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没有留下翅迹,鸟儿却已经飞过……”

怀念张紫晨教授:“你跑不掉,别放弃……”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1-28 22:27:15 / 个人分类:三生有幸

 

 

  今天回师大参加张紫晨先生追思会,与母校的学弟学妹们一道聆听各位前辈的回忆,在点点滴滴的往事追述中,我自己也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心灵的感召……

中日联合比较民俗田野考察:中国江南农耕民俗文化(1989-1992年)

【中间戴胸牌的白发长者就是张紫晨教授,“我们的团长”】

 

  由于马学良先生的缘故,我很早就认识了张先生。记得1988年我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上,马先生特地请来张先生做答辩委员会主席。因为我的论文题目是《彝族经籍中的祭祀诗研究》,张先生则是民间信仰与仪式生活方面的专家,因此答辩会也让我第一次领教到了张先生的严谨、洞察和循循善诱。跟张先生由认识到熟悉,则是参加1989-1992年的中日联合考察。我们两度到江浙一带进行田野作业,还一同前往日本调查,中方考察团团长便是张先生,副团长是陶立璠老师。他们俩的带团风格可以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八个字来概括,让初出茅庐的我在一步步走进田野的同时,也体认到了平易近人的师者风范。不了解张先生的学生一般都比较怕他,因为工作中他总是较真的,而且一向坚持自己认定的方向。在江浙的田野工作中,中方学者的分工在整体上需要覆盖主要的民俗事象,团队的子课题一出笼大家都根据自己的研究长项去争领合意的题目,我年龄大概是团队中最小的,不敢去跟老师和学长们“抢”课题,最后不得不承担没人“认领”的子项目“人生仪礼”。当时的压力蛮大的,自己还是想做民间文学方面的调查。张先生耐心但也非常严肃地跟我说一则要服从安排,二则要考虑整个调查的覆盖领域,顾全大局。就这样我开始了人生仪礼的调查,在每一个点都从四大仪礼做起,张先生和陶老师都不时地给予指点和鼓励。最后根据田野资料的获得情况,我选择了畲族的“学师”仪式作为结项报告的研究主题。

  记得1991年从日本调查回国之后没几天,我就被所里“送”到河北涞水参加院里组织的为期8个月的基层锻炼。其间中方学者需要按时向日方提交结项报告,由张先生专程送到日本去出版。在涞水得到这一消息的时候,我的田野报告几乎还没写出个大概来。因为在整个的涞水锻炼期间,我被县委安排去做“军民共建”,成天在山里的八、九个部队跑来跑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静心整理和思考。

  大概距截稿时间还有三、四天的时候,带队的领导终于批准我回京完成该课题的写作任务(当时我们被禁止回京)。从一进家门就开始伏案写作,连续作战,三天三夜未合眼,写到结语部分的时候,人也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最后一句话总是写不通顺,怎么看都觉得句子不是句子,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不能思考了。而这些天,张先生其实也非常着急,因为大家都交稿了,唯独要等我在短短的时间内赶出来。我每天都要跑到筒子楼的另一端,用公用电话向他汇报进度,言语中自己显得格外焦虑,但他从未责怪我的拖延,而是和蔼地换着法儿鼓励我说:相信你能完成,自己要有信心,我们中方一个也不能少,你跑不掉,别放弃……终于,在张先生即将启程去日本的前半个小时,我晃晃悠悠地骑着自行车将田野报告送到了他家中。等目送他上了去机场的车,人整个就散了架似地坐到了马路牙子上……

  后来跟张先生聊到这次最后一刻才交稿的狼狈不堪,他很乐但却认真地跟我说,日方很满意,尤其是福田先生还夸你呢。我心想,没有张先生的耐心、鞭策和信任,这篇田野报告大概就在我“放不放弃”的犹疑中写成了另一个模样。因为三年项目不交结项报告是绝对不可能;但若不坚定,最后勉强能交上的可能就会是一团乱麻。

  这里还当提及的是当时身为所长的魁立老师,是他推荐我加入这次联合考察的:当时我研究生毕业刚一年,便有了这样难得的机遇,不仅在早出晚归的田野途中认识了二十多位中日两国的民俗学者,还在实地调查中通过观察学到了基本的田野技能,并在中日田野方法的比较和讨论(田野调查期间几乎每天晚上都有“碰头会”,大家称之为“大学”,在丽水就叫“丽水大学”,在常熟就叫“常熟大学”,而有关田野方法的争论一直伴随其间)中开始了认真的思考。这样的经历,对一位年轻人的成长来说,又是何等的福祉。

  十八年过去了,现在重新阅读自己当年的田野和表述,深知其间的稚拙和疏漏,比如“图腾”二字今天就让自己觉得很“刺眼”。但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谨以这篇习作来缅怀张紫晨先生……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我初入民俗学之门第一次参加中外联合的田野调查,也是我的第一篇田野研究报告,而领路人中就有我们的团长──张紫晨教授,还有中日双方的各位老师和学长们和山根村的长老和村民们(我因为一个特别的“事件”滞留在山里一夜,意外地从长老那里“得到”了他谁也没让看学师仪式抄本)。是的,那些日子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也让我真正地开始了民俗学之旅,而这正是一个永远学习的过程,没有尽头……

       一直以来,但凡我遇到难事的时候,我也会在心中对自己说:“你跑不掉,别放弃……”

  

【田野报告】

http://www.chinafolklore.org/blog/?uid-2-action-viewspace-itemid-12782

 


分享到:

TAG: 怀念 教授 张紫晨

沙野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沙野   /   2010-03-17 09:49:01
Silver的小屋 引用 删除 silver   /   2010-01-31 10:51:10
我的报告集放在所里了。周二带回来就知道全体人员的姓名了。这18年一过,我连朱秋枫先生都没想起来。不过这张照片也没照全,比如岩井宏实教授只露了一个肩膀。都是当年我那破相机干的,咳咳!
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引用 删除 陶立璠   /   2010-01-31 10:10:14
我这里有报告集,在民族大学家中。
雅俗簃——叶涛的博客 引用 删除 叶涛   /   2010-01-29 00:06:53
我在温州图书馆看到过你们的考察报告集。中日文双语版。小熊诚变化也很大,差点认不出来。
Silver的小屋 引用 删除 silver   /   2010-01-29 00:03:03
谢谢叶涛辨认出我。

应该没有潘一刚,他参加的可能是第二期项目。

中方人员中还有周正良老先生(张先生背后的那位白发老人)和他旁边的另一位先生(姓名我忘了)。

日方人员中还有小熊诚、矢放昭文,两位最年轻的学者是福原敏男和桥本XX(想不全了)。

我回头问问陶老师或是找出报告集,再补写个说明吧~~
雅俗簃——叶涛的博客 引用 删除 叶涛   /   2010-01-28 23:51:21
照片中我认出来的,前排蹲着的左起巴莫、陶立璠、刘铁梁、王恬、周星(右四)、白庚胜(右二),后面站着的还有从人缝中露出的福田、何彬,好像温州的潘一刚也参加过考察,照片中没找到潘。
其中最难认的就是最边上的巴莫了。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