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为缅怀巴林草原之子──巴·布林贝赫(B. Burinbeki)教授,我们特地开辟这个纪念空间。“心声寻觅者”取自布林贝赫教授的早期诗论专著《心声寻觅者的札记》。目前的资料整理人有乌日斯嘎拉、格日玛、沙蚕、哈利等。欢迎各方同人加盟,让我们一道以自己的方式追思布林贝赫教授……

巴•布林贝赫:“心声寻觅者”(生平档案)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0-14 20:06:10 / 置顶(2) / 个人分类:巴·布林贝赫档案

推荐阅读

[说明:这是几位博主整理的档案资料,已经陆续发布到了百度百科、维基百科,欢迎各位转发到其他网站。我们将不胜感激……格日玛、沙蚕、哈利 于2009-10-16]

 

目录

【诗人小档案】
【“心声寻觅者”:个人简历】
【马背上的诗人:军旅生活
【诗坛宿将:文学创作】
【授业解惑:教学生涯】
【诗哲大家——诗学研究
【“诗翁的脚印”:著作目录】蒙古文版诗集
    汉文版诗集
    诗学研究著作
    诗作与诗论合集
    译作与编著
【华翰笔章:论文目录】
【生命的礼花:奖项与荣誉】
【故乡的风:巴·布林贝赫自述与语录】
社会影响】
【作家书评】
【媒体报道】
学者评价】
【巨星陨落】
【扩展阅读】


巴•布林贝赫

(B. Burinbeki,1928-2009)

 

著名的中国现、当代诗人,诗学理论
内蒙古大学资深教授,著名学者,博士生导师
中国蒙古族新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当代蒙古诗学理论的学术领路人

 

  

                                        诗人巴·布林贝赫
                                             朝戈金 摄

 

 

  姓名:巴·布林贝赫
  性别: 男
  民族: 蒙古族
  籍贯:内蒙古巴林右旗
  职业:诗人、学者、教授
  生日: 1928年2月26日
  卒日:2009年10月11日

 

 

【诗人小档案】

  巴·布林贝赫蒙古族。内蒙古巴林右旗人。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中文系文艺研究班。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文书,内蒙古骑兵部队分队长、助理员、编辑;内蒙古大学蒙语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教研室主任、系主任。中华青年联合会第四届副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名誉委员,全国第五、六届政协委员,中国蒙古文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内蒙古自治区文学研究会会长。1953年发表《心与乳》,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蒙古文版诗集《你好?春天》、《凤凰》、《黄金季节》、《喷泉》、《巴·布林贝赫诗选》等9种;汉文版诗集《星群》、《命运之马》、《生命的礼花》等6种;出版有蒙文诗学专著《心声寻觅者的札记》、《蒙古诗歌美学论纲》、《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直觉的诗学》4种,以及诗作与诗论合集《巴·布林贝赫文存》(四卷本)。作品获内蒙古文学戏剧电影创作评奖一等奖,内蒙古文学创作索龙嘎奖评论一等奖,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评奖优秀评论奖,内蒙古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内蒙古“五个一”工程奖;个人获“内蒙古自治区文艺创作杰出贡献奖”。(此据“中国作协会员辞典”,略有改动。)

 


【“心声寻觅者”:个人简历】

  巴·布林贝赫,男,蒙古族,1928年2月26日出生,内蒙古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巴林右旗人;因其父名为巴达玛宁布,便以“巴”为姓。1943-1945年在家乡读小学;1948年5月-12月,就读于冀察热边联合大学鲁迅文学艺术院美术系;1960-1964年,在内蒙古大学文艺研究班就读。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月参军,曾任内蒙古骑兵第三师分队长,内蒙古军区政治部助理员、编辑;1949年1月-1958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部队从事文化教育、编辑翻译工作。1958年4月以来,一直在内蒙古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同时坚持创作,不辍笔耕。2009年10月11日凌晨6:40分因病逝世于呼和浩特内蒙古医院,享年82岁。

  巴·布林贝赫教授是享誉海内外的诗人和诗学专家。在坚持蒙汉双语文学创作的同时,长期从事蒙古文学教学与科研工作,对中国少数民族双语创作的发展、对蒙古诗歌理论研究及其人才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其诗歌创作和理论研究多次获得自治区和全国奖。他1965年当选为中华青年联合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1979年后被推选为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担任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九五”、“十五”规划中国文学组成员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他先后兼任的社会职务还有: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理事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第三届副理事长,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会理事、中国作协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名誉委员,内蒙古作家协会第三届副主席,内蒙古蒙古文学学会副理事长,内蒙古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届、第六届名誉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蒙古文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内蒙古自治区文学研究会会长,国际蒙古学学会会员等。

 

【马背上的诗人:军旅生活】

  1948年参加工作,当年进入冀察热联合大学鲁迅文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1949年1月结业后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骑兵部队。1949年1月-1958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部队从事文化教育、编辑翻译工作,历任内蒙古骑兵部队第三师分队长,内蒙古军区政治部助理员、编辑。部队生活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蒙文小说《热爱母亲就应该保卫祖国》,诗歌《秘密战斗》曾获奖。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蒙文诗集《你好?春天》,曾于次年获自治区二等文学奖。 这近十年的军旅生活和创作实践,为他毕生追寻诗歌的光荣和梦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巴林草原歌手之子


【诗坛宿将:文学创作】


  巴·布林贝赫教授是我国蒙古族新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以其杰出的诗才和对诗歌精神的恪守开创了一代诗风。巴·布林贝赫的母亲哈斯花儿是当地著名的民间歌手,他自幼便深受民间文学的熏陶。他根据民歌曲调创作的《圆圆的山峰》的歌词,实乃其第一篇作品,在上世纪40年代中期当年作为“民歌”在原昭乌达盟、哲里木盟等地广为传唱。他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生前共创作了200多首诗歌,代表作有《心与乳》、《命运之马》、《给攀登者》、《生命的礼花》;歌词创作有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主题歌《草原赞歌》等,已出版15部诗集(蒙汉文)。此外,他还翻译过著名诗人艾青和田间的诗作,并审订过美国诗人惠特曼《草叶集》的蒙文版译文。巴·布林贝赫主要用蒙文创作,中、晚年以来也用汉文写诗。他的早期诗歌在发表之初,便得到蒙古族文艺界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并翻译成汉语,引起了全国文坛的高度重视。他善于在创作实践中探索文学新路,在继承本民族歌诗传统的同时,又不为传统手法所束缚,得心应手地运用变化无穷的比兴、排喻、回旋反复、重章叠句和多方铺叙的手法,咏叹出饱满而深沉的诗情画意,传达出悠远旷达的草原文化底蕴。因此,他的诗歌创作以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对当代蒙文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贡献,在蒙古族读者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带动并激励着一批批中青年诗人走上文学道路和坚守诗歌精神的神圣家园。他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堪称蒙古族乃至中国少数民族诗歌史上一座难以企及的巍峨高峰。他也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之一,深受各民族读者、作家和学者的爱戴。


教授巴·布林贝赫


 

【授业解惑:教学生涯】

  巴·布林贝赫1958年3月从部队转业到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任教,1960年至1964年间在内蒙古大学文艺研究班深造。此后一直从事蒙古文学教学、研究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导师、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过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等教学行政管理职务;主讲“蒙古民间文学”、“文艺理论”、“蒙古诗歌美学”、“文艺学方法论”等课程。巴·布林贝赫教授是国家重点学科——蒙古语族语言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也是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蒙古文学资料丛书》和《蒙古文学研究丛书》课题负责人,全国哲学社会学“八五”规划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课题——《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1997年出版)的承担者。他曾先后应邀访问了美国、日本、蒙古等国,多次出席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发表论文。在蒙古文学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1992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目前,他的许多学生已经成为内蒙古文学教学与研究的中坚力量。


学者巴·布林贝赫


 

【诗哲大家——诗学研究】  

  巴·布林贝赫教授也是享誉国内外的学者,在诗歌美学和蒙古族史诗传统及诗学方面也颇有建树。在五十多年的学术研究生涯中,发表了蒙汉文论文数十篇,早期的诗论被《新华文摘》、英文版《中国文学》等刊物转载。代表性论文有《论诗的个性化》(《新华文摘》1981年第7期),《我的诗》(《中国文学》英文版,1983年第12期),《论蒙古族厌世主义诗歌》(《民族文学研究》1990年第4期),《蒙古英雄史诗中马文化及马形象的整一性》(《民族文学研究》1992年第4期),《蒙古英雄史诗的宇宙模式》(《内蒙古社会科学》1996年6期),《布利亚特〈格斯尔〉的审美特征》(《学术论文集》内蒙古科技出版社,1997年8月),《关于撰写蒙古文学史的几个问题》(《内蒙古大学学报》1999年1期,《文学评论》作为1999年度重要学术论文进行过推荐)等。已出版个人学术专著4部,包括《心声寻觅者的札记》(蒙文诗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年),《蒙古族诗歌美学论纲》(蒙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7年);《直觉的诗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另外,他还出版了《蒙古英雄史诗选》(上、下)、《蒙古族当代叙事诗选》、《蒙古族当代诗选》等多部合译和编著。巴·布林贝赫的诗学思想形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成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高屋建瓴的诗学思考,融贯中西的广阔视野,精审独到的理论内涵,代表着当前蒙古诗学研究的最高成就,堪称当代蒙古族诗学理论的领军人物。2003年10月18日,由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内蒙古文联、内蒙古作家协会、中国蒙古文学学会主办,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蒙古语言文学系承办的巴·布林贝赫先生诗歌创作与诗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适逢《巴·布林贝赫文存》(蒙古文版,四卷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该著收入作者1949年至2002年的诗作和诗论,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文学成就和理论建树。


《巴·布林贝赫诗选》(汉文版书影)



【“诗翁的脚印”:著作目录】

  
蒙古文版诗集

  
  《巴·布林贝赫诗选》(书影)《你好,春天》(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56年7月第1版)
  《黄金季节》(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58年11月第1版)
  《东风》(儿童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58年12月第1版)
  《生命的礼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60年9月第1版)
  《凤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62年8月第1版)
  《喷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4年6月第1版)
  《巴·布林贝赫诗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7月第1版,1985年5月第2版)
  《龙宫的婚礼》(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11月第1版)
  《金马驹》(民族出版社,1983年4月第1版)
  
汉文版诗集

  
  《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蒙文版书影)《东风》(儿童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60年2月第1版)
  《生命的礼花》(作家出版社,1962年11月第1版)
  《星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第1版)
  《龙宫的婚礼》(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第1版)
  《命运之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第1版)
  《巴·布林贝赫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7月第1版)



《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蒙文版书影)

  
诗学研究著作

  《心声寻觅者的札记》(诗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年3月第1版)
  《蒙古族诗歌美学论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
  《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直觉的诗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诗作与诗论合集


《巴·布林贝赫文存》书影


   《巴•布林贝赫文存》

  (蒙古文版,四卷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收入作者1949年至2002年的诗作和诗论,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文学成就和文艺理论建树。


  
译作与编著

   《蒙古英雄史诗选》(上、下),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与宝音合西格合译);
  《蒙古族当代叙事诗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与全福合编) ;
  《蒙古族当代诗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年(与全福合编)。

 


【华翰笔章:论文目录】


  1) 《关于研究、学习民间诗歌之管见》,《蒙古语文》1954年第7期
  2) 《自由的生活·自由的爱情·自由的婚姻》,《内蒙古文艺》1955年第1期
  3) 《蒙古文学创作中的几个问题》,《内蒙古人日报》1956年12月20日
  4) 《简论民间诗人沙格德尔的讽刺诗》,《内蒙古大学学报》1960年第1期
  5) 《灵感·诗意·个性》,《草原》1979年第5期
  6) 《绿叶的联想》,《文艺报》1980年第9期
  7) 《论诗的个性化》,《草原》,1981年第5期
  8) 《心灵的踪迹》,《花的原野》1981年第10期
  9) 《我与诗歌》,《诗刊》1982年第10期
  10) 《我的追求》,《西拉沐伦》1982年第3期
  11) 《自序》,《散文》1983年第3期;《巴·布林贝赫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12) 《齐·莫尔根的诗》,《花的原野》1984年第7期
  13) 《从“个别”的门口出发》,《民族文学报》,1985年第1期
  14) 《叙事?还是抒情?》,《内蒙古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
  15) 《自传》,《金钥匙》1985年第5期
  16) 《当代蒙古文诗歌的抒情形态》,《金钥匙》1986年第5期
  17) 《〈诗歌的静态〉自然》,《花的原野》1986年第12期
  18) 《蒙古诗歌美学发展轨迹》,《内蒙古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
  19) 《文学的民族性与开放性》,《评论选刊》1988年第1期
  20) 《诗歌断想》,《青年作家》1988年第4、5期
  21) 《〈蒙古秘史〉诗学特征》,《金钥匙》1989年第1期
  22) 《〈江格尔〉中的自然》,《内蒙古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23) 《英雄主义诗歌》,《内蒙古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1990年第1期
  24) 《厌世主义诗歌》,《蒙古语言文学》1990年第1期
  25) 《民主主义诗歌》,《内蒙古大学学报》1990年第3、4期;1991年第1期
  26) 《蒙古诗歌美学及其相关问题》,《蒙古学研究》1990年第4期
  27) 《论蒙古族厌世主义诗歌》,《民族文学研究》1990年第4期
  28) 《蒙古英雄史诗中马文化及马形象的整一性》,《民族文学研究》1992年第4期
  29) 《文化变迁与史诗变异》,《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1996年4期
  30) 《蒙古英雄史诗的宇宙模式》,《内蒙古社会科学》1996年6期
  31) 《诗歌与论文》,《花的原野》1996年11期
  32) 《论蒙古英雄史诗中形象体系》, 《金钥匙》1997年1期
  33) 《关于蒙古英雄史诗的意象格律问题》,《花的原野》1997年2期
  34) 《蒙古英雄史诗中人与自然的神秘关系》,《蒙古语言文学》1997年3期,
  35) 《蒙古英雄史诗的三大特征》,《内蒙古大学学报》1997年3期
  36) 《梦想的诗学》(汉文),《民族文学》1997年5期
  37) 《布利亚特〈格斯尔〉的审美特征》,《学术论文集》,内蒙古科技出版社,1997年8月
  38) 《关于撰写蒙古文学史的几个问题》,《内蒙古大学学报》1999年1期,《文学评论》作为1999年度重要学术论文进行推荐
  39) 《早谢的诗才之花》,《金钥匙》1999年4期

(不完全版,正在整理中。。。)

 


【生命的礼花:奖项与荣誉】


  1) 《生命的礼花》(长诗),内蒙古自治区评奖委员会,内蒙古1957-1980文学、电影、戏剧创作奖文学一等奖,1981年12月;
  2) 《命运之马》(抒情诗),中国作协,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1981年12月;
  3) 《大地的吸引力》(散文诗),获《诗刊》社1981-1982年优秀作品二等奖,1983年;
  4) 《心声寻觅者的札记》(诗论),内蒙古自治区评奖委员会,内蒙古首届索龙嘎一等奖1984年10月;
  5) 《心声寻觅者的札记》(诗论),中国作协,国家民委,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评论奖,1985年12月;
  6) 《荒冢》(散文诗)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文学创作索龙嘎二等奖,1987年7月;
  7) 《蒙古诗歌美学论纲》(专著),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评奖委员会,内蒙古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993年4月;
  8) 《蒙古诗歌美学论纲》(专著),国家教委,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995年12月;
  9) 《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专著),内蒙古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9月;
  10) 《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专著),内蒙古党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1997年度;
  11) 《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专著),内蒙古党委宣传部、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内蒙古社科规划优秀成果一等奖,1999年11月;
  12) 《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专著),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3年7月;
  13) 《直觉的诗学》(专著),内蒙古大学蒙学院,XXX特别奖 200?年?月;
  14) 《直觉的诗学》(专著),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200?年?月;
  15)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文学创作索龙嘎奖艺术创作萨日纳奖杰出贡献奖,2001年11月;
  16) 在第六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闭幕式暨颁奖晚会上,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荣誉证书和金质奖章,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表彰60位多年来为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做出突出贡献的老艺术家而颁发的最高荣誉,2009年7月;
  17)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获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从事文学创作60年荣誉证章和证书”,中国作家协会 2009年9月。



【故乡的风:巴·布林贝赫自述与语录】

  美丽的草原

 

  “三个巴林人在一起走,必定有一名歌手。我母亲是位民间歌手,聪慧能干,她用自己的奶汁、泪水和歌声哺育了我。民间文学的魅力迷住了我,肚里便藏有一些民间诗歌的宝藏。1946、1947年间,曾一度广泛流传在昭乌达和哲里木一带的民歌《圆圆的山峰》的歌词,便是我在民间文学影响下创作出来的处女作。”


  “我的家乡是一个水草肥美的草原。她有粗犷的山丘,清冽的河水和茂盛的牧草。这些大自然雄奇、壮阔的景色,常常唤起我烂漫的幻想。我对大自然难以忘却的迷恋之情和清新朴实的美感便隐约地萌生了。泰戈尔说过:‘艺术家是自然的情人’。大自然或许是游牧民族的情人吧!雄奇美丽的巴林草原是我的艺术摇篮。辽阔草原的自然之美,摔跤手们的体态之美,纯朴牧民的心灵之美是我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


  “我几十年的创作实践和艺术感受活动,给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提供了较丰富的感性知识。”“……我后来逐渐用抽象思维代替了形象思维,把主要精力放在蒙古文学特别是蒙古诗歌的研究方面,发表了几十篇论文,出版了《心声寻觅者的札记》、《蒙古诗歌美学论纲》等学术专著,通过这些研究试图以蒙古民族审美情趣的发展变化为出发点,探寻蒙古诗歌的发展轨迹和审美特征。”


  “诗歌是现实生活所激发的心灵的声音。它的音色和声调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如雷声隆隆,有的似流水潺潺,有的好比雄狮的怒吼,有的恰似夜莺的啼啭。生活的丰富性,决定了诗歌的多样性。”


  “诗人不但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客观世界,而且还塑造了自己的灵魂和形象。诗的个性化的过程,就是诗人的风格逐步形成和成熟的过程。”


  “三个巴林人在一起走,必定有一名歌手。”


  “新社会歌手的一生应当在爱中度过。”


  “没有艺术个性的诗人是不成熟的诗人”。


  “自我感受的抒发并不等于个人主义的狂叫与哀鸣”。


  “‘小我’是‘大我’的浓缩”。


  “脱离生活的创作是玄虚的;回避心灵的诗歌是苍白的。”


  “年轻作家应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完美契合,为文学创作探索新路。”



巴·布林贝赫诗歌创作与诗学研究学术研讨会(2003年10月)


【社会影响】

  巴·布林贝赫创作与诗学研究研讨会(2003年) 作为“蒙古族诗学理论的学术领路人”和“蒙古族新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巴·布林贝赫教授的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研究不仅对蒙古族诗歌发展史和蒙古族诗歌理论的美学建构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对中国现代新诗创作、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双语创作和诗歌批评,以及中国史诗学建设也具有深远的学术意义。
  一直以来,巴·布林贝赫都被中国文学界视为现、当代蒙古族诗人和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杰出代表。他的部分作品作为范文被选入内蒙古中小学和中国高校教材,许多诗歌入选各种版本的中国现、当代诗歌选本,诗集和诗学著作被中国现代文学馆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收藏;在各种版本的“蒙古族文学史”、“中华文学通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中,均有对其诗歌的介绍和评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中国文艺家传集》、《二十世纪中华文学辞典》、《中华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文学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华人文化名人传略》(香港)、《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百家评传》、《中国蒙古族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修订本)》(高等学校文科教材配套读本)等均收有巴·布林贝赫教授的专门条目和章节。他的部分诗作还被译为英文、日文、朝鲜文、世界语等语种,在台湾、日本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等地区和国家出版、转载。他的诗歌成就远远超出了蒙古族文学的范围,多种作品获奖,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赞誉。

 

【作家书评】

 

  扎拉嘎胡:诗翁的脚印

  《布林贝赫文存》(蒙古文,四卷),收入了作者1949年至2002年创作的诗歌的评论,较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成就和文艺理论方面的建树。
  布林贝赫出生在巴林草原。巴林草原是个人杰地灵的迷人世界。在这块草原上曾出现过众多的传奇式人物。过去的年代,巴林摔跤手以天下无敌而扬名整个草原,今日布林贝赫以诗歌绝妙而扬名于中外。布林贝赫步入诗坛起步于1949年,他是蒙古族大诗人、内蒙古新文学的奠基者之一纳·赛音朝克图之后又一位诗坛宿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蒙古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彻底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剥削,迎来了自由平等的新生活。蒙古族人民由衷地呼出“感谢共产党”。曾是王爷奴隶的后代,经历过草原暗无天日生活的布林贝赫,在革命队伍中亲历了蒙古民族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目睹了新旧社会的天渊之别。他的爱憎必然很分明。作者在《布林贝赫诗选》中说:“新社会歌手的一生应当在爱中度过。”这是他的切身感受。他满腔激情地先后吟出:《我的故乡》、《心与乳》、《心之歌》、《伊敏河水》、《冬天里的春天》、《银色世界的主人》、《乌审召》、《你好,春天》(诗集)、《黄金季节》(诗集)等诗篇。这些诗篇是诗人自幼受民间歌手母亲诗歌熏陶、受鲁迅文学艺术院革命文艺洗礼的自然流露。这些真情实感的诗篇一出现,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不仅震撼了区内外的广大的草原,也震撼了内地。北京等地刊物和出版社纷纷加以介绍,也引起了诗歌界权威人物的高度关注。
  布林贝赫的诗歌创作,始终是面对人的生存状态、精神世界、人生的苦乐、社会的变革和民族的命运。他从生活中吸取智慧和力量,从人民群众的语言宝库中采撷珍言珠语。他寻求的是艺术的真诚,探索的是高远的诗的意境。他的《生命的礼花》、《凤凰》、《命运之马》等诗篇,似可看作民族精神的重塑,是民族灵魂的描摹。这些带着草原露珠、风云的诗篇在内蒙古大地上风快传诵的同时,在域内外也产生了强烈的回应。
  布林贝赫的创作成就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如果定要概括的话,似可称之为“学习”。他的学习从不松懈。他是从小到古稀之年总是“手不释卷”过来的。就因为他的孜孜不倦,探寻不止,不仅在诗歌创作上获得巨大的成就,而艺术上也成为“饱学之士”。他是杰出的诗人,又是“诗论”的名教授。他以四卷本的“诗论”,把蒙古族当代诗歌的流向引入了中外诗歌的海洋里,使蒙古族的诗歌出现了新的色彩和质的变化。
  布林贝赫的创作历程上,鲜明地标出了“勤奋”二字,勤奋乃是创作上克服平庸、俗套的利器,是出新、精粹的原动力。布林贝赫是“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的楷模。他前前后后出版了20本蒙汉诗书,这是他辛勤劳动的结晶。他的创作基本上是业余中完成的,他取得的所有成就与专业作家并驾齐驱。他早期的职业是军队中的文艺工作、翻译、编辑;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内蒙古大学执教至今,他是主业完成之后,进入业余创作。双轨齐进实属难得。没有坚强信念的支撑,没有顽强意志的诱导,难以成就这皇皇大业的。
  布林贝赫是“善良”的。这善良常常化掉对他的曲解,他的学者风范从不被身外琐事纠缠。我们有时候站在哲人面前,会突然感到拙劣的咒骂恰好衬出高尚的欢呼。布林贝赫在事业上迎来的是清风明月,踏上的是文苑的坦途。他是从草原走过来的,他站在草原的制高点上遥遥望着草原。相信他在文学事业上越来越稳健,越走越美好。 (作者为著名作家和评论家。来源:《光明日报》2004年2月11日)

 

【媒体报道】

  鲁蒙海:
  巴·布林贝赫:颂歌献给草原


巴·布林贝赫出席第六届草原文化节
摄影:本报记者 许江平

 

  巴·布林贝赫是当代著名蒙古族诗人和学者。40年来,他植根于内蒙古广袤的草原,热情地讴歌了这片生养他的热土,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无限热爱。他十几个集子的优秀诗作在内蒙古广为传诵,在区外乃至国外也享有一定的声誉。
  阳光和煦,星期天的大学校园一派勃勃生机。内蒙古大学宿舍楼前一棵棵柳树,丝绦纤纤摇摆,曼妙垂下。时令虽然已过立秋,但校园里一张张洋溢着春天的笑脸,绚烂着炽热的阳光,诚如著名诗人巴·布林贝赫所写:“只有春天/稚气、灵动、活泼……万物因春而存在/春光让人心里亮堂堂”(《春信》)。
  巴·布林贝赫在轮椅上欣赏着校园内这道独特的风景,使人不自觉地想起了卞之琳的《断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却装饰了别人的梦//你站在楼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却站在桥上看你”。


  哺乳民间文学


  巴·布林贝赫的第一篇作品《圆圆的山峰》作为民歌,上世纪40年代在原昭乌达盟、哲里木盟等地广为传唱。
  “三个巴林人在一起走,必定有一名歌手。我母亲是位民间歌手,聪慧能干,她用自己的奶汁、泪水和歌声哺育了我。民间文学的魅力迷住了我,肚里便藏有一些民间诗歌的宝藏。1946、1947年间,曾一度广泛流传在昭乌达和哲里木一带的民歌《圆圆的山峰》的歌词,便是我在民间文学影响下创作出来的处女作。”巴·布林贝赫深情回忆。
  1953年,巴·布林贝赫创作了诗歌作品《心与乳》。据悉,这是他创作生涯的开端,从那以后,巴·布林贝赫近40年的诗作生涯中出版了《你好?春天》、《凤凰》、《巴·布林贝赫诗选》、《金马驹》、《黄金季节》、《喷泉》、《龙宫的婚礼》,汉文版诗集《星群》、《命运之马》、《生命的礼花》等15部蒙汉文诗集。
  熟知草原文化的人士大概都知道:玛拉沁夫、阿·敖德斯尔、扎拉嘎胡的小说创作;纳·赛音朝克图、朝克图纳仁、云照光的戏剧、电影创作;毛依罕、琶杰的说唱艺术、戈瓦、包·道尔吉和特·达木林等的蒙译汉翻译文学,以及巴·布林贝赫的诗歌创作,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享誉国内外文坛。


  感动几代人的《草原赞歌》


  “天上闪烁的星星多啊 星星多/不如我们公社的羊儿多/天边漂浮的云彩白呀 云彩白/不如我们公社的羊绒白/啊哈哈嗬嘿 啊哈哈嗬嘿/不如我们草原的羊绒白/啊哈嗬嘿/草原开放的花儿多啊 花儿多/不如我们新盖的厂房多/山涧的花鹿快呀 花鹿快/不如我们来往的汽车快/啊哈哈嗬嘿 啊哈哈嗬嘿/不如我们来往的汽车快/啊哈嗬嘿/敬爱的毛主席呀 毛主席/ 草原在您的阳光下兴旺/ 敬爱的共产党呀 共产党/小牧民在您的教导下成长/ 小牧民在您的教导下成长”——这首《草原英雄小姐妹》主题歌,就是巴·布林贝赫创作的。这首盛赞龙梅和玉荣两姐妹勇敢的歌曲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促使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地成长。中央音乐学院少儿声乐考级曲目就有这首主题歌。

  描绘草原风光


  “我的家乡是一个水草肥美的草原。她有粗犷的山丘,清冽的河水和茂盛的牧草。这些大自然雄奇、壮阔的景色,常常唤起我烂漫的幻想。我对大自然难以忘却的迷恋之情和清新朴实的美感便隐约地萌生了。泰戈尔说过:‘艺术家是自然的情人’。大自然或许是游牧民族的情人吧!雄奇美丽的巴林草原是我的艺术摇篮。辽阔草原的自然之美,摔跤手们的体态之美,纯朴牧民的心灵之美是我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巴·布林贝赫说。
  民族特色对每一个少数民族的诗人和作家,是非常重要的艺术标志。俄罗斯批评家别林斯基这样说过:“诗人永远是自己民族精神的代表,以自己民族的眼睛观察事物并按下她的印记的。越是有天才的诗人,他的作品越说明这个道理。”事实正是如此,雄奇美丽的巴林草原是巴·布林贝赫的艺术摇篮。
  巴·布林贝赫写道:“来自大自然的民族是纯朴的、粗犷的。清新的空气,明丽的阳光,晶莹的露水,给了他们单纯的心灵;苍茫的原野,狂暴的风雪,严峻的天空,给了他们粗犷的性格。”大自然不但给了巴·布林贝赫单纯的心灵和粗犷的性格,也给了他写诗的豪情,他又以这种豪情来描绘魅力四射的草原。因而,他很多诗歌都是草原题材的作品。


  探寻独特审美


  巴·布林贝赫是一位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的诗人,他的诗有很鲜明的民族生活色彩和浪漫情调。诗人以魅人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带有民族色彩的时代风俗画,也就是说,他的作品是有浓郁的“奶子味”的。
  巴·布林贝赫因在文学研究特别是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今年7月15日,他获得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颁发的“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荣誉证书和金质奖章。
  作为学者,他在内蒙古大学任职的20年中,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诗歌艺术进行了深入而执著的研究,虽然他所发表的诗还比较零散,但以独特的构思和风格在当今的诗坛中别开生面。
  巴·布林贝赫在内蒙古大学教学,一边从事诗歌理论研究工作,一边进行诗歌创作。巴·布林贝赫说:“我几十年的创作实践和艺术感受活动,给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提供了较丰富的感性知识。”巴·布林贝赫在进行蒙古诗歌研究的工作中有一大心愿:“我后来逐渐用抽象思维代替了形象思维,把主要精力放在蒙古文学特别是蒙古诗歌的研究方面,发表了几十篇论文,出版了《心声寻觅者的札记》、《蒙古诗歌美学论纲》等学术名著,通过这些研究试图以蒙古民族审美情趣的发展变化为出发点,探寻蒙古诗歌的发展轨迹和审美特征。”
  巴·布林贝赫也说:“脱离生活的创作是玄虚的。回避心灵的诗歌是苍白的。”诗,就是诗人自己。诗人所反映的生活现实和情感体验,应该而且必须是自己深切感受到、体会到的,有真情实感,有自我个性的诗,才能感动自己,进而感动别人。
  鉴于巴·布林贝赫的诗歌写得好,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向第14届(2002~2003年度)中国图书奖组委会推荐了《蒙古学百科丛书·文学卷》、《巴·布林贝赫文存》、《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等3种图书,就有巴·布林贝赫1/3的贡献。


  哲理融于诗情


  蒙古族英雄史诗是蒙古族远古文学的经典。在蒙古族人民的英雄史诗中,除举世闻名的长篇史诗《江格尔》和《格斯尔》外,有记录的其他中小型英雄史诗等有550部以上。虽然英雄史诗的宏观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一些,但是研究成果比较突出。20世纪80年代开始,蒙古族英雄史诗的宏观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中仁钦道尔吉研究员的《蒙古英雄史诗源流》和巴·布林贝赫教授的《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等两部学术著作,可谓是我国蒙古族英雄史诗宏观研究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力作。
  巴·布林贝赫在《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这部学术著作中,通过对产生于不同部落、不同地区的经典性、代表性史诗作品的综合分析,认为原始性、神圣性和规范性是蒙古英雄史诗的共同特征。巴·布林贝赫指出,蒙古史诗通过对“三界”(上中下)、时间、空间、方位、数目的生动描述,表现了游牧民族独特的宇宙观。史诗中把正面人物的高贵性同上界联系在一起,把反面人物的丑恶性同下界联系在一起,中界是他们生活和斗争的主要“场所”。混融性、形象性和模糊性是史诗时空观的主要特征。
  有关专家指出:巴·布林贝赫教授的《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从蒙古英雄史诗自身的特质出发,形成了自己的诗学体系,进而将蒙古史诗研究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巴·布林贝赫是久负盛名的诗人,我区著名文学评论家宋生贵对他给予了格外的关注,在《塞上风景》开卷3篇文章是论说这位老诗人诗歌创作的审美追求,“他的诗主要是写草原,写自己的心灵抚摸过的草原。” “他写草原,写蒙古族人民,并不着意去描绘苍鹰、骏马,或蒙古族袍、奶茶等外在状貌特征,而是着力抒发符合民族心理素质和审美观念的特定的情感。”


  丰富了多民族新诗创作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来,纳·赛音朝克图、巴·布林贝赫、饶阶巴桑、克里木·霍加、铁依甫江·艾里耶夫、韦其麟、包玉堂、晓雪、金哲、汪承栋、康朗甩、康朗英、吴琪拉达等人的作品,丰富了中国多民族的新诗创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中国作家协会成立60周年。为褒扬老一辈作家为新中国文学事业建立的功绩,表达我们对老一辈作家的敬意,激励年轻一代创造文学事业新的辉煌,中国作家协会决定,向从事文学创作60年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颁发荣誉证章和证书。拟颁发从事文学创作60年荣誉证章证书的名单中,巴·布林贝赫位居其列。 (来源:内蒙古晨报 2009年8月19日;本报记者:鲁蒙海)


【学者评价】

 

  巴·苏和:
  《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蒙古族英雄史诗的诗学解读

  巴·布林贝赫教授是蒙古族当代著名诗人、诗学理论家。他不仅写了众多传世诗文,而且出版了《心声寻觅者札记》、《蒙古诗歌美学论纲》、《直觉的诗学》等诗学理论专著。他的《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项目。该项研究是从诗学角度对蒙古英雄史诗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部学术力作。
  《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中作者从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宗教学、表演艺术学等多学科角度对蒙古英雄史诗进行了立体的综合的解读,提出了很多新的见解,揭示了蒙古英雄史诗的深刻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该项研究中探究了蒙古英雄史诗的特征。巴·布林贝赫教授通过对产生于不同部落、不同地区的经典性、代表性史诗作品的综合分析,认为原始性、神圣性和规范性是蒙古英雄史诗的共同特征。作为原始性主要指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产生联系在一起的“婚姻”和“征战”母题,同神话思维联系在一起的人物形象组合以及宗教观念中的拜物教、泛灵说和自然崇拜的痕迹;所谓神圣性主要指史诗产生(创作灵感)的神秘性、传承中的不可更改性、社会功能所包含巫术性能(祈福驱灾)和伴随演唱活动的仪式性;所谓规范性主要指人物形象的类型化、故事情节的程序化和描述方式的模式化。巴·布林贝赫教授指出,蒙古史诗通过对“三界”(上中下)、时间、空间、方位、数目的生动描述,表现了游牧民族独特的宇宙观。史诗中把正面人物的高贵性同上界联系在一起,把反面人物的丑恶性同下界联系在一起,中界是他们生活和斗争的主要“场所”。混融性、形象性和模糊性是史诗时空观的主要特征。
  (二)阐释蒙古史诗正面人物的基本品格,归纳了反面人物形象禽兽性、鬼怪性和人类性的三种基本形态。认为人性与神性、共性与个性、伟大与幼稚、诚实与残暴的不同组合构成了蒙古英雄史诗正面人物的基本品格。反面人物形象尤其蟒古斯的形象,从外表到内心、从灵魂到肉体、从起居到环境,均充满着“丑恶”特征,具有很高的反审美价值。如果说蒙古史诗中的正面人物是人性和神性的统一体,蟒古斯是人性和兽性的统一体的话,那么只有英雄的坐骑骏马才被塑造为具有兽性、人性和神性为一体的艺术形象,表现了蒙古人对马的崇拜和神圣化。
  (三)以文化变迁为参照系,对史诗的发展、变异和衰落作了动态观照。认为蒙古英雄史诗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原始史诗阶段、发达史诗阶段和变异史诗阶段。原始史诗反映了狩猎、游牧经济生活、氏族社会特点和原始宗教。发达史诗基本上反映了游牧经济及其文化形态、宗教观念中萨满教和佛教影响并存,婚姻征战的基本母题得到进一步扩展并产生了新的母题。变异史诗(科尔沁史诗),一方面继承和保留了蒙古英雄史诗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母题,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发展、印藏佛教文化和农业文化的强烈影响,导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结构、语言诗律等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说,科尔沁史诗是在从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过渡、从信仰萨满教向信仰佛教过渡阶段繁荣起来的。如果说,卫拉特史诗标志着蒙古英雄史诗的黄金时代和高峰的话,科尔沁史诗则标志着它的衰落和尾声。
  20世纪以来,国际知名蒙古学家诸如俄罗斯的符拉基米尔佐夫、德国的海希西、美国的波普以及蒙古国的策·达木丁苏伦、波·仁钦等,都对蒙古史诗做过研究,但各有侧重面,或是对史诗历史文化背景的分析,或是对母题结构的研究,或是对史诗形式的探讨,或是对史诗某一侧面的分析归纳,都分别代表了他们各自时代的水平,有些理论认识,直到今天还没有能够超越。但是宏观上从广义诗学的角度来对蒙古英雄史诗加以把握和驾驭的还不多见。巴·布林贝赫教授的《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从蒙古英雄史诗自身的特质出发,形成了自己的诗学体系,进而将蒙古史诗研究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作者为内蒙古民族大学教授)

  

  陈岗龙:
  《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堪与梅列金斯基的《神话的诗学》相媲美

  在中国史诗的研究中,系统地诗学或者美学的探讨一直是薄弱的环节。巴·布林贝赫教授的力作《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一书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而且代表了蒙古英雄史诗美学研究的世界领先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与梅列金斯基的《神话的诗学》相媲美。
  《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一书计300页,分八章系统论述了蒙古英雄史诗的美学 问题 。第一章“导论”指出英雄史诗是特定历史阶段的文学现象,并归纳出蒙古英雄史诗的原始性、神圣性和规范性三个共同特征。第二章“宇宙模式”从人类的想象、宗教信仰和思维模式探讨了构成蒙古史诗宇宙模式的时间、空间和数字三个概念。其中结合古代蒙古人的萨满教与佛教观念探讨了史诗中的上中下三界,并提出史诗时空的混沌性、形象性和模糊性并提出蒙古史诗的时空是“诗性地理”概念。还从神话思维的角度讨论了史诗中的方向与数字的象征。第三章和第四章“黑白形象体系”中讨论了史诗英雄与蟒古思这一对立形象的美学特征,特别指出蟒古思形象开创和拓展了蒙古史诗的“恶之美学”,这一范畴的提出对蒙古史诗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第五章“骏马形象”沿着前两章的思路描绘了史诗中骏马形象的美学历程和归宿。第六章“人与 自然 的神秘关系”中指出了史诗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功利的、审美的和宗教的三个层次。指出,对自然的理想化描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拟人化描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类比;对超自然力的描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扩张。这三种自然,与人与自然关系的三个层次是相应的。第七章“文化变迁与史诗变异”对蒙古史诗的发展作了动态观照,尤其关注了变异史诗的美学特征及其异文化影响。第八章“意象诗律风格”论述了蒙古英雄史诗的崇高、模糊、神秘意象、诗律和史诗崇高风格的三个表现范畴:力的渲染、色的对比和数的神秘描绘诸问题。全书以严谨的结构和诗的语言比较完美地勾勒了蒙古英雄史诗的美学特征以及通过史诗表现出来的蒙古民族的美学历程。
  《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一书以其严密的构筑和诗一样美的语言的叙事引人入胜之外,作者提出了许多新颖观点,对今后蒙古史诗的美学探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譬如,在该书的第八章,作者提出:“如果母题是叙事文学的最小叙述单位,那么我们应该把意象看作是抒情文学的最小单位。因为蒙古英雄史诗中叙事和抒情两者兼而有之,所以把情节母题和意象结合起来进行探讨对于我们全面认识蒙古英雄史诗的艺术整体性将会提供一条重要的研究途径。”(作者为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

 

  玉明:
  《巴·布林贝赫诗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本文作者在全面总结前人对巴·布林贝赫诗歌作品和诗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巴·布林贝赫诗歌作品和诗歌理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对巴·布林贝赫本人的采访和自己的研究,穿插运用文本研究和比较分析法,系统地研究了巴·布林贝赫的诗歌作品和诗歌理论,论证了巴·布林贝赫对蒙古族诗学理论系统的建设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和在理论界应有的学术地位。
  巴·布林贝赫是我国蒙古族当代著名诗人,诗学理论家,是蒙古族诗学理论的学术领路人,是系统地建立蒙古族诗学理论体系的第一位学者。巴·布林贝赫是一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诗学理论研究者。他的诗学理论体系在总结前人创作经验基础上,从诗歌的理论属性和外部因素两方面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系统地提出了独有的诗歌创作理论,是蒙古族诗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巴·布林贝赫的蒙古诗学理论研究虽然没有覆盖蒙古族民间文学韵文的所有类型,但在以蒙古书面韵文为基础的诗学理论、蒙古族英雄史诗诗学、蒙古诗歌美学等三方面的构建,在蒙古族诗学研究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因此总结和阐明巴·布林贝赫诗学理论体系对蒙古族诗学的研究和蒙古族文学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有着现实而长远的意义。
  本文由导论外三个部分组成。导论,全面总结和概括了前人对巴·布林贝赫诗歌和诗学理论的研究情况。第一部分,从诗歌的概念、基本形式、特点以及与政治、生活的关系等方面对巴·布林贝赫的观点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对巴·布林贝赫诗歌创作理论观点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第三部分,具体、深入地探讨了巴·布林贝赫诗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第一,巴·布林贝赫的诗学研究始终坚持以蒙古族诗歌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巴·布林贝赫的蒙古族英雄史诗诗学、蒙古诗歌美学的研究填补了蒙古族史诗研究和诗歌美学研究的空白:第二,巴·布林贝赫以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为基础,总结出了自己独特的诗歌创作理论体系;第三,巴·布林贝赫在创作和研究中坚持科学的学术态度,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参考了中外大量的前沿科研成果,抓住了理论动态,充实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使他的诗学理论不仅在蒙古族诗学领域有了最高水平,在全国诗学理论界也有了很高的学术地位。(内蒙古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巨星陨落:诗人长逝在十月的清晓】

 

  沉痛哀悼著名蒙古诗人、学者、教授,我的朋友和兄长巴·布林贝赫


  乌丙安
  (辽宁大学教授,著名的民俗学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惊悉著名蒙古诗人、学者、教授,我的朋友和兄长巴·布林贝赫不幸逝世。此时此刻,我心情十分沉重,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对他的追思与悼念。

  唯愿吾兄一路走好!


  (来源:民俗学博客 2009-10-13 19:34:27 )

 

  怀念巴·布林贝赫

  陶立璠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著名的民俗学家)

  10月13日浏览乌丙安先生的博客,惊闻蒙古族诗人巴·布林贝赫去世,14日噩耗不断从E-MAIL传来,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蒙古族失去一位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教育家,我们失去一位很好的朋友。
  我和诗人巴·布林贝赫相识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我和吴重阳、白崇人都在中央民族大学汉语系任教。我讲授文学理论、吴重阳讲授现代文学,白崇仁讲授写作课,由于在民族院校工作,我们自然地关心少数民族文学,特别是少数民族作家文学,想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显示出民族特色来。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回想起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对于我们这些从“四人帮”桎梏下解放出来的人,随着政治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迎来了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时总想为民族文化事业做一些事情。就在这时,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从呼和浩特调到北京,负责筹备《民族文学》杂志的创刊,召开少数民族作家创作座谈会,举办少数民族文学评奖。这些举措震撼了我们,也将我们卷入其中。就是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和来自全国的少数民族作家相识、相知,成了很好的朋友,巴·布林贝赫也在其中。当时他正当盛年,其诗作和诗歌理论引起学界广泛的注意,我也萌发了想研究他的诗歌的想法,并写过《澎湃的激情,清新的风格——读巴·布林贝赫的诗集<星群>》、《巴·布林贝赫的诗歌创作及诗歌理论》在刊物上发表,还用了许多精力编辑成《巴·布林贝赫评传》,这一评传交由内蒙古一家出版社出版,从此没有了消息。此后我从事起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研究和教学,隔了一行,也就没有追寻《评传》的下落。
  巴·布林贝赫是蒙古族作家中的佼佼者,既是诗人,又是文学家,教育家。他为人持重、热情,从不张扬,他的诗作清新自然,激情澎湃。他是草原的儿女,舒写着民族真情。读他的诗总会给你一种感知和享受,诗歌美学体现在他的诗作中如行云流水、表现的则是大漠胸襟。八十年代初我们是经常见面的,表面上看来,他是很内向,我也亦然,所以我们见面时彼此间的话语并不多,默然相向。我想他的话语在诗中,还需多言吗。现在想起他清瘦、睿智的面孔和我们促膝而不谈心的情景,是那样心照不宣而又一往情深。之后很长的时间里,我已经改行从事民俗学教学和研究,也就是去了联系的机会,但思念常在心中。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对于我们这些从事少数民族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人来说,既关心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更关心少数民族文学的现状,讲起现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来,不能说如数家珍,也是了然心中。那时我们很关注少数民族文学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关注蒙古族作家群、朝鲜族作家群、维吾尔族作家群的形成和长成历史,特别是蒙古族作家群,从古至今,堪称大漠方阵,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良多。在现当代作家中,我们可以随意说出云照光、敖德斯尔、玛拉沁夫、布林贝赫、达木林、扎拉嘎胡、查干等一连串闪光的名字来,他们使草原的星空亮丽动人。
  如今又一颗智慧之星陨落,我不能用诗意表达,只能遥望星空致深切的哀思。

  (来源:民俗学博客 2009-10-14 16:34:33)

 

  沉痛悼念蒙古族著名诗人巴·布林贝赫教授

  扎木查干
  (内蒙古电视台汉语卫视《草原音画》栏目制片人)

  蒙古族著名诗人、蒙古族当代文学奠基人、内蒙古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巴·布林贝赫老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10月11日在逝世。
  作为蒙古族文学长时期的领衔人物和蒙古族文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巴·布林贝赫老师的辞世将是我们蒙古族文学事业的一个巨大的无可估量的损失。布老一生留下著作无数,其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蒙古族文学青年和广大读者的心灵。我们希望给离心灵最近的布老鞠三个躬,感谢他的巨著给我们指引了人生前进的方向……
  作为蒙古族文学实践者、研究者和教育家,他是一代巨匠,一个崇尚文学理想的大时代的最后的足音,他用他那独特的严谨风格唤起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想和梦!他拉上了那个伟大时代最后的帷幕,望着他飘逝的背景,我们默默感怀着一个激昂和浪漫的时代吧。


  (来源:搜狐博客-草原音画 2009年10月12日 )

 

  诗人之寻觅──悼念布林贝赫先生

  蒙根高勒
  (蒙古族著名诗人)

 

  在心声寻觅者以心灵
  抚摸过的蒙古草原
  布林贝赫先生呕心沥血
  打造出一块厚重的基石
  是蒙古诗学
  以古朴的母亲的民歌为源
  乳香飘逸的诗
  开遍花的原野
  以沧桑的父亲的母语为火种
  卷轶浩繁的游牧文明
  燃烧出新奇的火焰
  且以巴林草原的银碗
  为心声寻觅者斟满乳酒
  星垂八荒任诗人游走人间天上
  且以蒙古诗学的基石
  为心声寻觅者歌哭
  泪洒四野吟出儿女情长


  2009-10-14


  (来源:nmmggl的博客 2009-10-14 11:56:34)


  痛楚的大地上长满了关于一个人的记忆
  ──怀念巴∙布林贝赫教授

  满全
  (蒙古族著名学者)

 

  暮秋。宁静。深重。凄凉。
  悲伤的眼泪撒落于朝向医院的路上,撒落于机舱、病室、大学的校园里,还撒落于整个城市的大街小巷。
  一个人走完了风雨人生。
  鲜花、掌声,还有无比的荣耀留在了人间。
  用毕生的智慧和劳动缔造了完美的文学神话。
  生活仍继续,可他却一个人悄悄地离开了深爱的土地、人民和诗歌。
  苦涩的空气中弥漫着关于一个人的思念。
  痛楚的大地上长满了关于一个人的记忆。
  我站在大地深处、黄昏岸边、时间彼岸,以读者、学生、晚辈、亲人的方式永远怀念蒙古文学大家——巴∙布林贝赫教授。

  2009/10/13

  (来源:满全博客 2009-10-15 22:26:33)


扩展阅读:


1.中国作家网·现代作家辞典:http://www.chinawriter.com.cn/xdzj/35.shtml
2.中国作家网·中国作协会员辞典:http://www.chinawriter.com.cn/zxhy/member/99.shtml
3.中国民族文学网·作家档案:http://iel.cass.cn/news_show.asp?newsid=1946
4.内蒙古新闻网·人物:http://every.nmgnews.com.cn/index.php?doc-view-1474.html
5.内蒙古大学·讣告:http://ndnews.imu.edu.cn/tz/200910/Article_20091014202048.html
6.“心声寻觅者”──巴·布林贝赫:http://burinbeki.chinafolklore.org/blog/


 

  【综合整理:格日玛、沙蚕、哈利等】


TAG: 布林贝赫 创作生涯 个人档案 生平 学术研究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