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在亚洲诸国的传播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9-22 06:59:02 / 个人分类:传统节日

中秋节亚洲诸国的传播

黄涛

  作为中华民族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习俗还传播到国外。其传播途径有两种:一是古代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的经济强国、文化大国,其文化受到别国追捧、效仿,特别是在东亚出现了包括周边国家在内的“汉字文化圈”,中秋节从唐朝开始就随之传播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国;二是随华侨传播到世界各地。由第一种途径传到别国的中秋节是由该国全体国民过的,如韩国、朝鲜、日本、越南都是如此;由第二种途径传到别国的,则主要是该国的华侨在过。

  那么,都有哪些国家的人过中秋节呢?本来在我国土生土长的中秋节到了别的国家变成什么样子了呢?他们现在还愿意过这个节日吗?下面我们就介绍中秋节在别国主要是亚洲一些国家的传播、存活情况。

 

  (一)中秋节在朝鲜半岛

  位于朝鲜半岛的韩国和朝鲜有三大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过得很隆重也很热闹。[1]但相比较而言,在中秋节和端午节两大节中,韩国更重视中秋节,朝鲜更重视端午节。

  1、韩国的中秋节

  韩国的节日体系比较复杂,有传统节日,有来自佛教、基督教的节日,由国家规定的若干纪念日、公共活动日等,但是民众最看重的节日是传统节日。他们认为传统节日才是真正的“节”,而来自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只是“找乐子”罢了。当然这只是随便一说,有些宗教性的节日,信徒们还是很郑重地过的。如农历四月初八的佛诞节,是庆贺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的,是佛教徒们的盛大节日;圣诞节也是虔诚的基督徒们的重要节日,韩国信仰基督教的人所占比例还是比较高的。韩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有的,它们都按旧历来过,而韩国的旧历就是中国的农历。

  韩国的中秋节也在农历八月十五,韩语名称可音译为“寒佳宇”,汉文名叫“秋夕”。其英文名称为The Harvest Moon Festival,意思是“庆丰收的月亮节”,从中可看出庆丰收的主题在韩国中秋习俗中占有重要位置。韩国政府颁发的假期表上采用的另一个英文名是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的Thanksgiving Day(“秋收感恩节”),这种译法导致韩国中秋节的另一个名称“秋收节”。可以说,中秋节在韩国是一个庆祝丰收和感恩的节日,其“感恩”主要是用祭祀的方式来感谢祖先保佑自家获得了丰收,也包括用送礼的方式感谢亲友等对自己的关照和帮助。

  韩国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送礼、团聚、吃松糕、祭祖、扫墓、庆丰收。

  总体而言,韩国人很喜欢中秋节,把它当作第二大节。节日到来之前一个月左右,各大商场都在大减价,以吸引国民购买礼物赠送亲朋。韩国人很重视人情往来,送礼是临近中秋节时的一个较普遍的活动。但是也有些人借机对权势人物拉拢关系,以送礼为名,行贿赂之实,所以政府曾多次发文限制官员的节日收礼行为。

  韩国人很重视中秋节的家人团聚,把能否回家同父母一起过中秋看作儿女是否孝顺的重要标准。所以每年中秋节前一两天,韩国会发生“人口大迁移”,四千多万人的韩国差不多有三千多万人在回老家的路上,到处交通拥挤不堪。只有春节和中秋节两个节日才会发生这种情况。政府给民众三天的假期,从农历八月十四放到十六,跟春节的假期长短相同。有些公司会延长假期到四五天。

  在中秋节三天中的第一天,主要是家里的妇女们准备节日食品,晚上则是男女老幼聚在一起做松糕,或者叫松饼。松饼是韩国中秋节的代表性节令物品,其位置就像中国中秋节的月饼,没有松饼的中秋节就不成其为中秋节。它外形如月牙,是月亮的象征。松饼的做法是:将糯米粉煮熟,和好,分成饼状的小块,再包上黄豆、绿豆、芸豆、栗子、芝麻等做成的馅料,捏成半月形或贝壳形,跟饺子的形状有点接近。然后蒸熟。蒸的时候,下面铺一层松针,松针的香气会渗入松饼内。松饼也有很多品种,除了上述一般的松饼外,还有“花松饼”“加馅松饼”等。母亲在做松糕时,会向女儿念叨说:“做得好松糕,嫁得好人家。”可见会做松糕是女性的必备技能。第一天晚上松糕做好蒸熟后,家里的人们就开始坐在一起吃松糕了,边吃边聊,体会团聚的快乐。[2]

  中秋节假期的第二天就是八月十五,是节日的主要日子。与中国中秋节的晚餐是正餐不同,韩国八月十五的正餐是早餐,早餐前的祭祖仪式是节日里最庄重的时间。人们都穿上节日新装,一般男人穿西装,女人穿韩服。在祖先牌位或遗像前供上松糕、牛肉、鱼、素菜、新米饭、酒等美味佳肴,还有坚果、柿子、苹果、梨、枣等各色水果。祭桌的摆设次序也很讲究,比如靠近牌位的第一行放勺子、筷子、酒杯、碟子等,第二行摆鱼肉,按“东鱼西肉”的次序,鱼头要放在右边,第三行放汤,第四行放盛着面食的食盒,第五行放水果,按红东白西的次序,即红色的放在东边,白色的放在西边。供桌前有一只香炉,上三炷香。祭祀食品一定要丰盛。近年一个家庭的一桌祭祀食品的价钱在14万韩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000元,当然这么贵的价格跟韩国食物价格很高有关系。韩国人还很讲究长子继承制,请神的事是由长子家完成的。如果弟兄几个的话,兄弟们都要到大哥家里祭祖。祭奠开始时,男人们分站在祭桌两边,家族长子把大门打开,恭敬地把祖宗请进家来,然后大家烧香、献贡品,一起行跪拜礼,再将祖灵送走,然后成人男子将祭酒喝掉。祭礼结束后,就享用中秋节的美食。餐桌上除松糕外,还有花样串、炖牛腱、芋头汤等节令饮食。芋头汤也是中秋节的代表性食品。

  吃了早饭,全家人到祖坟上扫墓。来到坟前,人们先跪拜三次,再用带来的饭菜给祖先上供。除去坟周围杂草,并给坟上添新土,其做法跟中国的清明节扫墓相仿。韩国人的祖坟一般都在山上,所以扫墓称为“上山”。秋夕扫墓是各家的大事,每人都不能耽误。过去扫墓在秋夕前一两天,近代以来多在八月十五这天进行,所以这天城外道路堵塞非常严重。[3]

  韩国中秋节的祭祖与扫墓带有感谢祖先给后人带来好收成的意思。信仰基督教的人可以不行祭祖礼仪。

  晚上是赏月、娱乐、游戏的时间。女人们在月光下,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团团转,边跳边唱,叫“羌羌水月来”,翻译成中文就是“降下来吧,明月的清辉”。这是中秋节的一项很有代表性的游戏。据说这种舞蹈起源于16世纪末。当时,韩国正在进行抗击日本人的海上侵袭。韩国海防军力不足。海军名将李舜臣就让女人们在晚上围着篝火跳舞,迷惑敌人,使敌人误以为这里有重兵把守。后来这种舞蹈就传了下来。不过这种游戏现在主要在农村传承,城市人已经不玩了。这种游戏已被立为韩国的“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第8号”。女人们还对月许愿。男人们则在空地上踢毽子、摔跤。

  过中秋节最累的当然是女人们,做饭、打扫的家务活很繁重。男人们则很轻松,没事的时候就聚在一起玩韩国牌。这种牌共48张,牌面按12个月份分开,每个月份4张牌,各月的牌印着不同的鲜花,玩的花样很多。还玩一种类似跳棋的棋,叫“尤茨游戏”,以及跟中国象棋有所差别的象棋。男人们虽无家务之累,但有些人会觉得过节的经济负担太重。

  除了在家庭领域举行的庆贺活动外,一些公共场所也举行一些游艺、展演活动。一些民俗村有婚礼、祭祀仪式等的演示,有游戏比赛、游客体验、做松糕饼比赛等活动。首尔的德寿宫、景福宫、昌庆宫等古代王宫也向游客免费开放。

  2、朝鲜的中秋节

  朝鲜秋夕的习俗、文化内涵与韩国在根本上是相同的,但也有一些活动上的差异。

  朝鲜秋夕以欢庆丰收和祭扫祖坟为主。而瞻仰烈士陵园和纪念碑,成为朝鲜秋夕的特色活动。在首都平壤,人们纷纷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到存放金日成主席的锦绣山纪念宫去敬献鲜花,到大城山烈士陵园去缅怀革命功臣的丰功伟绩。

  朝鲜人自古有在传统节日进行摔跤、跳板、拔河、荡秋千等比赛的传统。前些年,国家领导金正日指示要发扬民族传统,全国兴起了在秋夕举行“大黄牛奖”摔跤比赛,获得冠军者可以当场牵走一头大黄牛,有的比赛还让获胜者得到一个真金的金牛铃铛。这一赛事成为声势很大的节俗活动。

  朝鲜秋夕节放假一天。[4]

 

  (二)中秋节在日本

  现代日本的中秋节不是个隆重的节日,以至于一些在日本留学、工作多年的中国人回来后,都说日本是没有中秋节的,这是由于他们生活的现代城市确实不怎么过这个节,有少量过节的风俗也不引人注意。许多日本青年人也对中秋节没什么印象。但是根据文献资料和日本专家的介绍,日本是确有中秋节的;不仅有,而且还有两个呢:一个是旧历的八月十五,一个是旧历的九月十三。前者是从中国传去的,后者主要是源于本土的文化传统。

  日本人现在采用的是世界通用的公历,但是他们从前用的是跟我们一样的农历,是从中国传去的。日本明治时代五年(1872年)废旧历改新历,把这年的农历12月3日改为公历的1月1日,也就是1873年1月1日,同时定这一天开始为明治六年。改历是一件很难实行的事情,比如在我国的大部分农村,直到现在还是主要过农历的。日本的改历也遇到阻力,不过日本人是以严于遵守纪律出名的。改历的法令颁布后,城市居民很快就采用和适应了。但是农民的生活更适于按农历来过,所以农民觉得很不适应,过了一段时间就提出废除新历的要求。日本政府认为这是农民对新历了解不够造成的,就向农民做教育和说服工作。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1835年—1901年)发表了《改历辩》一书,解释新历法的好处,起了很大的作用。后来全体国民都使用了新历法,一些过去按农历过的节日就转移到新历法中去,比如农历春节的的各种习俗就搬到公历的元旦期间来搞。但是中秋节是个以月亮为中心的节日,自有该节以来就是按月亮运行的状态来确定日子的,所以不能按公历得得日子来过。日本也有一种“新历旧历对照表,是同时标记新历和农历的日期表。人们就按这个表推算出农历的八月十五来过中秋节。

  1、日本的“十五夜”

  中秋节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时间是在唐朝后期,更准确些说是在9世纪末到10世纪初。当时日本所处的朝代叫做奈良时代。传入日本后不叫中秋节,而叫“十五夜“或“中秋の名月”(意思就是“中秋的明月”)。

  唐朝中国传入日本的中秋节主要是八月十五夜赏月的习俗。[5]但是,“十五夜”的月亮不一定是满月,所以又有“お月見”(看月亮)、“名月(めいげつ)”这类相近的名称。日文中形容十五夜还有一些说法,如“良夜”表示这晚天气良好、适于赏月,“无月”表示天气不好、看不到月亮,“雨月”表示这晚下雨,更没有赏月的希望了。

  日本的十五夜习俗自奈良时代传入,到平安时代(约相当于中国的五代和宋代),在宫廷和贵族阶层形成显著的边赏月边宴饮的习惯,称为“观月宴”或“月の宴”。人们围席而坐,一边赏月一边饮酒聊天,还有人即兴赋诗(日本称为“和歌”)让大家品评。这种习惯被当时的社会认为是一种风雅的举止而受到追捧,遂使八月十五赏月宴饮的习俗流传到中下层社会。

  像中国的情况一样,日本的中秋赏月习俗也主要是在城市居民中进行。农村地区很少赏月活动,或者说,即使有赏月行为,也不是在节日里固定要做的事。农村十五夜的主要习俗是庆贺农作物的丰收。日本自古就有一种“初穂祭(庆祝初次收穗的祭祀)”或叫“秋の収穫祭”的习俗,也是在秋天举行的一种仪式。于是八月十五赏月宴饮的习俗到了乡下就变为庆贺丰收,并一直保持到现在。

  日本人传说,十五夜,月亮上开满桂花,桂树下有白兔在做日本烧饼。他们没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

  在十五夜,日本乡村民众的主要习俗主要是祭月、庆丰收。祭月既是对自古就有的月亮信仰的继承,也融合进了庆丰收的内容,而且它主要是一种感谢上天佑助丰收的祭礼,这时月亮成为上天的代表。人们在月光朗照的地方摆上芒草或其他鲜花,供上刚收获的芋头、红薯、白萝卜、豆子等,用新粮做的食物如团子、馒头、年糕、米饭、面饼等,还有苹果、梨、柿子等水果。有的地方还摆上水酒,旁边放上灯笼。在这些供品里面,最重要、最有十五夜节日特色的是芒草、芋头、月见团子。

  芒草,日文写作すすき,被日本人认为是在十五夜不可缺少的物品。它是秋季七草之一,在日本的一种叫做“花札”的纸牌游戏里被当作八月的花。在日本文化里,芒草是秋天到来的象征物,使人联想到秋天。过去常被日本人用来修造屋顶,也用来作为饲养家畜的草料。古人认为它具有消灾避邪的灵力。十五夜,人们把芒草插在花瓶中,摆在有月光的地方,或者插在大门边、自家的农田里。有些地方还讲究在这天用芒草杆做的筷子吃饭,或者把这种筷子当作祭月的供品之一。

 

图九(二)1日本人在八月十五夜在自家或农地里插芒草(すすき)以避邪。
图片由日本留学生福永雪提供(稍后补图)

  芋头是日本十五夜最常见的节令物品之一。此时正是芋头丰收的时节。所以有的地方十五夜就叫“芋名月”。

  “月见团子”也是一种重要的十五夜食品。据说是代替中国的月饼的一种食品,一般做成圆形的,作为圆月的象征。但是大阪等地方的团子不是完全的圆形,而是一头有尖,呈现芋头的形状。据记载,日本做团子的习俗很早就有了,而“月见团子”即作为祭月供品的团子在江户时代(相当于明末清初)的文献里方有记录。

图九(二)1月见团子与芒草 图片由日本留学生福永雪提供(稍后补图)

  在十五夜节日期间,日本各地还有一种有趣的“偷”俗。行偷的人是小孩子们,偷的东西主要是各家祭月的供品。有的是趁主人看不到时摸进家门偷的,也有的地方要先跟主人打招呼才可以“偷”走。在群马县,小孩子到了人家,对主人说:“借用一下水井,打点水喝。”然后在主人不注意时偷走供品。在东京都,主人手里拿着芋头、芒草等,向孩子们提问谜语,回答对了才可以拿走。偷的东西除了供品,还可以是其他食物。有的地方还可以到人家的地里去偷红薯、瓜果等。被偷的人家并不生气,反而高兴,因为人们认为这是件吉利的事情。茨城县的人认为,供品被偷走,就是被月神吃掉了。埼玉县的人说:十五夜偷什么都没罪。有的地方的人认为十五夜被人偷了供品,明年更有可能获得丰收。对于小朋友们来说,这种被习俗认可的“偷”,可以使他们得到很多好吃的东西,还有一种玩游戏的刺激感。这种偷俗在大正时代就在很多地方消失了,也有一些地方直到昭和时代还保存着。

  十五夜还有一些娱乐或竞技习俗。如在鹿児岛,农历七月初七到八月十五期间,每晚都有相扑摔跤活动。孩子们则在月光下举行拉绳比赛,绳子是用芒草做的。

  2、日本的十三夜

  “十五夜看不到月亮还有十三夜。”这是在日本流传很广的说法。有两个赏月的日子,总会有一次赶上晴天并见到明月。农历九月十三是日本中秋节的另一半。

  日本人认为九月十三的月亮跟八月十五一样美。吉田兼好所著的随笔集《徒然草》中说,八月十五日与九月十三日都属于娄宿,是赏玩月色的良夜。从日本的气候状况来说,两个赏月日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九月十三的晴天率比八月十五的晴天率要高,就是说,在日本,九月十三比八月十五更适宜赏月。九月十三的月亮被称作“のちの月”(女名月)。

  旧时日本人讲究这两个日子都要赏月,如果只看八月十五的月亮而不看九月十三的月亮,就是“片月见”,意思是只看一半月亮。在日本人的传统信仰中,“片月见”是不吉利的,会引起不幸。

  十三夜赏月是日本独有的习俗,其发源时间还没有确定的说法,一说是在宇多天皇时开始在宫中实行的,一说是从醍醐天皇时代(919年)的赏月宴会开始的。

  十三夜与十五夜的习俗有所不同。十五夜重视供芋头,并称为“芋名月”。而农历九月正是收获豆子、栗子的时节,拜月的供品以豆子、栗子为主,祭月时将五颗栗子、五颗豆子和3个团子放进黑色的盘子里,因而十三夜也叫做“豆名月”“栗名月”。十三夜习俗的主题也是赏月、拜月和庆丰收。因八月十五只是农作物的初收期,九月十三正是收获期,所以九月十三庆丰收的色彩更重。[6]

  现在日本有些地方很重视在八月十五去祖先坟地扫墓,差不多把这个日子当成了跟中国清明节一样的节日。对他们来说,中秋节就是指九月十三。

 

  (三)中秋节在越南

  中秋节在越南是一个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

  越南虽然人口不多(2006年为8411万人),却有54个民族。各民族文化各有特色,而中秋节是越南各地、绝大多数民族都过的节日。越南也使用同我国一样的农历,也是在八月十五过中秋。

  越南也传播着嫦娥奔月的神话,跟我们讲的差不多。而我们的吴刚伐桂的故事,到了他们那里则成了阿桂和榕树的故事:吴刚变为阿桂,桂树成了榕树。故事的情节也有较大差异。其中一个版本的故事是这样讲的:

  阿桂是一个爱撒谎的人。有一次他从一位老人那里骗来一颗神奇的榕树。老人告诉他,这棵榕树的叶子可以使人起死回生,把这棵榕树带回家后,要常常浇水,这样才能让它长得枝繁叶茂。另外要切记,这可榕树忌尿,如果榕树种在院子东侧,人小便时要朝向西侧,不能冲着榕树撒尿,否则榕树就会飞上天去。阿桂把树带回家后,给妻子交代了注意事项,并要她每天给榕树浇水。有一天,阿桂上山砍柴了,妻子忘了给榕树浇水。等阿贵回到家门口的时候,妻子才想起还没给榕树浇水呢。她怕丈夫知道了骂自己,但丈夫马上要进家门了,浇水来不及了,就急中生智,赶忙跑到榕树下,撩起裙子撒了一泡尿。这下子惹了祸,只见榕树慢慢连根拔起,向天上飞去。阿桂正好进门,忙用手中的斧子勾住榕树,想把它拉下来,但是榕树升天的劲头很大,阿桂就这样连斧头一起被带到了月亮上。于是,每到月圆的时候,人们就看到月宫中的榕树和树下的阿桂。

  另一个版本的故事说,阿桂得到榕树后,不遵守告诫,用脏水浇树,结果榕树飞上月宫,阿桂因为抓住了仙树,也被带上了天。值得注意的是,在越南的故事中,阿桂来到月宫也是因为犯了错而带有被贬谪的意味,甚至说阿桂是人品有问题的人。这点跟中国吴刚伐桂的故事类似:吴刚也是犯了错被伐到月宫砍树的。看来在越南人的观念中,月宫虽美,但是也是一个冷清不宜居的地方。

  越南的中秋节也讲究家庭团圆。中秋之夜,一家人在一起祭月、吃月饼、赏月、聊天,但是看起来他们对家庭团圆不是特别强调。而他们对中秋节吃月饼的热衷程度不亚于我们。临近八月十五时,越南的食品市场也兴起“月饼大战”。

  越南中秋节期间有较多的娱乐游艺活动。其中最突出的是玩花灯。各地都要举办花灯节,人们进行花灯制作比赛,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灯,营造出浓烈的节日氛围。花灯中最多的是鲤鱼灯。越南人传说中秋之夜有妖精出来害人,打鲤鱼灯可以降魔除妖。孩子们玩鲤鱼灯则带有“跃龙门”的吉祥寓意。以鲤鱼为吉祥物可以说是越南中秋节的一个特色。另外还有舞狮舞龙等欢庆活动。

  中秋之夜,人们有的在自家度过,也有许多人结伴外出游玩赏月。青年人举行“唱军鼓”活动,男女对歌,击鼓伴奏。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越南中秋节的祭月、团圆等传统习俗在淡化,而娱乐轻松的活动增加,因而这个节日越来越受到青年人的喜爱。

  跟中国的中秋节相比,越南中秋节最显著的特色是特别重视儿童,简直有点“儿童节”的味道。中秋节期间除了有“月饼大战”,还有“玩具大战”,市面上摆出很多玩具,供家长们给孩子挑选。很多单位给员工的孩子们举办联欢会,各娱乐场所举办专门为孩子们准备的歌舞、木偶戏等表演,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这天会得到奖励。晚上,各家的孩子们提着花灯出来游玩,成群结对地嬉戏到深夜。[7]

 

  (四)中秋节在新加坡

  中秋节在新加坡是一个隆重的传统节日,这主要是由于在这个旅游经济占重要位置的城市国家,华人占到了总人口的将近百分之八十。一般说来,华人在世界上走到哪里,就把我们的节日带到哪里。所以,中秋节在这个华人占大多数的国家就过得很热闹,甚至比我们大陆过得还热闹。2003年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管理经济硕士学位、现任秦皇岛市常务副市长的马誉峰先生专文介绍了新加坡的中秋节盛况:

  这里有浓郁的节日气氛,丰富多彩的喜庆活动,官方和民间的广泛参与。和国内相比,新加坡的中秋节要热闹得多。人们普遍认为,中秋节是最富有诗意和人情味的节日。

  离过节还有十多天的时间,“2003年中秋节筹办委员会”就召开记者会,介绍节日的一系列活动安排,通过媒体让国民了解欢度中秋的丰富内容。中秋庆祝活动从8月31日到9月11日(农历八月初四至十五),有些活动一直举行至9月28日。这些活动包括每晚举行的灯笼游行、巨型灯展、国际灯笼制作比赛、传统京剧表演、月饼群英会、赏月诗会、猜灯谜等。为使中秋气氛更为浓郁,国家旅游促进局决定,今年的中秋庆祝活动重点放在牛车水(英文名为China Town)和裕华园(Chinese Garden,一个中国风格的公园),而一改往年分散在不同主题区的做法。这是为了把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提升到与春节相等的地位,使更多的人聚集在一起,感受节日气氛······

  8月31日晚7点30分,庆祝活动首先在华人传统居住区牛车水拉开帷幕,在这里举行的是亮灯仪式和燃放烟花。新加坡共和国总统纳丹亲自主持亮灯仪式。长达两公里的街道,让1000多个鱼型灯笼及彩灯装饰得瑰丽多姿。同时,举办一些街边夜市,售卖传统的中秋月饼、柚子和灯笼等,街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很是热闹。

  各大商场都举办中秋晚会,邀请附近社区的居民去参加联欢活动,免费提供月饼让大家品尝。各个大学在中秋节期间都要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展示中华特色文化。马誉峰先生详细记载了南洋理工大学的中秋游园会。新加坡的教育部长参加了该校的游园会并致辞祝贺,并在发言中两度引用苏东坡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晚会表演的节目有擂大鼓、民乐演奏等。学校的广场上有月饼、灯笼和中国字画等在热卖。[8]

  可以看出,新加坡的中秋习俗还保留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而且,这里的华人把我们的中秋节传统发扬光大了。通过总统等官员参加中秋节庆祝仪式的记载,也可以看出,这里的华人很受政府的尊重。

  新加坡中秋节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大张旗鼓地办灯会。中秋节期间的夜晚被如梦如幻的彩灯装饰的耀眼夺目。大型的灯笼游行、制灯比赛则是气氛热烈的群体活动。

  新加坡中秋节的另一个显著特色是重在举办公共场所的欢庆活动。上面介绍的中秋习俗都属此类。这里中秋节期间也有亲友团聚活动,但是在节俗整体中不占显要位置。

 

  (五)中秋节在马来西亚

  在马来西亚,华人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中秋节是华人社会中的重要节日,并在2003年被政府定为旅游庆典。华人除了在家里团聚、吃月饼,还在街道、广场等公共场所搞隆重的欢庆活动。人们纷纷提着灯笼参加巡游,并举行舞龙、舞狮、花车巡游等声势浩大的展演。吃月饼也是这里盛行的中秋食俗,临近中秋节,大小商场都推出月饼专柜。

  2007年春季,我去马来西亚旅行时,车上的导游先生讲了这样一个关于中秋节的笑话:

  有一家养了三个女儿,都出嫁了。这年中秋节期间,三个女儿各自呆了女婿回娘家。晚上,女儿们陪着母亲说话,三个女婿到院子里陪岳父吃月饼、喝酒、作诗。岳父说:“我给你们出题:你们三个人各自作诗一首,四句诗里要有‘圆又圆’、‘缺一半’、‘乱糟糟’、‘静悄悄’。”大女婿先作,他的诗是:

  十五月亮圆又圆,
  乌云来了缺一半。
  天上星星乱糟糟,
  乌云散了静悄悄。

  岳父点头通过。二女婿接着作:

  桌上月饼圆又圆,
  花猫来了缺一半。
  打走花猫乱糟糟,
  花猫走了静悄悄。

  岳父听了觉得也还行。该三女婿了。三女婿是个老粗,吭哧了半天才吟出四句:

  岳父岳母圆又圆,
  死了一个缺一半。
  办起事情乱糟糟,
  再死一个静悄悄。

  当时导游讲完,旅游大巴上的中国游客都笑起来。我赶紧把这个故事记下来。中途休息时又向导游了解了一下相关情况。这个故事能流传下来,说明故事里讲的团聚、赏月、吃月饼等习俗在马来西亚华侨中是存在的。导游也确认这一点。他的祖上从中国南方迁来,他是在马来西亚长大的。这个故事是在马来西亚华人口头流传的。在本书第2章“中秋节的故事”里,我们介绍的中秋赏月作诗的故事跟这个故事属于同一类型故事的不同异文,可以对比着看一看。这个例子也能说明民间故事流传的生命力是很强的。

 

  (六)中秋节在菲律宾

  菲律宾的中秋节主要是华人的节日。华人在菲律宾占全国总人口的2%左右。菲律宾在1898年才脱离西班牙长达三四百年的殖民统治而获得国家独立,所以该国文化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很深,一些西方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母亲节等过得很热闹。其他宗教性节日、政治性节日、国际通行的节日还有很多。华人已融入菲律宾的主流文化,跟当地人一样过数量众多的这些节日,但也没忘记自己的传统节日。不过由于该国节日太多,当地热带雨林气候跟中国气候差距也很大,华人的传统节日大部分都淡化或不过了,还在过的主要是春节、中秋节、清明节。

  菲律宾华人的中秋节习俗有团聚、吃月饼、掷骰子等。有华人区的马尼拉市还举行规模盛大的节日庆祝游行。游行时展示舞龙、舞狮、中式灯笼、民族服饰等特色项目,并在广场上举行唱歌、武术、服饰、灯笼制作等表演比赛活动。

  菲律宾政府和民众对华人的中秋习俗表示尊重。2003年中秋节,阿罗约总统身穿华服在总统府设宴招待华人代表,2005年马尼拉市长参加了华人区的中秋庆祝活动,并呼吁所有马尼拉市民都来参加。个华人学校的中秋节也过得很热闹,非华人身份的菲律宾教师也兴致勃勃地加入华人师生的节庆活动。

 

  (七)中秋节在泰国

  泰国华人华裔较多,中秋节过的较隆重,并有浓重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泰国人称中秋节为“祈月节”,农历八月十五这晚在家院里举行拜月仪式,所拜神仙有嫦娥、观音、八仙等。临近中秋节,商场的月饼专柜随处可见,月饼包装上大多有中国风格的画面。除月饼之外,泰国中秋节的特色食品还有柚子,他们把又大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

  以上亚洲国家的中秋节显然都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还有一些国家的拜月或赏月的节日不是在农历八月十五,如柬埔寨人的“拜月节”在佛历十二月上弦十五日,缅甸的“光明节”在缅历八月的月圆日,坦桑尼亚的“月圆节”在公历九月的月圆日,伊朗“麦赫尔干节”在伊朗太阳历的七月十六日,这些节日应看作各国本土的文化传统,与中国传统不是同质的。

  (以上为笔者在三联书店即将出版的《中秋节》的部分内容)


TAG: 亚洲 中秋节 诸国

Silver的小屋 引用 删除 silver   /   2009-09-25 01:43:37
图图赶紧补上吧~~
不能从word文档直接拷贝,要从本地硬盘上传才成哦。
马知遥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马知遥   /   2009-09-22 19:29:57
长见识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