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行路记之台南开基武庙(三)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9-16 21:21:08 / 个人分类:读书行路篇

读书行路记之台南开基武庙(三)


 (2007-09-15 15:41:57)

 

    明天一早要启程去晋南豫北跑几天,心想又不知何时更新博客,便抽空写几笔。
    在台南的第一天上午还去了开基武庙和大天后宫。所谓“开基”就是第一家的意思,创始者,最老,暗含最权威的意思。隔的不远还有一家祀典武庙,我们后面还要叙到,大概意思是你虽最早但不正宗,我虽后起但却被列入祀典,因此最权威的应该是我。

    开基武庙真的看不出多么古老。嘉庆二十三年两块重修碑都只记载了捐款的个人、店铺之名。从这些题名来看,商人显然是支配性的力量,那些“首事”基本上是由店铺充当。还有光绪二年的两块重修碑,一块上写着“开基武庙外境郊铺绅士捐金碑记列左”,另一块上写着“开基武庙内境郊铺绅士捐金碑记列右”,唯一区别就是“内境”和“外境”。显然,“境”还是个重要的社会空间

 
    (实在抱歉,从晋南豫北跑回来已经一星期了,重新提笔)

 
    开基武庙的院子里有块新修的碑,讲一个灵验的故事。大意是说,全台湾到处都有武庙,但只有这家最灵验。因为清嘉庆年间关帝在这个关帝港宫后街的地方留下文字,让大家敬神,这个字迹被彰化的一个生员得到,又把它写回到福建泉州的关帝庙去。那么关帝这段话究竟讲了些什么呢?
 
    “云游到此,特有数言传布人间,速进纸笔来!吾乃大汉关云长也,奉玉皇命,巡察人间善恶,云游到此,适见汝辈戏演吾像,以供笑乐,不忍不教而诛。夫演戏祀神,将以敬神也。敬神而转以慢神,于心何安?吾居天阙,掌天曹,位列奎缠之舍,职分挂籍之司,眼见世人图予像,塑予形,朝朝崇祀,亦可谓制有礼者矣。然至酬愿、供神、演唱之间,每以予形为戏,侮不敬之罪,稍知礼义者,忍为之乎!剧本多矣,何必戏演吾旧事?吾本日特来附乩,汝辈可以传布世人,互相劝戒,切勿以敬予者时而戏侮及余也。信予言者,积善获福无疆;慢予言者,侮辱必遭天谴!速将吾谕言贴文衡殿通晓。”
 
    据说嘉庆二十一年六月本地鼎行演唱三国戏的临江会一折,香炉中冒出火光,还未引起大家警觉,最后扮演关帝的演员忽然乱跳起来,拿手中的木剑乱砍扮演鲁肃的演员,最后倒在地上没有了知觉云云。

    这个故事本是士绅编出来,对民间祭祀礼仪的不合规矩表示不满。这些士绅不知怎么和庙里的人、甚至唱戏的演员串通一气,制造出这样的“神迹”。他们倒不是要反对唱戏酬神的方式,而似乎是反对演本神的戏来敬神。但最可疑的是他们还要把这件事闹到海峡对岸的泉州去!不到别处,到泉州?
    我不懂台湾史,但有点怀疑那位叫林光夏的彰化生员的居心绝不仅在于匡正风俗。我查了下道光《彰化县志》,里面没有发现这个人的痕迹,倒是知道彰化有大量闽南、包括泉州的移民。再查康熙末《台湾县志》,这关帝庙早在明郑时就有了,但在地方志中并未被列入《典礼志·祭祀》的部分,而被列入《杂记志·寺庙》,只是简单记载“小关帝庙,伪时建。五十八年,里人同修。在小关帝庙巷内”。可见其正统性是有点问题的。后来比较火的是东北面一点的祀典武庙,也有一些碑文留下来,但这里的碑文却只是嘉庆二十三年的,也就是上面说鼎行演戏出了神迹的两年后!
    我怀疑当年关帝港之得名本是由于这个小关帝庙即今天之开基武庙。“又坊里庙祀甚多:一在西定坊港口,俗呼小关帝庙,伪时建”(续修《台湾县志》卷2)。那个比较大的关帝庙由于当年有明宁靖王留下的匾,一批批心里有想法或者有愧的汉人官员纷纷来此贡献力量,名气自然就大了起来。
    乾隆末林爽文起义及其被清廷平定,导致台湾社会结构的重组。我不肯定是否有一批家伙势力重新崛起,希望重整河山。他们告诉大家,你们过去某些事做得有点离谱,而我们这样做才符合规矩。当然我估计他们这样做倒也没有多大的胃口,无非只是为自己多争取一点生存空间罢了。


TAG: 读书行路 历史 人文 台南 武庙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