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的新发现:福建霞浦摩尼教史迹辨析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2-23 00:42:11

此文是刊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不止于艺》的推荐文章

宗教人类学》第一辑和《不止于艺》即将出版

 (2009-12-01 23:18:02)

  标签:杂谈

  《宗教人类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的学科建设平台,立足于本土情怀与全球视野,优先推介有志于宗教人类学的中青年学者论著,力求构筑中国宗教人类学的学术平台,以推动中国大陆及其周边的宗教人类学及当代宗教研究的进展。重点刊发针对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宗教的人类学田野报告、学术论著、理论前沿、研究评述、学术交谈、书评等文章。以书代刊,第一辑将由民族出版社于2009年12月正式出版。系由金泽和笔者主编,预计每年出一册。同时该学科已纳入中国社科院特殊学科建设的支助项目。我们预计于2010年3月-4月,和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合办一个"首届宗教人类学论坛:中国宗教人类学的回顾与前瞻"的学术会议,应会邀请国内三十余位研究宗教人类学的专家参与。

  《不止于艺》是友人/画家/现清华大学美院博士后雷子仁在任职中央美院时组织的名家讲座论坛的文章,将于2009年12月由北大出版社正式出版。笔者与林均先生合作之《明教的新发现:福建霞浦摩尼教史迹辨析》忝列其中,并作为“特别推荐”专稿彩版印制。文章(P345-391页)约3万5千多字,主要是述霞浦调查的明教的一个初步成果。此文几经修订,并多历波折,略有新论。比如进一步证实福鼎摩尼宫/福州浦西明教文佛祖殿系明教的寺院,福建的摩尼教系陆路而非海路传播的,入闽的明教传教士并非只有至泉州的呼禄法师,“明教之神”林瞪在宋以后的闽东明门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霞浦上万村观音亭内的三佛塔造像应该是指摩尼光佛/夷数和佛/电光王佛,其中还有瞪公石塔造像,有林瞪石刻像并温康元帅等,上万村的龙首寺是北宋的摩尼教寺院等。此外,陈垣/吴晗/许地山等前辈学者的研究经得起考验。如吴晗有关明教与师氏法关系的说法基本是可靠的,许地山有关明尊的四大体性的判断也是对的,近年来学者有关对明尊的四大体性的质疑/对秦皎明使和灵相土地晚出的推论/对明教文佛祖殿和福鼎摩尼宫宗教属性的质疑等观点都值得商榷。为了调查霞浦的明教史迹,笔者和林均先生等先后五六次去当地调查,与当地法师沟通等,实属艰辛。特别是林均先生出钱出力,无怨无悔,其弘扬文化之热忱和爱乡之情切,让人感佩。我们的整个调查更是得到当地热心人士的大力帮助,日后会在相关文章中表达感谢。由于涉及家族的历史传统(如祭祖方可开谱),即便是林氏后裔林均先生,系以虔诚之心,至近日方能较完整的查阅族谱。而我们查阅法师的文献,更因为其须尊"不可外传他姓"的祖训,亦只能承诺点点地查阅,并允不许全文刊发。

  期间,当然也发生不愉快的事。比如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有位叫马小鹤的馆员,华人,研究摩尼教,已颇有名气了,虚伪之至,心机极阴。藉我们虚心向其请教之机,虚与委蛇,除抢先在国际会议上刊发我们未经正式发表(系经其强烈要求而传递的部分图片文字)的图片/文字外,竟然还运用很卑鄙的手法,即利用我们真诚告知的信息,除暗中挑拨外,欲图用重金收买法师,暗地欲让法师不要我们再看资料。吾原对其阴暗的学术道德和阴阳两面的人品还不太深入了解,直至近日再访陈法师,听其当面陈述其事,方才确信不疑。学术界的阴暗人,凿实不可不防。吾本生从未受过一位六十岁老人的背后一枪,而且是最毒的一枪,即利用你的真诚请教,反欲置你于死地,故而觉得甚是扫幸,斯文扫地,不过如此。这是这位研究摩尼教的所谓哈佛先生最近传来的自白:

  “我的本意,当然是希望你尽早收集到全部资料,尽早发表文章、出书。因为这样一来,我自己也有了研究的资料。当然,我是心急了一些,急于自己马上看到比较完整的材料,并没有去了解所谓‘田野的伦理’之类。希望这不要对你进一步收集资料、进行研究造成困扰。本来我如果耐心一点,等待你文章发表,大作出版,可能就不至于造成一连串不必要的误会……马小鹤” 留此存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c12e90100g31c.html

 

 


分享到:

TAG: 福建 明教 摩尼教 史迹 霞浦

Silver的小屋 引用 删除 silver   /   2010-02-28 06:57:48
摩尼教(俗称明教)大发现 遗物惊现霞浦

作者:本报记者 郑友贤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社 2009-10-17 0:30:00



    本报讯 昨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后、副研究员陈进国在厦门发布了世界摩尼教在福建的重大发现,霞浦县柏洋乡盖竹上万村摩尼教遗物惊现世间。霞浦的摩尼教遗址与文物的发现,是近年来我国宗教考古最重要性发现之一,不仅改变了摩尼教传入与传播的历史,同时也对宋代福建宗教的格局有了新的说明。该发现已列入2009年福建十项重大发现之一。

    几张照片 引出重大发现

    《倚天屠龙记》描绘明教与朝廷之间的斗争,扣人心弦,打动了无数武侠迷的心。而俗称的明教其实就是摩尼教,摩尼教曾经是一个影响相当深远的世界性宗教,并深深卷入了中国的大历史进程之中;晚唐以来,摩尼教被迫而迁播于东南省区,与儒、释、道、巫等文化形态相互融合,最终演化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本土教派———明教(明门)。

    近年来,泉州摩尼教曾经作为世界摩尼教遗产倍受关注,而此次霞浦摩尼教遗址与文物的发现,又把摩尼教在福建遗址创建时间往前推了数百年。

    今年1月初,霞浦县盖竹上万村林瞪公第29代在京裔孙林鋆邀请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亚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金泽、陈进国博士等,通过照片辨识其祖先传下的摩尼教遗迹的真伪。大家初步确认了上万村的遗迹应为摩尼教性质。

    今年1月底,陈进国、林鋆等人前往霞浦柏洋乡盖竹上万村寻找摩尼教史迹。经过数月的调查发现,位于上万村的乐山堂始建于北宋,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摩尼教寺院,现在已经发现明教法器遗物以及明代三佛塔、盐田乡飞路塔的明教楹联石刻,还有木刻摩尼光佛像等文物。

    摩尼教福建遗址 创建时间前推数百年

    霞浦县柏洋乡地处较偏远山区,平均海拔440米,辖内盖竹上万村,分塔后和上万两个自然村。上万村至今保存着与摩尼教有关的龙首寺(乐山堂)和姑婆宫的遗址、三佛塔的残座。按民国《孙氏族谱》记载,孙绵于宋乾德四年(966年)在上万村创建龙首寺,即后来乐山堂、盖竹堂,现遗址尚存,有数百年的桧树一棵,宋元明清历代有重修。“文革”期间乐山堂被拆毁过,后来补盖木屋顶,2006年已倒塌,现仅存石板基址、莲花式柱座,以及梁架构件等。

    目前,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尼教遗址只有晋江市草庵一处。陈进国认为,龙首寺创建的时间比晋江草庵要早,摩尼教在福建遗址创建时间前推了数百年,对于深入了解近世东西方文明交流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证实摩尼教 从陆路传入福建

    陈进国说,霞浦的摩尼教遗物再现,表明明教曾经在福建地区有深刻的影响。而在考古中,还发现了霞浦县摩尼教的主角林瞪,他是宋代“地方化”的教派———“明教门”形成时期的一个关键性人物。

    6月下旬,考古人员拜访了当地几位法师,其中从祖上传承林瞪明教科仪的陈培生,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涉及明教的科仪本,其中部分清代手抄请神科仪书和表文内有涉及上万村龙首寺(乐山堂)的内容,以及摩尼教史料若干,从而厘清了林瞪与摩尼教的关系,以及入闽后摩尼教融汇三教及巫教,演化为“明门”的过程。

    陈进国说,霞浦找到的资料还有力地佐证摩尼教是从“陆路”而非“海路”传入福建的。晚唐以来入闽摩尼教的传播路线图,当以福州地区为中心,顺沿着滨海区域,向南北两翼地区传播和扩散,从而形成了环闽浙滨海地区的明教“信仰扇”。一是经莆仙而南下进入泉州地区,诸如莆田涵江发现的元代明教十六字石刻,晋江草庵元代的明教十六字字刻等文物史迹。二是经闽东(霞浦)北上进入浙东的路线。
Silver的小屋 引用 删除 silver   /   2010-02-28 06:57:10
摩尼教遗物惊现霞浦 早于晋江草庵

本报记者 郑友贤

文章来源:海峡都市报社    更新时间:2009-10-17 1:53:00





图:霞浦盐田乡暗井村飞路塔明教楹联  

  

图:上万村的明代三佛造像

  本报讯 昨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后、副研究员陈进国,在厦门发布了世界摩尼教在福建的重大发现———霞浦县柏洋乡盖竹上万村摩尼教遗物惊现世间。

  霞浦的摩尼教遗址与文物的发现,是近年来我国宗教考古最重要发现之一,不仅改变了摩尼教传入与传播的历史,同时也对宋代福建宗教的格局有了新的说明。该发现已列入2009年福建十项重大发现之一。

  几张老照片 霞浦摩尼教重见天日  

  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描绘了明教与元朝廷之间的斗争,打动了无数武侠迷的心。而俗称的明教,其实就是摩尼教。摩尼教曾是一个影响深远的世界性宗教,并深深卷入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之中。晚唐以来,摩尼教被迫而迁播于我国东南,与儒、释、道、巫等文化形态相互融合,最终演化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本土教派———明教(明门)。

  近年来,泉州的摩尼教遗址,曾作为世界摩尼教遗产备受关注。而此次霞浦摩尼教遗址与文物的发现,又把摩尼教在福建的遗址创建时间,往前推了数百年。但这个重要的发现,有些戏剧性。

  今年1月初,霞浦县盖竹上万村林瞪公第29代在京裔孙林鋆,邀请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亚明、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金泽、陈进国博士等,通过照片辨识其祖先传下的摩尼教遗迹的真伪。大家初步确认,上万村的遗迹应为摩尼教性质。

  今年1月底,陈进国、林鋆等人前往霞浦柏洋乡盖竹上万村,寻找摩尼教史迹。经过数月的调查发现,位于上万村的乐山堂始建于北宋,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摩尼教寺院,现已发现明教法器遗物和明代三佛塔,及盐田乡飞路塔的明教楹联石刻,还有木刻摩尼光佛像等文物。

  霞浦遗址早于晋江市草庵

  霞浦县柏洋乡位居较偏远山区,平均海拔440米,辖内盖竹上万村,分塔后和上万两个自然村。上万村至今保存着与摩尼教有关的龙首寺(乐山堂)和姑婆宫的遗址、三佛塔的残座。按《孙氏族谱》记载,孙绵于宋乾德四年(966年)在上万村创建龙首寺,即后来的乐山堂、盖竹堂,现遗址尚存,宋元明清历代有重修。

  目前,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尼教遗址,只有晋江市草庵一处。因此,陈进国认为,因龙首寺创建的时间比晋江草庵要早,霞浦的摩尼教史迹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文物发现。

  上万村尚保存着明代正德年间三佛塔的石头构件。构件辉绿岩质地,原塔有三座,位于柏洋至塔后公路边,单层四角造像塔。现余留塔片32块,塔构件分别镌刻11座佛像,塔檐4个、塔刹3块,刻有花纹塔底座等。其中,带有摩尼教特性的石刻像多块。

  而飞路塔位于盐田畲族乡北洋村公路边上,该塔始建于明代洪武甲寅年(1374),四角形花岗岩质地单层造像塔。塔前石楹刻“清净光明,大力智慧”八字。而福建“清静光明,大力智慧”碑石,尚有二处,皆系元代的石刻:其一是晋江草庵摩崖十六字偈石刻;其二是莆田涵江区发现的残碑。陈进国说,霞浦的明代石楹联,乃系第三处,意义重大,表明从北宋至明代数百年间,“明教门”一直在闽东霞浦一带活动不辍。

  霞浦县“明教门”主角林瞪浮出水面

  陈进国说,霞浦的摩尼教遗物再现,填补了我国无宋代摩尼教实物的空白,表明明教曾经在福建地区有深刻的影响。而在考古中,还发现了霞浦县摩尼教的主角林瞪,他是宋代“地方化”的教派———“明教门”形成时期的一个关键性人物。
  
  6月下旬,考古人员拜访了当地几位法师,其中从祖上传承林瞪明教科仪的陈培生,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涉及明教的科仪本,其中部分清代手抄请神科仪书和表文内有涉及上万村龙首寺(乐山堂)的内容,以及摩尼教史料若干,从而厘清了林瞪与摩尼教的关系,以及入闽后摩尼教融会三教及巫教,演化为“明门”的过程。
  
  据考证,林瞪在摩尼教徒的阶层中具有较高的品级,其法脉在福建“明教门”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促使摩尼教进一步的“脱夷化”,从而演变为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明教门”。

  手抄本证明摩尼教 通过“陆路”传入闽
  
  陈进国说,霞浦找到的资料,还有力地佐证摩尼教是从“陆路”而非“海路”传入福建的。根据学者的研究,敦煌摩尼教写本《下部赞》大约为大历三年(768)至会昌二年(842)在华摩尼教师所译。而考古人员在霞浦调查发现,现释教法师所用的科仪书抄本,竟然早就有《下部赞》之“览赞夷数文”的用词。从而推定,晚唐以来摩尼教在闽传播,并非“海路输入”所致,而是有效地承接中原内陆的摩尼教传统,包括译经。
  
  陈进国认为,晚唐以来入闽摩尼教的传播路线图,当以福州地区为中心,顺沿着滨海区域,向南北两翼地区传播和扩散,从而形成了环闽浙滨海地区的明教“信仰扇”。一是经莆仙而南下进入泉州地区,诸如莆田涵江发现的元代明教十六字石刻,晋江草庵元代的明教十六字石刻等文物史迹;二是经闽东(霞浦)北上进入浙东的路线。
  
  据介绍,霞浦的摩尼教遗址与文物的发现,是近年来我国宗教考古最重要发现之一,不仅改变了摩尼教传入与传播的历史,同时也对宋代福建宗教的格局有了新的说明。9月29日,福建省考古部门将此列入2009年福建十项重大发现之一。
施爱东博客 引用 删除 施爱东   /   2010-02-23 08:23:44
进国兄回銮了?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4-27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03799
  • 日志数: 80
  • 图片数: 6
  • 建立时间: 2009-12-31
  • 更新时间: 2012-02-20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