的浮华,难以在学术上真正有所建树。唯有守好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春种夏长细心耕耘,才会最终拥有秋收冬藏的快乐。守一方文化叶涛老师提出,目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申报和保护,涉及政府、学者、民众三方力量,各司其职,缺一不可。在普查之后,也要注意研究;在申报以外,更要注重保护;对于口头、文本、仪式等多样的传承方式,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们对于自己的文化,究竟了解多少?这些年的“国学热”一直没退过,口号喊了不少,假期多了许多,该读的经典还是没读完过几本,提笔忘字的情形也愈演愈烈未见改观。中国正迈着昂扬的步伐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开始喜爱和学习中国文化,扪心自问,对于自己的文化,我们又究竟继承了多少、遗失了多少?面对着韩国的一次次“抢遗”,我们义愤填膺,就好像是自己有块糖丢在角落里,被人家捡起来洗干净收进罐子里,光彩夺目刺痛了我们的眼,却忘了当初是自己不曾好好珍惜。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尽己所能,让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不被遗落、重现生机。
  (注:叶涛先生曾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原文载于:中国海洋大学校报 - 第1914期(2015年11月12日) - 第04版:副刊

[ 本帖最后由 大耳朵 于 2015-11-13 17:33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