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学会出版物 >>> 学会会刊
 
人民学者钟敬文先生千古!
作者:

 
钟敬文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

  2002年1月18日,首都各界人士1000多人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洒泪送别“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李岚清、丁关根、田纪云、李长春、李铁映、吴官正、迟浩田、姜春云、贾庆林、温家宝、曾庆红、乔石、许嘉璐、费孝通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发来唁电或以个人名义送了花圈,对钟敬文先生的逝世表示哀悼并向家属表示慰问。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民俗学会先后收到来自国内各学术机构、团体、个人以及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奥地利等十多个国家的学术组织和海外友人发来的唁电、唁函400多封。

  我国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诗人、散文家、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敬文先生因患老年性综合征,医治无效,于今年1月10日0时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钟敬文先生是广东海丰人,生于1903年3月20日。1922年毕业于陆安师范学校,1927年到中山大学任教,与顾颉刚等组织民俗学会,编辑《民间文艺》、《民俗》周刊及民俗丛书。1934年他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研修,两年后回国在浙江大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投身救亡工作。1949年后他一直在北师大任教。

  钟敬文先生是我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的创始者和奠基人之一,在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领域辛勤耕耘了80年,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自己所钟爱的事业。他参加创办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1953年开始招收我国首届民间文艺学研究生,1955年组建了我国第一个民间文学教研室。他领导的民间文学学科曾被确定为我国第一批博士点,此后又成为国家重点学科。钟先生为我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学科建设殚精竭虑,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国内外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

  近年来,已耄耋之年的钟先生亲自领导和从事中国民间文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民俗学概论》、《中国民俗史》等研究;提出了“建立中国民俗学派”等新学说,给民俗学学科注入了新的生机。他还多次主持了国际、国内民俗学学术会议,并出版了《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民间文艺学及其历史》、《钟敬文学述》等十余部著作。钟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直到临终前不久还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指导着十多名博士生和访问学者,主持《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编纂等重大科研项目。

(学会秘书处)

首都各界人士为钟敬文教授送行

倡人民之学道德文章遗泽播后世,
秉夫子之志名山事业正派有传人。


  18日上午,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厅前,挽联衔雪,鲜花含露,名士如云,哀思似水。北京以及部分来自全国其他地方的一千多名送行者嗟叹徘徊,近四百份来自国内外的唁电如泣如诉——
  “人民的学者钟敬文先生千古!”
  大厅内,钟先生遗像前,摆放着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李岚清等同志送的花圈。季羡林、张岱年、费孝通、王元化、金开诚等学者以及一些高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送的花圈,环绕礼堂四周……
  钟敬文先生躺在鲜花翠柏之中,安详、慈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学术界、文化界人士及钟先生生前友好、晚辈任继愈、周魁峙、黄苗子、郁风……以及来自各高校、研究院所、文化团体的人们,来到他面前,跟他作最后的告别,向他的亲属表示慰问……
  “还有很多工作没做。”这位世纪老人、中国民俗学之父、人民的学者,他临终前的这一句话,仿佛随着哀乐低回。他走得很匆忙。就在二十多天前,他还跟他的一位博士生谈了两个多小时的论文;他还有许多学生要带,还有很多著述要完成;几天前,人们还准备庆贺他的百岁寿诞,连在人民大会堂开会的日期都定下来了……可是他匆匆地走了,给人们留下无限的遗憾,无限的哀思。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钟先生活到一百岁,是长寿的,可是,他所忧虑的,比他人生的寿命还长。他从青年时代开始,就忧虑民德、民智,他要发掘研究我国的民俗文化,让中国人知道并尊重自己民族的这份丰厚文化遗产,让中华民族更有凝聚力,让中国民俗学与世界对话。他一生的最后一篇文章就是《民俗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在这篇文章中他说:“我们现在搞的这种文化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是极其重要的”,“我一再地说,只有最重要的文化的存在,这个民族才是有意义的,在世界上才有她的地位。”人民的学者,到最后想的都是人民的学问……
  最后诀别的时候到了,钟先生的几十名学生向他们的恩师行礼,十多位学生放声痛哭,学子的哭声和家属的哭声汇成一片,让人心碎……钟先生长子钟少华紧紧握着先生的学生万建中的手。万建中说,继承先生的事业,就是对先生的最好的报答,最好的怀念。先生的一百年是中国民俗学诞生发展的一百年,在新的百年里,我们一定会让先生创立的中国民俗学更加发展辉煌!

   钟老,学子们的声音,您听到了吗?

   薪尽火传,钟老您走好!

(中国教育报记者 黄易青 潘国霖)

日本学者专程到京与钟老告别

  1月17日,日本民俗学会前会长福田亚细男夫妇、神奈川大学佐野贤治、广田律子、何彬等教授特地从日本赶至北京参加钟敬文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当天傍晚,他们手捧鲜花首先来到钟老原先居住的小红楼,向先生的遗像鞠躬、上香,供上祭品,表达他们的哀思,向家属表达了慰问之情。然后由我会副理事长陶立璠、刘铁梁教授陪同至师大科技楼。此时大厅中央已经放满了全国各地和国外有关学术机构的送来的花篮。仅日本国的花篮就有18个之多。晚上我会招待日本客人,在京和到京的副理事长陶立璠、段宝林、王文宝、刘铁梁、宋兆麟、张振犁、乌丙安、柯杨、李惠芳,秘书长贺学君,以及邱国珍、岗措等教授参加招待会。会上两国学者亲切交谈,友好交流。我会对日本朋友不远万里赶来参加先生悼念活动表示感谢。大家表示,钟老的仙逝不仅是中国也是国际民俗学界的一大损失,中国民俗学界一定会将钟先生所开创的事业继承下来,并且发扬光大。中日之间的学术交流是先生在世时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两国学者相约进一步加强的交流与合作,携手把属于全人类的民俗学事业做好。(秘书处)

中俄民俗学界缅怀中国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

  新华社莫斯科1月18日电(记者 周良) 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现代文学研究所和科学院语言文学分部18日在莫斯科联合举办纪念钟敬文先生学术研讨会,以缅怀这位不久前去世的中国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家、现代散文作家。
  研讨会上,来自中国和俄罗斯民俗学界的学者和专家介绍了钟敬文的生平事迹,就钟敬文对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发展,为推动中俄两国在民俗学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所做的杰出贡献进行了深入讨论。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在发言时指出,钟敬文是最早收集中国民间文学和民间传说的学者之一,他和同行创建了中国民俗学会。在钟先生领导下,中国展开了大规模收集民俗和民间传说的工作,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与钟先生密不可分。
  从大学时代就开始研究中国民俗学的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著名汉学家李福清说,钟敬文是一位爱国的民俗学专家,他不仅倡导在国内研究和发展中国民俗学,还积极推动外国人研究中国民俗学,主张加强中国与外国同行的交流和合作。李福清对钟先生严谨的学风表示由衷敬佩。
  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加察克回顾了1993年应中国民俗学会邀请率团访问中国时的情景。他对钟敬文在中国民俗学界的地位以及他为中国民俗学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其他与会者也纷纷发言,介绍了钟敬文先生在民俗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为中国民俗学发展辛勤耕耘的感人事迹。

(2002年01月18日23:17:08 新华网)